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信用评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银行信用评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 •
5
4、本选题的主要内容
• 本课题所研究的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包括客户管理、客户评级、 查询统计、资产管理、担保管理等功能。
• 客户管理:包括对客户的基本信息、社会关系、客户档案等信息进 行管理。
• 客户评级:客户评级是指当客户资料建立以后,经过审核通过之后, 会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经过信用评级之后,可以知道客户能够 贷款的额度。 • 查询统计:提供对评级客户的信息查询、资产查询、担保查询等。
8
5、系统的设计原则
5、灵活性原则 • 系统中提供灵活多样的计费模型、优惠策略、业务统计、报表、 用户服务定制等。 • 系统采用灵活的参数化设计,支持多种计费方式,并能够提供灵活 的优惠和奖励策略;提供灵活的费率和优惠折扣的修改手段,能够适应 新的业务种类和计费模式,并能够灵活的通过业务参数的调整和业务 规则的定义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对业务统计和报表格式提供灵活方 便的定制功能;系统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定制功能。
3

2、发展现状
• 外国专家在对企业信用风险体系评估研究时指出,“信用风险”在概 念上不仅包括企业因无法按时偿还银行债务而导致的违约,还包括了因为 企业价值或资产价值小于其负债价值引发的企业违约。国外企业在信用风 险评估的侧重点或出发点上已经不再是银行,而是侧重于投资者的角度; 其信用评估研究的关键点也不再是测算某笔企业的银行贷款违约风险,而 是将重点放在企业的整体信用风险评估之上。 同时,由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市场十分发达,企业整体信 用风险可以通过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等级全面反映出来。由此,西方发达 国家目前的信用风险评估研究体系,全部以企业的各项负债或债券作为研 究对象,并结合资产组合以及金融衍生品作为研究思想。金融机构往往通 过借助于分析目标企业所发行债券的信用等级而对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进 行评估,进而分析出贷款信用风险的总体评估结果。 通过对国际上信用风险评估领域的调查研究,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经 历了主观判断分析方法阶段和传统的财务比率评分法阶段,目前信用风险 的分析方法正在向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以 多变量、依赖于资本市场理论为主要方法的趋势发展。 4


3、发展现状
• 我国理论界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探讨,关 注度与日俱增,呈现越演越烈的趋势。但其研究成果多以介 绍性的论述居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对我国现状的研究方 面,只对我国实行信用风险精确评估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 分析,在制度建设和立法完善等方面提出意见和举措。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不断进步,主要 如下: (1) (2) (3) (4) 系统信用集中风险评估法 衍生工具信用风险衡量法 资本市场理论与信息科学法 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法
银行信用评级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硕士研究生:王宇航 指导教师:李红松 Nhomakorabea专业:软件工程
1
开题主要内容
• • • • • • •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选题的研究现状 3、本选题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4、系统的设计原则 5、方案实施环境 6、研究计划进度表 7、参考文献
2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以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金融机构在与各家大型专业银行间的竞争仍然处于劣势。 因此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必将成为我商业银行参与银 行业竞争、寻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过 程当中,金融机构在不同时期根据其业务需求的特点及行业内 各类技术发展的状况,不断充实和发展了自身的信息化基础设 施,引进了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运行了多种主要流行的操作 系统和大型数据库,并且根据需要开发和实施了不同种类的应 用系统。 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目标是有效的控制其全部信贷类资产 的风险,也就是对未形成且处于萌芽阶段的信用风险进行事前 评估。如果能够利用合理有效的风险度量方法,对未形成且处 于萌芽阶段的信用风险进行事前评估,那么要比信贷资产进行 贷后监控更加显得有效。
2、实时性原则 • 宽带数据业务的开展,要求宽带认证计费系统在多个方面具有实时处理的能力。 对于预付费业务等,系统能进行实时费用扣减和资源反算,并提供服务限制和实时 断线功能;对于可充值卡业务,能够做到随时缴款随时启用;实时的WEB自服务,用户 能够查询当前自己的帐户余额和服务使用记录,对于用户对帐户密码的更改能够实 时生效;实时服务控制,防止恶意访问,当用户达到信息限制或服务限额,将根据系 统设置采取服务限制、关闭端口等措施;实时地进行系统监控,对异常情况实时告 警并采取处理。 7
• 资产管理:对客户的资产信息进行管理,一旦出现破产或其他情况, 可以及时收回贷款,并降低客户评级。
• 担保管理:对客户的担保人及担保资产进行管理。
6
5、系统的设计原则
1、高可靠性原则 • 电信运营商的生存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认可;保证7*24 持续工作,是树立企业形象、建立用户信心的基本要求。在可靠性服务的背后,需 要建设一个能够在正常运作时动态配置,加载新业务模块的,能够自动故障检测、 重启服务进程的,高容错能力的强壮的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 宽带认证计费系统需采用冗余配置,消除单点故障,在部分硬件发生故障时,仍 能够正常工作;对数据的传输应采取可靠性措施,防止因通讯中断造成的数据丢失; •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容错性,对各种错误操作能够进行判断、纠正和记录、预警 等处理;系统数据库软件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错误恢复能力、错误记录及 预警能力;系统还能提供方便、使用的回退功能,保证系统的容错恢复能力。
5、系统的设计原则
3、安全保密性原则 • 数据业务运行在互联网上,系统中涉及到相关的业务数据等要有 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系统在网络设计上应使用防火墙和过滤器,提 供网络安全保障,防止网络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系统应采用严格的 操作权限检查和控制,重要数据的访问和操作采用二次权限检查,在应 用级上保证系统不受非法使用或越权使用;系统关键数据(如:密码等) 采用MD5加密传输和加密存储。 4、可维护性原则 • 系统需要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应采用良好的模块化设计,修 改与维护方便;模块体系结构采用开放式设计,新增功能模块的加载不 影响现有功能的提供;系统应提供方便易用的应用编程接口,适应不断 发展的业务需求,便于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通;系统应提供完整的软件 维护文档和操作说明,为系统维护提供有效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