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腹部CT(肝胆脾胰)检查技术PPT课件

上腹部CT(肝胆脾胰)检查技术PPT课件


-
7
胰腺 CT扫描技术
1.扫描体位与扫描范围: 腹部仰卧前后正位,双手抱头,定位扫描,范围
从肝脏上方至肾盂水平面,呼气后屏气。扫描层厚3~ 5nm,标准算法,螺旋方式。 2.增强CT扫描
常用 双期薄层扫描:对比剂量90~ 100ml, 3.5ml/s,扫描层厚3mm,扫动脉期和门脉期。
-
8
(三)图像显示和摄片: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
影, 增-强呈高密度影。
12
左 支




⑵肝门静脉:其主干长4.8~8.8mm,在肝门处分
左右两支-
13
⑶肝动脉:分支细小,不易显示
-
14
3.肝内胆管:正常肝内胆管1~3mm,伴随肝动脉
和肝门- 静脉走行。
15
扩张的肝内胆-管
16
肝肝 右右 // 尾左 叶叶 横前
-
18
增强 *肝脏为双重供血 肝动脉 25% 门静脉 75% *肝细胞癌主要为肝动脉供血
肝细胞癌的增强表现?
-
19
血管
肝实质
动脉期
肝动脉及分支 无明显强化
20~25S以后
门静脉期
门静脉及分支 明显强化
50~60S以后
平衡期
肝静脉汇入下 逐渐下降
110~120S以后 腔静脉
-
20
动脉期(20~25S)
2.肝轮廓边缘凸凹不平
3.肝门肝裂增宽
4.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胃底及食管静 脉曲张。
-
30
肝叶比例失调(部分肝叶萎缩,部分增大),
脾大-31脾 大 , 腹 水-
32
肝硬化再生结节(门静脉供血)
-
33
增强:无强化,边界清楚
-
34
T1WI极低信号
T2WI极高信号
(含水量95%)
-
35
脓腔:低密度;
脓肿壁:环形略低密度,明显强化;
水肿带:环形低信号
-
36
-
37
-
38
“靶征”、“新月征”
-
39
双管征
-
40
胆囊炎: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
-
41
-
42
胰体尾
胰头体尾
胰头
-
胰钩突
43
4.对平扫和增强后的病变测量,应选同一层面进 行。 5.脂肪肝的测量选脾脏较大的层面和肝脏进行对 比测量。
-
5
(三) 肝脏增强CT扫描
肝脏增强CT扫描
扫描方法:静脉团注法,一次注射80~100ml, 2.5~ 3ml/s,在开始注入后25~ 30s,开始扫描肝 脏动脉期,55~ 65s扫描肝脏门脉期,300s扫描 肝脏延迟期。成为肝脏的三期扫描法。
-
3
适应症:
肝脏占位病变、弥漫性病变等,CT是 常用的检查手段。
CT对肝脏动脉、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的血管具
有良好效果,对临床肿瘤术前等手术方案制定 有较好的帮助。
-
4
(四)图像显示和摄片:
1.肝脏和胆囊以软组织窗为主;
2.窗宽180~ 350HU,窗位30~ 50HU. 3.肝脏增强扫描窗位要适当增加10-20HU;
后 径径 比比
形态 肝脏边缘轮廓光滑,棱角锐利,外缘紧贴腹壁。
密度 55~75HU,比脾脏密度略高,比血管影密度高,否则考虑 脂肪肝
-
17
增强检查
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2~3ml/S, 经高压注射器注射,分别进行三期扫描
动脉期
(20~25S)
门静脉期 (50~60S)
平衡期
(110~120S)
1. 软组织窗为主; 2.窗宽180~ 350HU,窗位250~ 350HU. 3.窗位 30-50HU;
-
9
-
10
2.肝血管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 静脉及肝动脉。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时呈高密度影。
-
11
3. 2. 1..
上腹部(肝胆胰脾) CT检查技术
-
1
上腹部CT的检查技术
(一) 扫描前准备:禁食6~8小时,扫描前 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葡胺或温开水 500ml-800ml,15分钟后,扫描前口服 800ml;下腹部及盆腔应待膀胱充盈后扫描。 上检查台前再口服200ml。
-
2
(二) CT扫描技术
腹部扫描嘱患者采取仰卧位位,扫描时 宜屏气。 定位扫描范围从膈面至肝右叶下缘。 扫描层厚5~10mm。
为目前肝脏强化扫描强化扫描较为通用的方 法,对肝癌、血管瘤、肝脓肿、肝转移瘤具有较 好的鉴别能力。
-
6
胰腺CT扫描检查技术
(1) 适应症:主要包括急性胰腺炎、慢性胰 腺炎、胰腺占位性病变、胰腺外伤胰腺穿刺
(1)活检定位等。 (2)准备工作: 禁食6~8小时,扫描前半小时口服800ml水对 比剂,扫描前再次500~800ml.
25
早 出
晚 归
10分钟延迟
-
15分钟延迟
26
早 出
晚 归
-
27
“牛眼征”
两个类圆形低密度肿块,肿块实质边缘强化呈高密度,而肿块
中心未见强化为肿瘤液化坏死- ,形成 “牛眼征”
28
“牛眼征”:外周水肿带(低密度),有时看不到
边缘强化 (高密度) 中央无增强 (低密度)
-
29
1.肝叶比例失调(部分肝叶萎缩,部分增 大),全肝萎缩少见。
平衡期(110~120S)
门静脉期(50~60S)
-
21
动脉期
静脉期
-
平衡期
22
平扫:
1.常见肝硬化,边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清楚 或模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易出现坏死:中央更低 密度
-
23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平衡期
-
24
快显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