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五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_________的心理状态。
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_____________的高节奏___________。
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体戚相关心跳目眩律动B.息息相关心跳目眩躁动C.休戚相关目眩神迷躁动D.息息相关目眩神迷律动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是(3分)A.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3.下面是南京莫愁湖畔胜棋楼前一副对联。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烟雨湖山六朝梦,_________,________,仔细思量,__________,__________。
英雄儿女一枰棋,_________,________,如何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胜固欣然②我始欲愁③败亦可喜④人言为信⑤风吹皱一池春水⑥浪淘尽千古英雄A.④②⑤/①③⑥ B.①④⑥/②③⑤C.③②⑤/①④⑥ D.④①⑥/③②⑤4.下列是给一位老人的生日祝辞,其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室有芝兰春自韵,人如松柏岁常新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5.下列古代诗句与文段蕴含的意境情感最不符合的是(3分)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中,常见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夹杂粤语或闽南话的英语,却是华人的容颜。
他们来到这里,为的不过是买中国人爱吃的蔬菜,或者到餐馆吃一顿中餐。
其实胃口比乡音,比容颜,还要难以更改。
无论走到哪里,味蕾连接的胃口,永远牵动着人心深处最动人最温暖也最牢固的那一点。
A.独在导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与宋公子牧仲书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授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
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
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
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
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以相远甚矣。
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
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
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
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
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
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
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
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
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才,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
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之作太保。
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
某皇恐再拜。
[注] 宋牧仲,即宋荦(1634―1713),清河南商丘人,官至吏部尚书。
诗与王士祯齐名,有《西陂类稿》三十九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体不任.衣任:经受B.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
谅:相信C.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光:使……显赫D.闭户力学而笃.行之笃:忠诚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以.先国家之急面后私仇B.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去今之墓而.葬焉C.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臣之.辛苦D.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荦似其先人,守道读书。
作者自认为郡中自从吴、徐二、三君去世以后,近二十年来,再也没有像宋荦这样有才气的人了。
作者曾在心中和口头不止一次赞颂过。
B.许多人认为太保公去世了,希望公子能出面结交天下的贵人,就像太保在世时一样,做一个能像太保的人,作者对此也表示首肯。
C.别人认为宋荦应该像先辈一样,仿照太保公活着时的排场,才算有出息,作者认为这样做只不过是求得表面上相似罢了。
D.本文“悉事入情,文笔之妙不必言”,在叙述中,作者以情驭文,叙眷念之情,情笃意深。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4分)(2)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
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5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送人游岭南[唐]戴叔伦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①【宋】徐积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①黄庭坚,字鲁直。
10.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基调和具体内涵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6分)11.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匪来贸丝,_________。
(《诗经·氓》)(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4)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5)最早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________,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7)皮之不存,__________?(《左传》)(8)天行有常,____________,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故乡在远方张抗抗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
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③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
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④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
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盈盈。
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⑤但老家于我,已无故园的感觉。
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
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
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⑥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
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
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⑦而外婆早已过世了。
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
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
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
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⑧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
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
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⑨我究竟来自何方?⑩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
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
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
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的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
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树叶的声音。
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⑪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的牵引拖拉机轰响。
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⑫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⑬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⑭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
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
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
我们像一个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
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⑮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
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
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
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原文有删改)13.作者在写北大荒的生活前写了新会、洛舍、杭州这三个故乡,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几个故乡的共同特点。
(4分)14.从景物描写的角度鉴赏第④段画线句。
(4分)15.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16.结合全文,探究标题“故乡在远方”的含意。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音乐性的美李泽厚①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