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Analysis for working metho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分部明会【摘要】市地形起伏变化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因此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也是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先期工作环节。

本文遵照地质灾害调查的一般方法,按照调查工作顺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Abstract】Shiyan City terrain changes, the strong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ile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essential aspects of the work in adv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the order of the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work, put forward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阶段;工作方法;实践和认识【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s; investigation stage; Working methods;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市地貌基本轮廓为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不完整簸箕状,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貌形态多样,降雨丰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因而地质灾害发生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1〕。

当地质灾害将要发生或发生后,为了避免人民生命财产进一步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明确相关责任,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理措施,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现就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的一些浅显认识总结一下,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般来说,地质灾害调查阶段分为调查前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报告编写(资料分析)阶段三阶段。

1调查前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前准备工作。

调查前准备工作总结如下:1.1确定调查区域位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域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城镇(或乡村)规划及建筑经验等信息。

1.2查阅、研究相关基础资料,了解调查区域地质概况、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水文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概况、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概况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概况等信息。

1.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域所属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程度分区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种类、规模、发育程度、历史、威胁(或可能威胁)对象及程度,初步分析引发次生灾害的可能性。

1.4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模报告文本,对调查工作形成初步认识。

1.5准备并携带基础性区域资料、必要调查文本、调查器材:⑴基础性区域资料如区域地形地质图、区域地质构造图、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区域地质矿产综合利用图、区域城镇(或乡村)总体规划图等;⑵调查文本如合同文本、委托函、备案文件、所需资料清单、调查表(卡)等,文本形式尽可能规并留有变更空间,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时准备;⑶调查器材如罗盘、钢卷尺、皮尺、照相机、GPS、地质锤、经纬仪、水准仪等。

2.调查阶段调查阶段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调查精度与成果质量,是其最重要的阶段,只有遵循合理的调查原则,明确调查任务及要求,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才能使调查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

2.1确定调查原则一般来说,应遵循“尊重事实、科学分析、合理定论、公平公正”的原则〔2〕。

2.2明确任务要求根据委托方委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确定调查任务及要求。

一般而言,调查任务应包括下列容:2.2.1查明调查区域地质灾害(以下称灾源)分布、种类、规模,发生频率、活动历史、发育程度、形成条件,危害性、影响围及程度;2.2.2查明调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受危害对象(以下简称受灾体)类型、分布、抗灾能力,受害程度、表征现象及特征,受灾原因;2.2.3查明灾源与受灾体之间的在联系;2.2.4给出客观完整的地质灾害影响调查分析结论,提出合理防治措施及建议;2.2.5提交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2.3选择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有向委托方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走访当地群众、现场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室(外)试验、综合分析研究等方法。

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方法自身的适用性,方法之间的互补性、互验性,以及技术和经费之间的可行性,灵活选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2.4进行现场调查2.4.1确定调查围根据调查任务及要求,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结合实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确定调查围。

各类地质灾害的调查围可依据下表1〔3〕进行划定:表1 各类地质灾害调查围参照表2.4.2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容一般包括:区域地质背景(所处的构造位置、构造单元、活动性断裂、区域地震历史及灾情等)、气象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等容。

2.4.3灾源调查⑴灾源位置、分布,所属场地概况,所在地段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⑵灾源种类、规模、特征、历史、致灾原因:灾源种类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调查灾种;⑶灾源影响(或可能或影响)围、效应、强度;⑷当地治理地质灾害经验,过去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成效,计划采取的治理措施及预计成效。

下表2〔4〕介绍了各类地质灾害的的一些特征,调查过程中可参考。

表2 各类地质灾害特征一览表. . 优质资料. .. . 优质资料. .2.4.4受灾体调查地质灾害会影响发生区域及周边一定围的道路、桥梁、耕地、边坡岸堤、河道、房屋以及其他可能受影响对象的安全,所以对受灾体进行调查,也是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

⑴受灾围(或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围),受灾对象、位置、分布,表征现象、特征、程度、历史,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受灾体类型可划分为人口、房屋建筑、公路、铁路、航道、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生活和生产构筑物、室外设备及物品、农作物、林木、土地资源、地下水等矿产资源以及其它共15类,地质灾害对其破坏程度见下表3〔5〕;表3 地质灾害对各类受灾体的破坏程度一览表注:×--明显损失;△--一般损失;○—基本无损失⑵调查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生态破坏程度;⑶受灾体过去所采取的防灾、补救措施及成效,计划采取的防灾、补救措施及预计成效,当地防灾、补救措施的经验;⑷受灾体受灾原因及过程分析,受灾体受影响的大小;⑸受灾体利益相关人的意见或建议。

2.4.5灾源和受灾体相互关系调查⑴将灾源影响效应与受灾体受灾原因进行分析比对,初步形成相互影响关系认识:灾源对受灾体的影响效应主要有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破坏建筑设施、交通设施、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破坏农作物以及树木、土地资源、水资源、室财产等9种形式;⑵现场寻找证据并以合适的方式记载保存;⑶调查走访利益相关人和当地居民的意见或建议。

以上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灾源调查、受灾体调查、灾源和受灾体相互关系调查,并非按序独自进行,而是穿插跟踪、齐头并进的,调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搜集相关信息的纸质和电子资料,用相机和纸笔记录现场调查信息,并多画示意图。

具体调查工作可同时参照《技术要求》之7.2地质灾害调查容与要求进行。

3报告编写阶段3.1整理分析资料对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编制相关图件,研究灾源类型、分布、成因及变化规律、危害性,受灾体受灾原因、程度损失评价,确定灾源对受灾体产生的不良作用关系,并进行定性、半定量的评价,研究应给出的结论、意见或建议。

3.2编制报告提纲为了能使调查报告全面反映调查工作过程,准确阐述调查分析方法,充分利用调查工作成果,合理定论调查分析结论,提出必要的意见和建议,有必要编制调查报告提纲。

报告提纲一般包含下列容:第一章前言包括调查区域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任务由来、任务要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等容。

第二章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第四章地质灾害现状及其成因分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侧重的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介绍,分析成灾原因。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全面分析地质灾害致灾效应及灾源与受灾体之间的联系,评价受灾损失。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给出完整客观的调查结论,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

〔6〕3.3撰写报告以前期工作成果为素材、以报告提纲为框架撰写报告,报告容力求真实、准确、全面、简洁、有针对性。

3.4组织报告评审因为地质灾害调查技术含量高、不确定因素多,调查结论关系到各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和责任,也影响到被调查区域地质灾害的认识、认定工作,为保障调查质量及合法性,须依据相关规定组织专家及相. . . . .关人员进行报告评审,并严格按照评审意见修改报告容(必要时需进行补充调查工作),以保障报告质量和合法性。

参考文献:〔1〕市国土资源局.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R〕. 2008-9-4.〔2〕明会.竹山县桥东煤矿采矿生产活动对周边部分居民房屋的影响调查分析报告〔R〕. 鄂永地灾评〔2012〕字第107号.2012-7.〔3〕鄂土资发〔2004〕69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S〕.〔4〕罗元华,梁,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地质.1998.〔5〕龙庆.排除法在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J〕.永业行论坛.2012年,2.〔6〕安建国. 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油瓶观村(花栗堡)三组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R〕.2010-11.. . 优质资料.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