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限时训练:建议用时20分钟)1.在果蝇的野生型群体中,出现了一只刚毛形态异常的雄性个体,其表现型和已知的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h)十分相似(对应的野生型为H),经过研究发现新突变为常染色体上的突变。
为了进一步探究其遗传情况,科学家将这只新突变的雄性和已知隐性h突变的雌性进行杂交,得到F1,发现F1中只有雄蝇出现了突变性状,雌蝇都为野生型性状。
让F1个体互相交配,统计F2的结果如下表(由于两种突变十分相似,所以突变表现型没有区分记在了一起)。
(1)根据F1中只有雄蝇出现了突变性状,可推测突变基因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2)若新突变基因用G或g表示,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表中(a+b)/(c+d)≈________(填比例)。
a/c________b/d(填“等于”“大于”或“小于”)(3)科学家若通过镜检等各种手段终于能准确区分这两种突变性状,那么在F2的雄果蝇中同时含有两种突变性状的个体占比为__________。
答案(1)隐性(2)GgX H X h和GgX h Y 5∶3 等于(3)1/8解析(1)新突变为常染色体遗传,让新突变的雄性与已知隐性h突变的雌性X h X h交配,后代F1中的雌性果蝇皆为野生型,则新突变为隐性突变。
(2)新突变基因用G或g表示,则亲本类型为ggX H Y和GGX h X h,F1的基因型为GgX H X h和GgX h Y。
F1雄蝇表现为h突变。
F1个体相互交配,Gg×Gg→3/4 G_+1/4 gg;X H X h×X h Y→1/2(X H X h、X H Y)+1/2(X h X h、X h Y)或1/2(X H X h、X h X h)+1/2(X H Y、X h Y)。
得到F2代a/c、b/d相等,均等于1/1,野生型雌雄个体占比=3/4G_×1/2(X H X h、X H Y)=3/8,则(a+b)/(c+d)≈5/8÷3/8=5∶3。
(3)F2的雄果蝇中同时含两种突变性状的个体为ggX h Y,雄果蝇中gg占比1/4,X h Y占比1/2,ggX h Y所占比例为1/4×1/2=1/8。
2.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Ⅱ)上基因B控制,基因R或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 在等位基因R、r中,能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基因是________。
(2) 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F2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 若亲代黑身雌果蝇细胞中X、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2所示的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该黑身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________种,该黑身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后代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r (2)bbX R X R BBX r Y 1/6 (3)6 1/4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由常染色体(Ⅱ)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说明控制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题干信息和柱状图分析,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二代中雌、雄果蝇灰身∶(深)黑身=3∶1,其中雌果蝇没有深黑身,雄果蝇黑身∶深黑身=1∶1,说明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说明灰身同时含有B和R;bb表示黑身,且r会使得黑色加深。
因此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图2中,X染色体移接到Ⅱ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
(1)根据以上分析,灰身应该同时含有B和R,bb表示黑身,且r会使得黑色加深。
(2)根据以上分析,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则F2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3×1/2=1/6。
(3)亲代黑身雌蝇基因型为bbX R X R,其细胞(2n=8)中有一条Ⅰ移接到了Ⅱ号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分别是3、4个,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或6条染色体,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6种。
该黑身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后代的概率为1/2×1/2=1/4。
3.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纯种灰身雄果蝇群体经60Co照射后可从中筛选出果蝇甲。
果蝇甲产生的各种配子活性相同,且基因均能正常表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60Co照射后果蝇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果蝇甲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___种配子。
(2)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选出果蝇甲,筛选②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就能选出“含异常染色体个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从F1中筛选出常染色体正常的雌果蝇,让F1黑身雄蝇分别与灰身雌果蝇杂交,选定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杂交组合的雌性亲本即为所需。
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变异、易位) 4 (2)得到的F1中,仅表现型为灰身雄果蝇的个体染色体形态正常,其余均为含异常染色体个体,因此可通过后代的表现型对染色体情况加以区分(3)灰身果蝇∶黑身果蝇=3∶1解析(1)据图可知,经60Co照射后,含B基因的常染色体片段移接到了X染色体上,形成了果蝇甲,果蝇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变异、易位);果蝇甲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BX B、BY、OX B(O表示缺失含B基因片段的常染色体)、OY共4种配子。
(2)果蝇甲(BOX B Y)与正常黑身雌果蝇乙 (bbXX)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的有BbXY、BbX B X、ObXY 和ObX B X,仅表现型为灰身雄果蝇的个体(BbXY)染色体形态正常,其余均为含异常染色体个体,因此筛选②可通过后代的表现型对染色体情况加以区分,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就能选出“含异常染色体个体”。
(3)F1黑身雄果蝇(ObXY)分别与灰身雌果蝇(BbX B X或ObX B X)杂交,如果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ObX B X,则后代中灰身果蝇所占比例为1/2,黑身果蝇为1/2,即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果蝇∶黑身果蝇=1∶1。
如果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 B X,把两对染色体分开考虑,则后代中黑身果蝇(bb或Ob且XX或XY)为1/2×1/2=1/4,那么F1中灰身果蝇占1-1/4=3/4,因此,让F1黑身雄果蝇分别与灰身雌果蝇杂交,选定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果蝇∶黑身果蝇=3∶1的杂交组合的雌性亲本即为所需。
4.遗传学是一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发展异常迅速。
请分析回答:(1)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填“孟德尔”“萨顿”或“摩尔根”),他发现了控制果蝇红白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在遗传学研究中,经常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某基因位于哪一条常染色体。
对于植物核基因的定位常用到下列方法(三体和单体产生的配子均为可育配子,且后代均存活),例如:①让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和野生型三体(2号染色体多一条)品系杂交,子一代中的三体个体再与隐性亲本回交。
如果在它们的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之比是5∶1,而不是________,则说明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②也可让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和野生型单体(2号染色体缺少一条)品系杂交,如果子一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之比是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则说明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答案(1)摩尔根X (2)①1∶1 ②1∶1 1∶0解析(1)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最早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他发现了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色体上。
(2)①让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和野生型三体(2号染色体多一条)品系杂交,子一代中的三体个体再与隐性亲本回交。
如果在它们的子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之比是5∶1,而不是1∶1,则说明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②也可让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型和野生型单体(2号染色体缺少一条)品系杂交,如果子一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之比是1∶1,而不是1∶0,则说明该突变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5.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________(填“男性”或“女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原因是该性别的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
(2)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几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在__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_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②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
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
答案(1)24 男性(2)基因交流(3)①QR A 不一定②25% 55.1%解析(1)人类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但由于男性的最后一对性染色体不同,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进行测序;男性白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遗传信息),并且采样非常方便,因此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