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材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钢材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

1、圆钢
1.1耳子
棒材表面沿轧制方向的连续条状凸起,肉眼即可辨别。

1.1.1产生原因
主要是轧件在孔型内过充满、导卫安装不正确、钢温低等造成的;过盈充满、减面率过大、辊缝调整不当、入口倒卫偏。

单耳多是由安装不正导致的,双耳多是由K2孔来料大,造成成品到此过充满引起的。

1.1.2解决办法
入口导板要对准孔型,安装牢靠;合理使用坯料,保证各槽钢尺寸及断面形状合格;使用适当的孔型,适当的压下量。

2.1折叠
棒材表面沿轧制方向平直或弯曲的曲线,在横截面呈小角度交角状的缺陷,这种折叠线很长,几乎通向整个产品的纵向,肉眼即可识别。

2.1.1产生原因
由于前道次产生耳子,也可能是其他纵向突起物扎入本体;方坯缺陷处理不当留下的深沟,轧制时可能形成折叠;切分带宽大形成折叠;钢坯质量切分形成折叠。

判断是否轧钢原因:是否通条折叠或者连续批次都出现折叠。

2.1.2解决办法
进行适当的轧辊调整,合理使用各槽钢料;正确安装导卫板,对准孔型;
经常检查入口导卫板的磨损情况。

3.1裂纹
顺着轧制方向出现的比较深的连续的线状缺陷,肉眼即可辨别。

3.1.1产生原因
一是由于炼钢连铸坯的原因,一般裂纹内有夹杂物,因为坯料上有未消除的裂纹、皮下气泡、及金属夹杂物等在棒材表面形成裂纹缺陷;二是轧钢原因引起的,主要是加热和冷却制度的影响。

在冷却过程中由于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原因,加热时,尤其是高碳钢和合金钢的导热性比较差,如果加热过快很容易造成钢坯内外温度不均而产生裂纹。

3.1.2解决办法
控制冷却制度,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

4.1结巴
在棒材表面与棒材本体部分结合或者完全未结合的金属片状层,肉眼即可辨别。

4.1.1产生原因
在成品以前道次轧件上凸起物扎入本体形成;已脱离轧件的金属碎屑扎在轧件表面上形成;前道轧槽有掉肉现象。

4.1.2解决办法
清理坯料上的异物;及时清理导卫上的刮丝。

5.1划伤或划痕
主要是成品,特别是高温下的成品,通过有缺陷的的设备将棒材表面划伤所造成的,肉眼即可识别。

5.1.1产生原因
钢材通过硬质设备时,表面被其划伤,如被成品道次的导卫、导槽、导管、水冷箱、送钢辊道等划伤。

5.1.2解决办法
定期对设备检查和维修,避免被硬质设备划伤。

6.1凹(凸)起及压痕
在轧制方向上形成周期性的凹凸起、压痕等缺陷,肉眼即可识别。

6.1.1产生原因
凸块是由于轧槽缺肉(出现凹坑)所致,压痕则多是由于粘槽(轧槽上附着异物)所致;切削或其他东西压入钢材经轧制后掉落,形成周期想凹凸起。

6.1.2解决办法
及时检查产品表面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检查冷却水、孔型、导卫表面情况,发现磨损不均匀及时更换;及时清除槽内异物。

7.1麻点(橘皮状缺陷)
呈现桔皮状凹凸不平,肉眼即可识别。

7.1.1产生原因
孔型粗糙或者钢材表面不规则。

7.1.2解决办法
适当制定每个轧槽的轧制吨位;改善轧槽冷却水水量、水压等;选择适当的轧辊材质。

8.1夹杂(尤指非金属夹杂)
9.1错钢。

9.1.1产生原因。

9.1.2解决办法
10.1倒钢
11.1横肋高度
12.1负差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