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调研报告四篇

化工调研报告四篇

化工调研报告4篇xx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

刘奇葆同志在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今年作为宣传文化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进一步增添措施、整合资源,在基层、在群众中把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起来,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这充分指明了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县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如何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形势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状,推动“基层工作加强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今年4月至8月,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30个乡镇及部分个村社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永顺县宣传战线共有单位8个,其中正科级单位6个(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文物局、文化执法局、文联),副科级单位1个(永顺新闻网站),企业单位1个(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永顺县分公司)。

共有编制195个,现有在职人员345人,其中公务员14人,全额事业人员130人,差额事业人员9人,自收自支事业人员42人,企业人员48人,劳动合同制人员94人,借调人员8人,退休人员178人。

部机关现有10人,内设办公室、理教组、新闻办(外宣办)、文明办、文产办、纪检室等6个职能科室。

目前,全县30个乡镇有宣传委员30人,全部为兼职,文化站工作人员58人,三级文化馆、二级图书馆各 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个、数化影院2 个、剧院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24个、农家书屋300个,文艺团体179个,人数2561人。

民间文化人才607人,年龄在50岁以下的154人,50岁以上的45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25人。

二、存在问题(一)思想认识欠到位。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不少乡镇在工作中存在重经济工作轻思想教育的现象,认为抓经济是务实,抓宣传是务虚,是软任务,做与不做无关紧要,只要经济工作和社会稳定搞上去了,便能一好百好。

因此,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忽略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上得不到保障。

(二)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知识层次上看,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偏少,中低层学历人才多,全县宣传文化系统345人的干部队伍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37人;从年龄结构上看,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

如县电视台151人(编制69个,劳动合同人员71人),35岁以上人员达120人,受编制及单位性质制约,年轻的优秀人才无法充实进来;从专业性质看,对口专业人员少,“吹拉弹唱”等专业知识缺乏,创作人才奇缺。

尤其是各乡镇的文化干部队伍中,专业对口仅2人,“半路出家”的多大56人,占整个队伍的96.5%,其中退伍军人19人,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新常态”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建设文化大县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文化干部成长缓慢。

一是由于受部门编制的限制,整个宣传战线编制偏少,新闻办、外宣办、文明办、办公室等基本上是每个人负责一个科室,一旦干部出差或者到外单位及乡镇挂职锻炼,就会出现工作断档。

二是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设置不够合理,我县文化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按照0.5:3.5:6的结构比例来设置,但是文化体制改革后,各乡镇文体广电服务站的规模、任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状况等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按照统一的结构比例设置各级别岗位职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一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受到岗位职数的限制,不能及时评聘相应的职称资格,30个乡镇文化干部取得高级职称的仅有1人。

三是文化干部人员流动慢,乡镇文化干部工作年限超过XX年的多达24人(达到41.4%),久而久之,部分宣传文化干部产生了惰性心理,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性不高。

同时年轻的优秀人才无法充实进来,文化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不够。

(四)工作职责难履行。

一方面,全县30个乡镇委宣传委员全为兼职且身兼数职,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只是在上级部门检查或有什么活动时才回归本职,工作常常处于疲惫应付状态。

乡镇文化辅导员、广播员因乡镇机构改革后编制统一归口到各乡镇管理,工作出现脱节,许多文化活动缺乏人力支撑。

同时由于经费原因,县级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较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较难有所作为。

另一方面,由于受体制环境的影响,宣传部门责权不统一,有责任无权利。

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意识形态领域有不同的县级分管领导,党校、干部教育由组织部管,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加大了工作指导、协调的难度。

同时,意识形态各部门经费由政府部门管,干部调配、任职由组织部门管,造成县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权力范围小、管理职能弱、协调能力低,在人事、经费、项目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对乡镇宣传文化队伍考核难度大。

(五)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

近年来,我县基层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

一是部分乡镇因财政紧张,出现文体广电服务站被挤占、被挪作它用的现象,有的乡镇文体广电服务站则长期无人值班,“铁将军”把门现象较为突出,电脑、音响、相机等文化设备大多尘封在库房之中,一些基层业余文化爱好者无法参加和使用这些设备。

二是农家书屋等因管理经费少、考核力度弱等原因,书籍丢失较多,借阅率不高。

(六)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

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文艺队伍年年岁岁人相似,文艺作品岁岁年年产不出”的现象,虽然形式上每年都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

部分乡镇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跳广场舞、唱山歌、打溜子等,没有形成规模。

部分村(社区)由于无人组织等原因,几年不开展文化活动,打牌、喝酒、看电视等仍然是其主要休闲方式,先进的文化活动少,一些落后的思想和活动便会趁虚而入。

(七)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有限。

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不同于其他带经济性质的产业部门,组织宣传文化活动、进行文艺创作都是以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为目的,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

但长期以来,我县财力十分紧张,对宣传文化部门投入的专项资金仅能保障基本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难于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所需的设备、人员培训、奖励激励等资金支持。

由于民间文化人才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及经费支持,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和水平的提高,部分甚至放弃了民间传承和发展。

文化活动经费的紧缺是困扰基层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

一要党委带头抓。

各级党委要树立“像抓经济工作硬指标一样抓思想文化软实力”的意识,思想上促动,投入上拉动,队伍上带动,管理上驱动,把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主抓领导、各部门任务分工,建立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上下联动抓。

县、乡、村要建立协同办公体系,县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在日常工作、新闻报道、基层基础等方面加大对乡镇、村(居委会)的指导力度,为乡镇、村(居委会)创造更高层次的交流学习平台,真正实现上下联动,零距离无缝对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

三要形成合力抓。

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单位部门的力量,形成拳头,做好与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合力,打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孤军作战”的局面,发挥整体功能和联动效应。

(二)强化队伍建设。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

一是增加人员编制,做到专职专用。

①增加宣传文化部门编制。

建议在原有编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宣传文化部门干部专项编制,明确职级待遇,充实县级宣传文化队伍。

②增加乡镇宣传文化干部编制。

配齐配强乡镇专职宣传委员,做到专职专用,使他们从繁杂的兼职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宣传文化工作。

③充实宣传文化工作力量。

充实乡镇文化专干力量,建议按照每个乡镇至少一名的标准,公开招考一批专业对口、业务素质高的文化干部;充实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力量。

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模式,在全县村(社区)设立宣传文化辅导员。

以“热爱文化艺术、组织能力强”为原则,从村五大主干或本村文艺骨干当中明确1名成员兼任,工作补助比照有关村干部待遇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力度。

①完善培养机制。

近年来,全县文化干部流动缓慢,不利于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建议关心和重视文化部门干部交流,使优秀干部得到提拔任用。

同时,针对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设置不够合理问题,建议以全县文化系统为整体,整合设岗,科学设岗,对岗位和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资源,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确保文化专业技术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②完善激励机制。

对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

有效管理民间文化艺人,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

③完善选调、任用和考核机制。

建议文化干部的选调、任用要征求宣传文化部门意见,探索建立宣传部、组织部对宣传文化干部共同考察推荐、择优选拔使用的有效途径,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生动局面。

加大乡镇文化干部及村(社区)辅导员考核力度,将其工作情况纳入五个文明绩效考核,进一步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重视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①建立完善分级分类的培训体系,制定中长期教育培训计划,配套培训资金,加大培训力度,并将培训情况纳入五个文明绩效考核当中,确保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②结合我县“申遗后时代”、“舍巴节”、“土家赶年”及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等重大实践活动,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增长宣传文化干部才干;③有效整合文化人才,以选派“三区”文化人才为契机,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数据库,文化部门根据各乡镇文化工作实际情况,精准派出优秀文化工作者,切实提高受援乡镇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创新基层宣传工作形式。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大众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表达,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群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