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下腰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好发于腰和腰骶,椎间隙。

[护理目标]
病人的疼痛得到减轻或消失;生活得到自理;获得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及功能锻炼知识。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与休息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休息,3-4周后多数可好转,起床活动时须戴腰围,以防扭伤加重。

卧床期间坚持深呼吸和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内感染及肌肉萎缩。

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

手术后平卧2周,戴腰围起床活动,以防神经根粘连。

2、饮食卧床期间给予易消化与吸收的食物,多饮水,以防泌尿系发生感染。

3、其他卧床病人注意皮肤、呼吸道、大小便的护理。

(二)病情观察
牵引期间,鸡窝牵引是否有效,牵引带有无松动,疼痛时是否减轻。

手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切口出血情况,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的大小。

(三)治疗配合
1、骨盆牵引牵引增宽椎间隙,促进突出物回缩,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

牵引重量根据个体差异在7-15kg之间,抬高床足作反牵引,共2周。

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病人禁用。

2、理疗和推拿可缓解肌痉挛,对某些早期病例有较好的效果。

3、应用腰围一般在急性期过去后,起床活动时用做临时保护措施,不宜久用。

4、引流护理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病人、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引流瓶。

5、换药手术后保持局部清洁,及时进行换药。

6、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利于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应指导病人进行锻炼。

非急
性期病人及手术后恢复期均可进行。

术后7日即可开始,先用飞燕式、五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

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

但腰椎有破坏性改变,内固定物植入,感染性疾患、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不佳者不宜进行腰背肌锻炼。

(四)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病情加重的原因,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病人解除焦虑心理。

(五)健康指导
1、避免慢性损伤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

2、腰背肌训练继续加强腰背肌训练,以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

3、弯腰取物时注意姿势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护理评价]
病人的疼痛是否减轻;日常生活是否能够自理;能否叙述预防椎间盘突出的预防要点及功能锻炼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