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
• 评价:1、欠伸:上臂与前臂稍有夹角, 不在同一水平面,即伸展不足,肘关节 突起。2、直身:上臂与前臂在同一水平 面,肘关节平直,为正常臂。3、过伸: 上臂与前臂在同一水平面,但偏离肩线。 前臂偏向体后,肘关节肱骨内上髁明显 突起。
(四)腿部形状测评
• 直型腿:两膝、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 拢或间距<1.5cm,为正常腿。
髋部一侧明显高于另一 侧 两脚尖明显相外,内踝 下塌
明显平足
全身姿势单项评分标准
部位评 分 5分
8.胸(侧面)
胸部高挺
3分
胸稍下塌
2分
胸明显下塌
9.肩(侧面) 10.背(侧面)
肩峰处于身体轮 肩峰稍向前突 廓线中央
背弓正常
背部稍大
肩峰明显前突 背弓太大
1.1.躯干(侧面) 躯干正直
躯干稍向后倾 躯干明显后倾
• 身体姿势测量的意义:了解青少儿生长 发育的一般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 姿势,促进身体姿势的完美发展。评价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一、局部姿势测评
• (一)脊柱测评
• 1、脊柱前后弯曲测量与评价
• 测量仪器:脊弯测量计
•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身穿短裤立于测量计底板, 足跟、骶骨及背部紧靠立柱。测试者立于侧方, 首先观察受试者耳屏、肩峰、大转子三点是否 在同一垂线上。然后将测量计上的小棍前推, 使其密切接触受试者的脊柱部位,根据棍棒在 腰曲的最大距离。以及上述三点的相互位置进 行躯干北部姿势的判断。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 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内脏器官、 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 姿势包括静动态姿势。
• (1)静态姿势:是指坐、立、卧等相对 静止的状态;
• (2)动态姿势:是指活动的人体所持的 姿态或运动的样式。
• 2、扁平胸:胸廓扁平,左右径>前后径。
• 3、圆柱胸:胸廓左右径与前后径近似, 胸口上下部宽度相近。
• 4、鸡胸:胸口左右径<前后径,胸廓向 前方明显突出。
• 5、漏斗胸:胸部中央尤其是剑突不为显 著凹陷。
• 此外,还有不对称胸、凹陷胸等。
这是什么胸?
(三)臂部形状测评
• 测量方法: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上,测试者 立于正前方1.5米处,观察上臂与前臂的 伸展情况及肘关节形状,判断臂形。
划线法:
• 预先用10%亚铁氰化钾溶液(或10%鞣酸 酒精)浸湿8K纸晾干备用。用棉花或海 绵做成与纸差不多大小的棉垫放在搪瓷 盘内(或木盆)内,以10%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高铁)浸泡备用。
• 具体过程见书P106.
• 评定时,测试者用笔和尺先画一条足弓 内缘切线—第一线;再自中趾中心至足 跟正中点画一条线—第二线;一,二线 相交成角,在画一条该角的等分线—第 三线。三线将足印分成三部分,即内侧、 中间、外侧部分。
• (1)观察法 • 受试者身着短裤,取自然立正姿势站
立,测试者立于其后。 • a、左右两肩是否等高? • b、两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面? • c、与脊柱的间距是否相等? • d、脊柱各棘突是否在同一直线并垂直
于地面?
(2)重锤法
• 1、测量仪器:
•
重锤线、测量尺
• 2、测量方法:
•
受试者自然站立,租个靠拢。使悬垂
• X型腿:两膝部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 跟不能靠拢,且间距>1.5cm。
• O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 拢,两膝间距>1.5cm。
(五)足形测评
• 足型可分为正常足及扁平足。扁平又分 为轻、中、重度扁平足。
• 1、比例法
• 受试者脱去鞋袜,用双足先在滑石粉 上踩上滑石粉,随即双足一起踩在特制 的小黑板或橡皮垫上。离去后上面留有 一对足印,测试者在足印的拇指内侧缘 至内缘用粉笔画一切线。正常足印的足 弓空白区宽度与足印最窄区宽度(实心) 之比是2:1;轻度扁平的比值是1:1;中度 扁平足之比为1:2;重度扁平足无空白区。
• 2、良好姿势:头部略向前倾,胸部略下 沉,腹部略呈圆形,脊柱的弯曲度较完 美。
• 3、不良姿势:头部明显前倾,胸部扁平, 腹部突出,脊柱的弯曲度显著增加。
• 4、低劣姿势:头部显著前倾,胸部下沉, 腹部隆起并下沉,脊柱弯曲度较上述姿 势都大。
整体姿势综合评价
• 1966年美国纽约州教育部提出对身体13个部分 (即正面的头、肩、脊柱、髋、足、足弓和侧 面的颈、胸、肩、背、躯干、腹、腰部),用 目测法对体姿进行综合测量和评价。该法适用 的对象是9~17岁青少年学生。测试的可靠系 数是0.93~0.98。
头明显向一侧偏
• 2.肩(正面) 两肩峰连线与垂 一侧肩峰稍高于另一 一侧肩峰明显高于另一
线垂直
侧
侧
3.脊柱(正面) 脊柱轮廓浅与垂
•
线平行
4.髋(正面) 髋部两侧对称
5.足(正面) 两脚尖指向正前
•
方向
6.足弓(正面) 足弓正常
脊柱轮廓线稍有弯曲
髋部一侧稍高于另一 侧 两脚尖稍向外
足弓稍低
脊柱轮廓线明显弯曲
• c、 2.1cm以上为重度侧弯。
• 4、确定受试者脊柱侧弯的受试者的侧弯 性质。
•
对判断为脊柱侧弯的受试者,令
其活动身体
• (1)如在活动时侧弯消失,则判定为习 惯性侧弯;
• (2)如在活动时侧弯仍不消失,则判定 为固定性侧弯。
(二)胸廓形状测评
• 1、正常胸:胸廓呈圆锥形,下方稍宽、 左右对称,肋弓角近似直角,左右径: 前后径=4:3。
2.腹(侧面)
腹部紧收
腹部稍向外突 腹部明显外灾
3.腰(侧面)
腰弯正常
腰弯稍过分
腰弯明显过分
的重锤线通过其第七颈椎棘突。测试者立于其
后,观察各棘突是否偏离垂线,然后测量偏离
距离(方向分左偏离、右偏离;部位分颈、胸、
腰部)来判定测弯程度。偏离距离小于1.0cm
为正常;1.0-2.0cm者为轻度侧弯;2.1cm以上
为重度侧弯。
• 3、 a、偏离距离小于1.0cm为正常;
• b、1.0~2.0cm者为轻度侧弯;
• 场地器材:在墙壁和屏幕前地板1米处划一条 平行线,线的上面用铅锤悬吊的垂线挂在天花 板上。从地面的垂线向墙壁或屏幕做一垂直线 作为基准线。在离墙壁或屏幕3米处再划一条 平行线。
测试方法:
• 令受试者着游泳衣裤站在离墙壁或屏幕1米 处的平行线上,面向墙砖或屏幕,使铅锤悬吊 的垂线正好与背部中心线重合并经过两足之间 。测试者坐在离墙壁或屏幕3米处的平行线上 从背面和侧面观察受试者的姿势。当观察曼试 者背面时,测试者要观察受试者的头、肩、脊 柱、髋、足、足弓部位在额状面上偏离铅锤垂 线的程度,按照“姿势评分图”进行评定。如 观察受试者侧面时,令受试者向左转90度,外 踝对准锤尖,测试者观察受试者的颈、胸、肩 、背、躯干、腹、腰部位的矢状面偏离铅垂线 的程度,按照“姿势评分图”进行评定。
评价方法与标准:
• 全身共13个部位,根据目测结果,13 个部位偏离铅锤垂直线的程度,分别以5 、3、1分进行单项评分。最后将13个部 位得分相加,便是姿势的总分,再根据 全身姿势综合评价标准(如表)进行评价 。
部位 评分
全身姿势单项评分标准
5分
3分
2分
1.头(正面) 头正,重心线与 头稍向侧偏 垂线重台
• 1、正常足弓:足弓内缘在外侧部分; • 2、轻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中间部分; • 3、中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内侧部分; • 4、重度者足:足弓内侧缘超出内侧部分。
二、整体姿势测评
• 班科罗付特三段检查法
• 1、直立时检查:受试者取直立姿势,侧 面观察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 方、外踝前方是否在同一垂线上。
• 2、行进时检查:观察受试者行进中躯干 是否保持正直,四肢动作是否正常,有 无腿与足的形状异常。
• 3、运动时检查:令受试者做经体前或侧 上方摆臂动作,观察肩胛部活动有无异 常,身体是否出现左右摇晃。
托马斯影像对照法
• 首先判断受试者属于哪种体型(瘦长、 肥胖、匀称)
• 1、完美姿势:身体各部分匀称,耳屏、 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后缘及外踝前方 在一条直线上,胸部稍向前倾,腹部平 坦后收,脊柱弯曲度正常。
背的形状:
• 正常背:腰曲2-3cm,耳屏、肩峰、大转 子三点在同一直。
• 驼背:腰曲小于2-3cm,头向前探,耳屏 点落于肩峰点及大转子点前方。
• 鞍背:腰曲过大,超过5cm以上,背及臀 部后突,耳屏点与肩峰点落于大转子前 方。
• 直背:缺乏生理性胸曲及腰曲,整个背 部过平。
2、脊柱侧弯测量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