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艺术区游记
姓名:胡元敬
班级:1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学号:131101141009
初识798,源自于同学QQ空间,看着好友用美图秀秀拍出来的在798的照片,唯美、复古、文艺或别有风格。
于是,对于798,我也多了一份向往的情愫。
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那个充满浓厚艺术气息的产业园区的前身,是以一个极盛而衰的工厂。
那么,斑驳的工厂的墙面,爬满了墙的爬山虎,墙体上挂满的艺术画作,一排排放着艺术品的博古架,随处可见的涂鸦,喷涂。
北京的798艺术区,会是这样子的吗?我想。
近期班里的北京考察之行也在我们的期待中得以实现。
为了这次的旅行,凌晨5点左右,我们一边驱赶着瞌睡虫一边筹备上京。
终于,6点,我们踏上了上京不赶考的旅途,目标之一——798艺术区。
798,这个四海八荒艺术碰撞,你我追寻创意梦想的地方。
终于,在一番全班的大巴车上狂吃猛唠睡狠补眠之后,我们相遇了。
没有高大洋气的单反助阵,也没有拍照神器自拍杆撑场,只是攥着我那仅有800万像素的步步高手机到处游走,我本不是爱拍照的人,而且艺术是用来欣赏的,创意是用来剖析再生产的,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拍照何用呢?我这样想,也只能这样想。
初进入798艺术区,我就喜欢上了门口那个涂鸦的幕墙,大胆的色彩,斑斓而不显闹腾,大气而不失婉约,这便为人们提供了创意的拍照场所。
在门口这个标志性物体前拍一张照片也算是在对798之行的纪念吧。
我们走进去,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
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
这就是798,我曾经想象过无数次的地方。
順这笔直的街道前行,街道两旁大都是一些艺术展厅。
几乎在每个展厅们前都稀稀拉拉的树立着几座雕塑,有的是看不出物种的动物,或是一些表情夸张的人物,甚至有的只能算是抽象意义上的一坨。
从看到他们的第一眼开始,我的大脑就已经开始快速运转了,这到底像什么呢?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切实际的,不切实际的多个答案在脑中形成,我也相信不同的人看着个事物一定会有其他不同的答案,这也许就是抽象与意象艺术的价值所在吧。
于是我明白,有一些艺术品的价值不是他自身所蕴含的艺术元素,而是在于观赏作品的人产生共鸣时人们的思维碰撞的成果吧。
在宽阔的街道上走走停停,整个人都被沐浴在浓厚的文化气息之中,不时地为某一个创意作品所吸引,时而感叹某个事物他原来可以这样,甚至感觉呼吸这这里的空气自己也变成文化人儿了呢!是啊,这的确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放松的地方,我们可以去天马行空地想象,可以毫无顾忌地评论,没有所谓的好与坏,也没与绝对的美与丑。
只要有人喜欢,他就有了价值。
现实中的798与我想象中的确还是有着不同的。
虽说是文化园区,但是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占的份额而言,后现代的元素所占比例更胜一筹。
北京作为大城市,是一个人才聚集密集的地方,各种文化集聚百花齐放,各种现代文化商品光怪陆离。
但如果多添加一些传统作坊,或者传统工艺标志性展厅是不是更加相得益彰呢。
在去798之前,听到有人这样评价,“虽说798是艺术的殿堂,却毫不掩饰地显露着商机,处处充斥着铜臭味”。
对于这样的评论我竟无言以对。
我也作为穷游一族,对于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只能是摸着瘪瘪的钱包望而兴叹。
但是对于买那些艺术家而言,每一件作品·的都蕴含着他们的思想,代表着他们自己的骄傲。
他们最喜爱从艺术层面看身边的一切,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准精神产品,是无价的。
在现实中,这些艺术品不只是艺术家们对自己情怀的一种寄托,也是他们在现实中生存的一种手段。
于是,那高昂的价格也使这些瑰宝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所以我们那些没有资本去奢侈的人们只能去欣赏了。
之前也没有想到原来798艺术园区这样大,时间紧迫,有些小小的遗憾。
虽然只是逛过了两条街,但却让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相信几年后的一天,我也会杀进北京城,进驻798,为我自己今后的创意生涯打下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下。
北京,798,等我。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