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钟祥市人民医院加强急诊科建设可行性报告记录

钟祥市人民医院加强急诊科建设可行性报告记录

钟祥市人民医院加强急诊科建设可行性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钟祥市人民医院加强急诊科建设可行性报告
、急诊科现状:
急诊科现有医生9名(含主任1名),护士20名(含护士长1名),救护车司机7名,救护车6台,其中监护型3台,转运型3台
(其中2台依维柯车龄较长,安全性能相对较差)。

业务上具体分担120院前急救、院间病人转运、院内急诊、门急诊输液、门诊换药、公共卫生事务等。

由于抢救设备奇缺,院前急救医生不固定,院内急救医生不足,
急救技术匮乏,目前无法承担院内急救任务,无力高质量完成急诊工作,更无心分忧临床科室床位满员困境。

2013年室科实际全年完成收入399万,主要靠辅助检查,扣除
支出后,不够发放职工工资福利,应该属于功能性科室。

、加强急诊科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
1、急诊医学专业已经发展为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作为综合性
医院,建设和发展急诊科是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卫生
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及省卫生厅《急诊科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试行)》对急诊科建设有明确的、精细的要求。

2、院内急救,特别是极危重患者的抢救是急诊科责无旁贷的任
务。

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恢复急诊科的抢救功能。

目前部分门急诊工作由病房承担,存在一些矛盾及医疗隐患,完善门急诊工作也是发展的又一个目标。

3、我院处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大潮的浪尖,在各类、各级别的
医院工作检查中,急诊科是必检科室,是反映改革成果的重要组成内容。

我院很快将面临三级医院的审核验收检查,急诊科建设将是检查
中含金量非常高的区域,具有一票否决的意义。

4、
随着我院医疗技术的提咼,临床科室特别是ICU、心内科、
神经内科等床位满员的矛盾将日趋严峻。

急诊科病房、EICU的有效使用将化解部分矛盾。

5、现阶段急诊科的建设和发展还将为新院区急救中心的建设
储备人才、技术以及管理经验。

院内急救技术的提高同样可以带动院前急救技术的提高。

6、相对较少的投入,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可预期有一个相对较
大的学科发展。

今年将是我院公立医院改革的收获之年,也是我院托管后的开局之年,急诊科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成为年底成果展上的一朵奇葩。

7、急诊科的发展将提咼本学科在全院的地位,吸引急诊医学
人才,改善目前的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价值观。

&发展后的急诊科可以实现创收,从功能性科室向盈利性科室
转变。

、建设方案及构想
㈠完善基础条件。

1.急诊科设置计划
①急诊科部门设置。

部门设置结合现有房屋条件。

医疗区包括:
预检分诊室、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清创缝合室、治疗
室、成人输液室、内科诊室、外科诊室、观察室、急诊病房 3间。

支 持区包括急诊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检验科、影像科、保安岗位等。

② .床位设置 抢救床位:2张;留观床位:6张;急诊病房:
6张;EICU 床位 4张。

2. 急诊科各单元设备配置
注射泵1个、输液泵1个、洗胃机1台、铲式担架1个。

快速床旁 检验设备:血糖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简易心肌标记物分析仪1 台。

②、EICU 配置 心电图机1台、心脏起搏/除颤仪(抢救室共
气管插管装置(抢救室共用)、简易呼吸器(抢救室共用)、呼 1台、
多功能监护仪4台、抢救车1台、负压吸引装置4台、 给氧设备4套、氧气枕(抢救室共用)、注射泵1个、输液泵1个、 洗胃机(抢救室共
用)、铲式担架(抢救室共用)。

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血糖仪(抢救室共用)、血气分析仪(抢救室共用)、简易心肌标记物 分析仪(抢救室共
用)。

配备功能良好的病床传呼系统。

应按封闭式 设计和管理,有消毒隔离设施(如空气消毒机或层流)

、留观室及急诊病房配置 配备功能良
好的病床传呼系统。

供氧设备和吸引装置。

床单元之间设立遮挡布帘。

多功能监护仪2台。

抢救车及简易呼吸器(抢救室共用)。

①抢救室仪器设备配置:心电图机
1台、心脏起搏/除颤仪1台、 气管插管装置1套、简易呼吸器2套、
呼吸机1台、多功能监护仪 2台、抢救车1台、负压吸引装置2台、
给氧设备2套、氧气枕2个、
用)、 吸机
④、清创缝合室和外科治疗室配置可以门诊手术室共用。

3、人员配置需固定院内急救人员,若无固定人员,则工作无
法开展。

需有一定能力的内科医生3名(其中可从院前人员抽调1 名), 有清创缝合能力的外科医生3名(其中可提拔一名副主任具体分管急诊外科业务)。

4、技术要求院内急救医生特别内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器官插
管术、电除颤/复律术、呼吸机使用、心肺复苏术、心电图研读等基本技术。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护理技术。

5、后勤保障水电通畅,需要保证热水供应、停大电后迅速有
应急电源。

医疗区有中心供氧、负压吸引。

有供多人使用的卫生间。

夏冬天有冷暖气供应。

6、科主任培训科主任为本专业业务领导,必须熟练掌握急
救技术,具备处理急、危、重病人的能力,能够熟练处置各种内科疾病。

目前科主任要达到要求还需要培训、学习,可在本院学习插管等急救技术,赴本部学习相对薄弱的临床专业知识。

7、政策倾斜医院在科室运行之初可给予一定的经济倾斜,
制度上可给予一定宽松环境,人员上给予适当调配,技术培训给予指导及相关科室协调,分管领导加强现场指导。

㈡、时间安排: 1、房屋设施改造,增添急救设备。

可能需要2月左右。

2、确定医护人员。

可能需要2周左右。

3、培训。

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手术室学习插管,ICU学习呼吸
机的使用、除颤及危重病人的处理。

护理人员在ICU进行轮训。

可能需要3至4月左右。

科主任赴本部进修学习6月。

目前可采取三种方案:①上派下
挂方式。

由本部下派一名科主任,同时我院科主任上派学习。

②错开时段进修。

待我院第一批科主任进修结束后,第二批上派进修。

③边建设边进修。

我院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上派科主任进修。

4、4至6月后正式运行,由医教部按省卫生厅《急诊科质量控
制与评价标准(试行)》进行质控管理。

㈢、总体目标:
1、要全面完成院内抢救任务。

2、要较好完成内外科急诊工作,门诊成人输液病人病情观察。

3、要全面完成急诊住院及EICU病人的日常管理工作。

4、要努力成为全院急救技术的培训基地之一。

5、争取未来2至3年内申报荆门市临床重点学科。

6、要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㈣、主要技术特点: 1、急救技术。

2、急、危、重病人的规范处理。

3、中毒的抢救及治疗。

中毒为急诊医学学科内容之一,大多数
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均把中毒纳入急诊科诊治范畴。

4、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及微创治疗。

5、心血管内科及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规治疗。

㈤、效益预想: 1、经济效益: 由于急诊病房及EICU的设立,服务技术需求较高的病人入住,
将带来服务性收入的提高,必然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多少取决于病房床位的多少。

2、社会效益:
急救技术的提高,急救病例的增多,将为医院带来良好的正面
形象。

学科的发展将提高急诊科在院内及本地区兄弟医院之中的地位。

㈥、预算资金: 准确的预算取决于房屋、设施的改造,设备仪器的明细及型号。

四、需要院方解决的几个问题
1、目前急诊科空间狭小、布局、结构不合理。

建议:因地制宜的改建。

后期若运行良好,床位紧张,可增设
板房。

床单元之间设立遮挡布帘。

2、人员短缺,人心背向(主要困难)
建议:固定院内急救人员,需有一定能力的内科医生3名(其中可从院前急救人员抽调1名),有清创缝合能力的外科医生3名。

对于人才,可以在晋升、学习、专业选择、提干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待遇。

从人才储备库中或高年资医生中选择一名外科医生提拔为副主任,具体分管急诊外科业务。

3、急救设备、仪器奇缺
建议:可以按卫生部、卫生厅关于急诊科建设的标准,结合我
院实际情况,本着实用性的原则,部分补齐。

4、后勤保障不完善建议:增设热水供应、完善停电保障、增添冷暖气供
应、整修
厕所、医疗区增设中心供氧、负压吸引装置。

支助中心设立专人负责急诊科支助业务。

5、技术缺乏建议:多种形式、多批次的技术培训。

给医教部配备一定急

技术操作模型,如气管插管操作模型等,便于人员培训。

6、检查科室、入出院办理部门、住院药房距离过远建议:办法不多,增
设简单、醒目指路标识。

指导工作人员加
强解释沟通;门诊窗口增设急诊住院、取药等窗口。

7、早期工作不顺利建议:医院政策倾斜,指定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分管院
长,经常
现场指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病人及同行的认同感不足建议:加强正面宣传。

加强对急诊科医务人员的监管,指导他
们认真解释、沟通,按规矩做事。

钟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2014年02月25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