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现状和如何开展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
喀什岳普湖县中心幼儿园王晓琴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
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和体会音乐之“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
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任教内容和任教方法这两个方面:
一、任教内容方面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一般都侧重于对幼儿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当然,教师对幼儿的技能培
训在教学实践中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教育中需要突出如何让幼儿在潜在的美感中体会到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以及乐曲的整体结构。
培养他们把美感辐射到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去。
使审美教育在循环反复中得以提高和发展。
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审美素质。
例如:演奏《泉水叮咚响》时,一般来讲教师主要注重孩子如何去唱好这首歌曲,而没有依靠让孩子体会曲目的音调、节奏来吸引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我们可以用一个水壶装上水放到教桌上,再用吸管吸上水,从很高的位置往水壶里滴水。
同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去聆听水壶里发出的”叮咚”声,引导他们去想像这个声音发出时歌曲里面的环境,声音之间的快感和音符,然后再叫他们去模仿这个声音,去幻想在这个幽静的环境之下音乐所辐射出的内涵和潜在的微妙感觉……这样会使教育内容更丰富、得体。
二、在教育方法方面
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模仿性成分太多、教具的陈旧、教材内容呆板等问题上。
1、模仿性成分太多。
包括音乐题材,表演的动作,游戏的主体内容等。
很多教师都是复制原有的音乐游戏,而且
在教导的方法上都是按照原来的基本要求去实施和开展。
比如按照教材里的所有内容原本的予以辅导或者大量模仿别人的教材,这样取得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2、教具的陈旧。
教具就像教师手里的魔术棒。
如果发挥的淋漓尽致则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选择具有生动、新颖对孩子具有吸引力的教具将对音乐教育的的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教材内容呆板。
幼儿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
如果教材内容呆板,孩子们会表现出的漠不关心的样子和淡然情绪。
这种模式会削弱幼儿对音乐的探索性和创作性。
因此,在教材的内容上下功夫也是幼儿音乐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状况,结合近几年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一些探索、实践和经验,大胆思考、改变教育思维与模式,旨在通过音乐教育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健全他们的启蒙思维。
根据幼儿的的生理特点和个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见解,综合实践经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剖析如下:
1. 教材趣味化。
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的教材。
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同时根据相关的题材加以改编,体现生动、活泼、趣味性。
如歌词“汽车”演变成“汽车,嘟嘟嘟”;“流水”演变成“流水,哗哗哗”又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小白兔跳的生活特点;小花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渐减弱,表现小花猫的生活习性。
这样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
比喻贴切、生动有趣。
孩子易记、易学、易懂,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2、设计趣味化。
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陌生的主题走向一个熟悉的、感知的、进程性的意境。
在这个意境中不仅让孩子感受音乐,而且让孩子表现对音乐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使音乐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
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比如教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时,我自己充当孩子们的妈妈,让孩子们充当歌曲里的那个孩子,在唱歌的过程中我用双臂去和孩子们拥抱……把亲情和
故事的情节化为一体,把这首歌曲设计成一个动人的故事。
而且根据故事的气氛引导孩子的表情,从而把教材设计得趣味化、条理化、结构化。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里特征。
“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
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与此同时他们也善于用”形象”的思维去对”好奇”的事物加以思考、想像、揣摩。
利用这两个特征抓住幼儿的心理把音乐题材的内容变得“好奇和形象”,充满艺术色彩。
我把同样的题材“趣味”化之后变得引人入胜,新奇和形象﹑生动。
幼儿便于接受并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我对这个方法体会尤为深刻。
比如教孩子们做“猫和老鼠”的音乐游戏。
我用相应的乐器作背景,用道具比作猫和老鼠,再结合动画片《猫和老鼠》的内容,让孩子去想老鼠本来怕猫的,为什么猫老是被老鼠弄得晕头转向?让他们去模仿猫和老鼠的动作,用自己的形象来融入到这个游戏中去,利用他们”好奇”的心理把音乐游戏推向一个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