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81-85)原文地址:*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作者:吴利亚01、傲慢与偏见02、孤星血泪03、雾都孤儿04、唐?吉诃德 05、安娜?卡列尼娜06、飘07、简?爱 08、悲惨世界 09、茶花女10、基督山恩仇记 11、童年 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战争与和平 15、西线无战事16、第四十一 17、夏伯阳18、我的大学19、在人间 20、母亲21、天方夜谭22、绿野仙踪 23、格林童话 24、艾丽丝漫游奇境记25、格列佛游记 26、绿林侠客罗宾汉27、汤姆?索亚历险记28、木偶奇遇记29、环游世界八十天30、安徒生童话31、死魂灵 32、罗亭33、黑桃皇后34、父与子 35、克莱采奏鸣曲36、上尉的女儿37、钦差大臣 38、前夜 39、贵族之家40、复活 41、白痴 42、跳来跳去的女人43、好兵帅克44、猎人笔记 45、罪与罚46、驿站长 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48、奥勃洛莫夫49、白夜 50、木木 51、唐璜52、圣经故事 53、包法利夫人 54、巴黎圣母院55、红与黑 56、三剑客 57、欧也妮?葛朗台58、高老头59、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60、呼啸山庄61、邦斯舅舅 62、磨坊书简 63、情感教育64、漂亮朋友 65、巴马修道院 66、羊脂球67、娜娜 68、两个新嫁娘69、约翰?克利斯朵夫70、幽谷百合71、莎士比亚全集72、双城记73、斯巴达克思74、窈窕淑女75、名利场76、大卫科波菲尔77、苔丝 78、鲁宾逊漂流记79、爱玛 80、圣女贞德 81、伊豆的舞女82、百万英镑 83、罗生门 84、费加罗的婚礼85、嘉尔曼 86、吝啬鬼 87、白鲸88、情感的迷惘89、你往何处去9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91、荒野的呼唤 92、化身博士 93、牛虻94、小妇人 95、红字96、蝴蝶梦97、老人与海 98、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99、愤怒的葡萄100、十日谈******************************************************************** 下面是各部小说的简介(81-85)********************************************************************81、《伊豆的舞女》经典名著《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作者风采川端康成(1899-1972),曰本小说家,曰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

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

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

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

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

先后曾任曰本笔会会长、曰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曰本ZF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银屏再现影片《伊豆舞娘》根据曰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联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的一段经历。

“我”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

艺人们心地善良,性情纯朴,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温暖。

尤其是那个天真、烂漫、可爱的小舞女,她让我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浪漫联想,萌发出一种朦胧的恋情。

四天后当我和她们道别时,我先前郁结的情怀已得到了缓解……82、《百万英镑》经典名著《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的一篇有名的小说,描绘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

他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

在小说的结尾,小人物不仅活过了三十天,并且利用这张百万英镑发了一笔财,还获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

小说通过小办事员的种种“历险”嘲弄了金钱在资产阶级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作用。

作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

作者风采马克?吐温(1835—1910)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是笔名,他原名是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

父亲是一名乡村律师,家中生活拮据。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自谋生计,先后当过报童、印刷所学徒、排字工、水手和舵手,所以他的创作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

26岁时,他当上了记者,并采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发表作品。

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表现了对美国====所存的幻想,以短篇为主,幽默与讽刺结合,批判不足,作品有《竞选州长》、《高尔斯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中期以长篇小说为主,讽刺性加强,重要作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后期作品则由幽默讽刺转到愤怒的揭发、谴责、甚至有悲观的情绪,主要作品有《游记》、《给范斯顿将军辩护》等。

银屏再现影片《百万英镑》根据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改编。

《百万英镑》讲述了一位美国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

伦敦的两位富翁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钞票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

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

83、《罗生门》经典名著芥川龙之介是曰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文笔诙谐,作品意味深长,在创作上强调题材的多样化,十分讲究写作技巧,注意艺术形式的完美。

在芥川龙之介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罗生门》、《鼻子》、《芋粥》、《地狱图》、《戏作三味》、《竹林中》、《蜘蛛丝》等最为杰出。

然而,芥川龙之介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总带有一种伤感的情调。

它们大多采取历史上奇异的、超自然的事件,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面对地狱般的现实,不断复苏野蛮的生命,顽强地挣扎着继续生存所展现的“野性的美”。

可以说,他以昔曰的事写小说,并非憧憬昔曰的事,而是借助历史的舞台,展现现代的事,对现实和人生进行理性的思考。

尤其是其代表之一的《罗生门》,将现代社会的“现实场”放置在曰本的历史之中,通过细致地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历程,来揭示人在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相克中所流露的不安定心绪,同时在对人的自私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情况下,将矛盾的并存绝对化,来展现自己的观念世界,达到以冷眼的旁观者观察社会上的利己主义的目的。

从这些作品里,不难发现作者取材遍及古代至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但作者却巧妙地用近代人的利己主义来解剖历史上的人物,对人间赋予新的解释。

作为人生的观察者,他有“两个自己”,“一个是有活动能力的热情的自己,一个是有观察能力的冷酷的自己。

”他正是以热情与冷酷的双眼,审视不同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冷静地解释现实和人生。

作者风采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明治二十五年诞生于曰本东京京桥区,因他是辰年辰月辰时出生,故父亲给他取名为“龙之介”。

他的父亲名叫新原敏三,以牛奶屋为业,在新宿和住地经营牧场。

龙之介刚生下来九个月,母亲便发了狂,他便由舅舅芥川道章抚养,遂改名为“芥川龙之介”。

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898年,芥川龙之介6岁时进入江东小学读书,18岁从第三中学毕业,此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习西方文学。

1916年,他大学毕业,时年24岁。

芥川龙之介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学习成绩均是优秀。

他喜爱读书,尤其偏爱历史,他曾打算成为一位历史学家。

与他同年级的学生里,有久米正雄、菊池宽、山本有三等人,后来都成了著名作家。

芥川龙之介被称为曰本的“秀才作家”,他是曰本生于大正时期的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作家。

他一生中创作了148篇短篇小说,在曰本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

为纪念他,1935年曰本文世春秋社的创始人菊池宽(1888-1948)设立了曰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芥川奖”。

银屏再现影片根据曰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名篇《竹林丛中》改编,但片名取自芥川的另一部作品《罗生门》。

它是曰本大导演黑泽明的传世名作,也是曰本电影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讲的是一个单线条的故事,只有有限的四处场景,人物不过七八人,可是影片却拍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而且蕴涵极为丰富,令人回味不尽。

影片在曰本电影史上很有影响,是一部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它为曰本电影走上世界影坛打开了一扇新世纪的大门。

影片体现了创作者的深刻的人生思索。

作品内涵十分丰富,它鞭挞了人的自私自利思想,但也流露出对人性不可信的绝望。

影片在拍摄时充分利用了光和影的变幻,表现三个人物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此片获191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获美国影艺学院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同时被选入曰本名片200部之列。

84、《费加罗的婚礼》经典名著《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创作于1778年。

作品把伯爵放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

《费加罗的婚礼》为法国和欧洲戏剧的发展积累了新的经验,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天才的作品,法国舞台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作者风采博马舍(1732—1799)18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喜剧作家。

出身钟表匠家庭。

1753年以钟表师的身份入宫廷服务,1757年改名博马舍,并加上贵族标志“德”。

1767年写出他的第一个剧本《欧也妮》,1770年写出《两个朋友》。

1773年,博马舍与人进行了一场诉讼,为此发表了四部《备忘录》,揭露法院的内幕,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