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 识能力和对基本经济政策的分析与运用能力, 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 知识教学要求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范畴和财政的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理解财政的职能; 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和金融的范畴; 掌握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理解信用形式;了解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正确认识金融的作用,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业 务。
3、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 二 ) 能力培养要求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 三 ) 思想教育要求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 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 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 财政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范畴及其发展的过程;2、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3、 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4、 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 该课程系统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 金融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增(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含义知识点:财政的概念和财政的一般特征能力要求:分析财政的一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知识点: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能力要求: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第三节财政的职能知识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能力要求:举例阐明财政的职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2、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3、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
4、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种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述知识点: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意义、财政收入的原则、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构成能力要求:财政收入的原则第二节税收收入知识点:税收概念税收的特征和职能、税收的类型能力要求:理解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税收的特征第三节国债收入知识点:国债的概念、功能、分类能力要求:分析国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第三章财政支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2、掌握并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3、安排和组织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政府采购制度;4、掌握各种购买性支出的性质及现行管理办法;5、掌握对转移性支出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其改革措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和原则知识点:财政支出的意义和分类;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财政支出的原则。
能力要求: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财政支出的原则。
第二节购买性支出知识点:购买性支出的内容及相应概念。
购买性支出的实现。
能力要求:能明白各种购买性支出的基本范围。
第三节转移性支出知识点: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文教科卫支出;国防与行政管理支出。
能力要求:能明白各种转移性支出的基本范围。
(三)教学方法: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四章政府预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2、了解我国政府预算的组成;3、理解政府预算特点和原则;4、掌握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类型及分税制方面的问题;5、了解国家决算的编制。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政府预算概念与特点能力要求:理解政府预算的原则第二节政府预算程序政府预算的编制;政府预算的执行;决算第三节复式预算知识点:复式预算的作用;复式预算内容第四节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知识点: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和内容。
能力要求:分税制度该如何完善?(三)教学方法: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五章金融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金融的含义和金融的构成;2、掌握货币的概念;熟练掌握货币的职能;3、掌握信用的概念、组成要素,特征;能区分信用与金融的含义;4、熟练掌握信用的形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5、了解我国的民间信用发展;6、掌握利息的概念,利率计算、分类、影响因素、作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概述知识点:金融的概念;金融的构成;能力要求:分析金融的构成,能区别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第二节信用知识点:信用的概念、组成要素、信用形式;能力要求:分析民间信用的利弊第三节利息与利率知识点:利率的概念;利率的作用;利率的影响因素。
能力要求:能分析利率的影响因素;学会运用单利和复利方法进行利息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六章货币与货币流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及规律,货币层次的划分;2、掌握货币需求主要理论,货币供给主要理论;3、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原因、经济效应;4、熟悉货币流通的范围,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目标体系;5、了解通货膨胀的治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货币流通知识点: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流通的规律;货币层次;货币流通的形式能力要求:能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及规律和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二节货币供求知识点:货币需求;货币供应;货币均衡能力要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第三节通货膨胀知识点: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能力要求:能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七章金融机构及其业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央银行性质、职能;了解我国的中央银行;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2、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了解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 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3、掌握政策性银行的特征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4、掌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熟练掌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第一节金融机构体系知识点:金融机构的构成;我国的金融体系能力要求:了解金融体系的构成第二节中央银行能力要求:能熟悉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知识点: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业务。
第三节商业银行知识点:商业银行的性质、业务、职能能力要求:能熟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第四节政策性银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第五节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八章金融市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2、了解金融市场的主要分类方法,3、了解证券交易方式;;6. 掌握股票价格和收益率、债券价格和收益率的计算;7. 了解股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8. 掌握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券投资基金。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知识点:金融市场概念、功能、分类、基本要素能力要求:能熟悉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
第二节金融工具知识点: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类型能力要求:能够分析金融工具的特点。
第三节货币市场知识点:货币市场的概念、分类、功能能力要求:能够掌握货币市场的主要业务第四节资本市场能力要求:资本市场的概念与特点、、资本市场的业务;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证券交易方式、股票价知识点:资本市场概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格与收益。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四)实践环节参加证券市场的模拟操作。
第九章外汇与外汇市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外汇的含义及内容;2 、掌握外汇市场的概念、功能;3 、了解外汇市场的类型;4 、理解外汇市场的功能。
5、能够进行外汇市场交易操作练习。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外汇和汇率知识点:外汇的概念、内容;外汇汇率的概念、方法、种类。
能力要求:理解外汇的概念、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
第二节外汇市场知识点:外汇市场概念、构成要素、交易方式能力要求:分析外汇市场的构成要素,模拟外汇市场交易。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四)实践环节参加外汇市场的模拟操作。
第十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目标及手段;2、掌握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及手段;3、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的形式;4、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5、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知识点: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的目的、手段;能力要求:理解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货币政策知识点: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目的、工具;货币政策形式;能力要求:理解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基础的影响;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知识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模式及应注意问题能力要求: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形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