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试题∶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试题∶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试题∶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奇妙的蜘蛛网我回到农村过暑假。

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

我好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像一根根细柱子。

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

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下起了大雨,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出去看那奇妙的蜘蛛网。

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完好无缺。

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

(1)在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痛苦——________ 残缺不全——________(2)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蜘蛛为什么在下雨前结个竖网呢?请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解析:(1)高兴;完好无缺(2)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3)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因为平挂着的蜘蛛网容易被雨水砸坏了,而雨水可以顺着竖挂着的蜘蛛往下流,蜘蛛网不易被破坏。

(4)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从中发现一些道理。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在选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在最后一段锁定相关信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

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扣中心回答。

故答案为:(1)高兴、完好无缺(2)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3)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因为平挂着的蜘蛛网容易被雨水砸坏了,而雨水可以顺着竖挂着的蜘蛛往下流,蜘蛛网不易被破坏。

(4)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从中发现一些道理。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课内阅读,我在行!(节选)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 。

(2)选段写的是( )这件事。

A.做粥B.等粥C.喝粥D.议粥(3)在选段中找出一个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并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

(4)选段中的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解析:(1)《腊八粥》;沈从文(2)B(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沸时的形态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4)活泼可爱、馋嘴。

【解析】【分析】(1)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腊八粥》、沈从文;(2)B;(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沸时的形态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4)活泼可爱、馋嘴。

【点评】(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课外阅读。

妈妈的手(节选)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是粗糙多骨的。

她整日地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

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

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

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

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

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

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妆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

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

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

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

”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

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

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别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

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

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

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臂?(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忙碌——________ 满足——________讲究——________ 悠闲——________(2)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

(3)短文通过记叙母亲________,流露出作者________之情。

(4)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论语》,不耻下问下联:________解析:(1)劳碌;满意;讲求;悠然(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

(3)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对母亲深切的怀念(4)【示例】品《孟子》,虚怀若谷【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

(3)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4)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

字数相等,节奏一致。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

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如:“读”可以对“品”;“《论语》”可以对“《孟子》”。

“不耻下问”可以对“虚怀若谷”。

故答案为:(1)劳碌、满意、讲求、悠然;(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

(3)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对母亲深切的怀念;(4)【示例】品《孟子》,虚怀若谷【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4)了解对联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丰富知识。

4.快乐阅读。

生命的礼物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

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

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

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

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

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

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

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

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 ________(xiàng shǎ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1)给文章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