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镇依法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乡镇依法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乡镇依法治理示范村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依法治镇”的目标,坚持以法治思维为引领,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基层治理法治化”为重点,通过“六个三”工作举措,基层依法治理示范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三个强化”,形成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合力。

一是强化领导机制。

镇党委、政府将基层依法治理示范村建设工作作为深化“法治X”建设的重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专门成立了“基层依法治理示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以及创建任务、时间节点等;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查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全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

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前提下,向X 村拨付X 万元作为“基层依法治理示范村建设”专项资金。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

从镇机关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X名,组成“业务指导组”,负责对X村“基层依法治理示范村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建立了村(社区)六职干部、村民小组长、议事会、监委会成员为骨干的依法治理工作队伍,
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镇、村、组网络化格局。

(二)完善“三大体系”,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基础。

一是完善村党支部建设制度体系。

结合X村实际,完善了X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组织生活、党员志愿服务、不合格党员处置、党务公开等制度。

二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

召开村民大会,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级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程序》、《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印章管理使用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使村民自治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形成了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

三是完善多元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进一步明确和理顺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完善“三级授权”,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着力构建在党组织领导下,以政府管理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三)构筑“三大阵地”,营造基层依法治理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设法治文化大院。

建成“X村和悦调解文化大院”,以现有村干部、治安巡逻员、老干部为依托,配备了兼职调
解员X名,劝调员X名,大院内有法治对联、法治标语、法治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普及计划生育、婚姻家庭、土地流转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该村传播了先进文化、普及了法律知识、营造了和谐氛围,成为维护该村平安稳定的坚强堡垒。

二是建设法治书屋。

在X村设立农家书屋“法律图书角”,建立“普法活动室”,由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农家书屋法制宣传员,广泛开展“法律大讲堂”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X村“田心驿站”,组织X名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开展法治宣传讲座,普及法律知识。

三是建设法治电影教育基地。

依托“每村每月一场公益电影”这个民生工程平台,建立X村法治电影教育基地,通过选取不同主题、观赏性强、教育意义大、贴近群众生活的法治电影进行展播,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的法律需求,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四)落实“三大步骤”,推进村规民约制度建设。

一是充分征求村民意见。

通过广征意见,切实反映群众诉求,围绕村民的生活、生产,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制定X村村规民约。

二是加强宣传。

通过会议、广播、宣传单、村委公开栏、QQ群等形式,切实提高村民的知晓率。

三是积极组织实施村规民约制度。

对认真遵守执行的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