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地产市场分析面向全球化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分析(一)目前北京房地产的状况1、目前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迅速。
据统计,北京市2001年1至7月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7.7亿元,增长58.9%,其中用于住宅的投资达180.9亿元,增长56.9%,这表明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踊跃,增长迅速。
当年到位资金486.8亿元,增长51.5%,当年到位资金再加上上年末结余资金共计675.2亿元,超出投资完成额的1倍有余,这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有充足的储备资金做保证。
从资金结构上看,在当年到位资金中企业自筹资金85.8亿元,增长49.3%,自筹资金增长较快;国内贷款总额162亿元,占当年到位资金的33.3%,国内贷款比重没有明显变动。
1至7月份,北京市用于危改的开发投资达44.6亿元,增长63.5%,高于全市开发投资整体增速。
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开发投资达22.5亿元,增长18%,经济适用房开复工面积为462.7万平方米,增长45.3%,竣工22.2万平方米,增长23.6%,分别比全市整体速度快11.3个百分点和19.3个百分点。
这说明以房改带危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供应规模较上年同期也有所扩大。
2、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大幅增长。
土地购置面积为284.9万平方米,土地开发面积为459.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8倍和3.5倍,速度比6月份分别上升87.8个百分点和204个百分点,说明在开发投资和开复工面积强势增长的同时,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也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后劲十足,势头强劲。
3、北京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但是新增供给增幅大大快于同期销售增幅。
据统计,北京今年1至5月份住房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住房销售面积约177万平方米。
上半年北京新建住房面积为841万平方米,而去年同期为453万平方米,一年之间翻了近一番。
但是,销售面积比去年增长仅为6.8%,并且仅为今年新建面积的四分之一多。
2001年商品房市场总供给的增长速度将超过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供求之间的总量差距将日益显现,竞争局面将比以往更为严峻。
北京房地产新增供给速度大大快于同期销售增幅,市场消化能力后劲不足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开发商的高度警惕和宏观调控部门高度重视。
4、商品房在建规模扩大,开发速度剧增。
开发投资的大幅上升也带动了商品房在建规模的扩大,全市商品房开复工面积由此可见月份的3725.7万平方米增加到4068.5万平方米,增速由27%上升到34%。
新开工面积由6月份的961万平方米增加到1172.7万平方米,增速由72.1%上升到91.8%,在新开工面积中商品住宅占87.2%。
这说明新开工面积尤其是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急剧增加,开5、北京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相当可观。
从城市人口和商品房的销售量上看,北京的市场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据统计,去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量最大的是上海,达到1000万平方米,北京为500万平方米,深圳为400万平方米,而这三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分别为北京、上海各1500万、深圳400万,按人口比例,其人均销量深圳最大,上海第二,北京则最低。
可见,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十分巨大。
北京的购买力则处于上升阶段,随着住房补贴政策的落实,北京的个人购房比例将会大大增加。
(二)北京房地产企业现状分析1、开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据统计,北京市场上在售项目总共约950个,掌握在510个开发商手中,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开发企业没有在售项目。
有在售项目的企业平均开发规模为21万平方米,如果以全部开发企业计算,平均规模不足3万平方米。
可见,企业的开发规模不大。
2、新项目规模仍偏小。
据搜房数据库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开盘项目有145个,平均项目规模12.1万平方米。
在新开盘项目中开发规模在10万平方米以下的占多数,为55.77%。
随着开发规模增加,项目数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规模小于或等于5万平方米的项目个数占总在售项目个数的40.03%,大于上半年新开盘项目中同规模项目28.85%的比重,开发规模较小的项目比重降低。
新开盘项目大于或等于100万平方米的项目个数占3.85%,也超过全部在售项目同等规模的比重。
新开盘的项目规模有逐渐变大的趋势,但增长趋势并不显著。
可以预测,北京房地产市场经营格局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些无资金、无人才、无项目的小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二三十家大型开发集团将主导北京市场。
这也是北京房地产市场进入有序竞争的要求和表现。
以上数字表明,目前北京缺乏规模化的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小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比比皆是,企业数量多、散、乱、差、小,规模小,成本大,效益差,是市场一大特点,这也为市场的有序竞争带来负面影响。
(三)目前北京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微观上看,一些项目市场定位不准,经营不善,销售半死不活;一些项目入住交付时,出现不少延期交房、面积缩水、施工质量差等纷争;一些企业跑马占地,根本无力开发;一些企业无相应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稳定的经营队伍,造成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商品房质量不高。
从行业来看,从上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开发企业太多,企业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分散,资金分散,项目不成规模,粗放经营,集约化程度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过度的无序竞争。
从宏观上看,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不够完善,土地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还不明显(目前北京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左右),等等。
办奥和入世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一)分奥和入世对北京房地产市场影响的总体分析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北京房地产市场与举办奥运会和加入WTO的关系是一个函数,举办奥运会和加入WTO是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两个最重大的变量,是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正相关。
举办奥运会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具有区域性、局部性、时间性的特征。
办奥对城市结构、物业布局和房地产市场格局有重大影响,但对房地产市场需求总量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办奥的辐射力,在空间上是递减的,在时间上是先增后减的。
在空间上,距奥运场馆尤其是奥运村越远,辐射力越小,虽然全北京都能够从奥运受益,但城市重心还是会进一步北移;在时间上,以举办奥运会时的2008年为界,先增后减,从现在到2008年,办奥的影响趋势是逐年递增,到2008年后逐年递减直至消失。
办奥的影响是表层性的,而入世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深层次、制度性、全局性、环境上的,比举办奥运会的影响更加重要、更加深刻、更加持久。
因为入世,房地产商要在崭新的规则下运行,违反这些规则者要受到惩罚,甚至淘汰出局。
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要面对更多的国内外竞争对手,挑战与机遇并存。
虽然办奥和入世对北京房地产市场同为利好因素,但是两者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媒体和开发商对申奥成功关注和报道过多,有炒作的嫌疑,而对影响力和作用力更大的入世重视不够,研究不足,有失偏颇。
这对开发商而言,是缺乏战略管理的表现,如不及时纠正这种偏差,国内开发商将难以适应房地产的国际化竞争局面,自食苦果,痛失良机。
对于北京房地产市场而言,办奥和入世是一对矛盾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补充。
按照国际奥委会惯例要求,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大约在今年年底成立,届时奥运会的准备工作真正拉开序幕。
巧合的是,我国入世大约也在今年底或明年初。
因此,从时间上看,办奥和入世几乎同时作用于北京房地产市场,这使得北京房地产市场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阶段。
奥运会的设施开发建设,是要按规则要求进行国际招投标的,要面对全球化的竞争,需要与具有国际水准的公司竞争才能实现奥运商机。
进一步讲,办奥运给北京房地产带来的契机是在WTO规则下实现的。
WTO规则对开发商来说是新的、不熟悉的东西,企业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运行具有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和规则风险,这种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这样开发商的市场运作难度大大增加。
我们对这种政策风险和规则风险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1、举办奥运会对北京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分析。
北京办奥,奥运村及奥运设施是北京房地产市场新的需求。
据悉,奥运村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占地80公顷,建筑面积共47万平方米,包括公寓、娱乐场所、餐厅、医疗设施等等。
其中36万平方米是高级公寓,作为奥运会期间的运动员村,平均每个运动员在公寓中的生活空间高达22.5平方米。
房依附于地,鲜明的、极强的属地性产品特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绝大部分是本地需求。
而本地需求的总量是一定的,则房者主要是当地人,他们主要是由北京城市建设规划所涉及的总量决定的,这个总量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水平上,不会因办奥而大增或大减,这些人的收入水平是相对稳定的,筹到购房款的时间不会因办奥而提前或推后。
由此可见办奥对需求方的购买力没有本质的影响。
到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前,除奥运会本身所需场馆外,其他直接需求不会增多,但潜在客户大大增加。
办奥运会使北京的全国核心地位得到加强,国际化程度提高,城市功能得到加强,环境得到改善,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人士来北京观光、旅游、工作、生活、学习,集聚了人气,带动经济持续增长,整个城市购买力上升,这些必然会引致对各类房地产物业的需求上升,潜在客户大大增加。
但是,这一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这要求决策者眼光长远,头脑要清醒,冷静看待奥运需求,有多大的需求就提供多大的供给。
同时,因为奥运会后的需求肯定是下降的,所以要对奥运会后这些场馆的利用科学规划,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比如,可以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更多的国际会议,或者改作公寓供应市场等等。
2、举办奥运会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影响分析。
办奥是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从整体上看,办奥会促进北京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繁荣局面,人们的预期变得更好,集聚了人气,总的投资会增加,从而使开发商对未来北京房地产市场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对前景充满信心,刺激、带动更多的本地或外地开发商投资房地产,增加投资,大干快上做项目,投资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而使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明显增加。
据我们分析预测,因为奥运村及奥运设施对城市布局、物业结构和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影响,城北的供给会急剧大幅增加,城南的供给会平衡大量增加。
而且,供给的有效性大大增强,供给的速度、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充分满足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3、举办奥运会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决定房价的除了成本以外,更重要的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人口、土地、经济实力、住房供给量、需求量和市场竞争度等。
供大于求,房价就会降;需大于供,房价就会升。
今后北京房价在不同分布区域、不同物业档次、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将产生明显的市场细分。
从价位上看,今后房价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高价房价更高,低价房价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