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专家委员会总结

2013年专家委员会总结

专家委员会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2013年,在总裁以及集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专家委员会经过全体专家的共同努力,开展了各项活动,较好地履行了专家的职责。

现作如下汇报:2013年主要完成的工作一、2013年主要完成的工作(一)组织发展情况2013年初专家委员会共有47人,按专业分:煤焦化组6人,钢铁冶金组10人,轧钢及材料组8人,冶金机械组11人,电气及自动化组12人。

其中,由于丁毅、侯建强、李文志等3位专家辞职,目前专家委员会共有44人,钢铁冶金组减少1人、电气及自动化组减少2人。

另外,由于工作需要,增加外聘专家1人。

(二)组织相关专家参与技术服务、咨询活动、调研活动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优势,为集团各项技术活动提供咨询服务,2013年专家委员会加大了组织活动力度,共组织专家参与重点项目的审查、评审、研讨等工作18次(附后),与2012年相比增加10次。

其中参与评审10次、研讨5次、调研活动3次,参与活动的专家共有64人次;从参与的专家组来看,煤焦化组参加7次,钢铁冶金组参加6次,轧钢及材料组参加10次,冶金机械组参加6次,电气及自动化组参加11次;从委托单位来看,技术中心7次,设备管理部2次,人力资源部2次,生产管理部1次,冶炼厂3次,炼钢厂2次,建材厂1次。

(三)加强激励政策,鼓舞专家委员的工作热情为鼓励各专家委员积极参与到专家活动中来,根据《专家委员会议事规则》,对2012年二、三、四季度和2013年参与评审工作的专家给予了12600元现金奖励。

(四)开展2012年专家文集征集活动根据《山西安泰控股集团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要求,开展2012年专家文集征集活动,本次共征集文章54篇,其中技术论文20篇、调研报告11篇、合理化建议23条,并编辑成《2012年山西安泰控股集团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文集》。

总裁对《文集》的编印很重视,文集定稿复印前为文集撰写了序言。

从征集的文章数量上看,反映出专家参与热情高。

从内容上看,大多数密切联系本职工作,围绕公司发展方向、发展战略或中长期规划,以及关系到集团经营绩效的工艺流程优化、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特别是对公司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形成相关报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对于深入了解集团全貌,引导每位员工做好本岗位的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五)开展优秀文章和优秀专家评比活动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优秀论文和优秀专家的评选办法,要求优秀文章需紧扣集团生产经营主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真实性和推广价值;优秀专家需积极参加各项评审、论证和调研活动。

专家委员会办公室邀请部分专家对征集到的论文、调研报告和合理化建议进行初评,推荐优秀文章和优秀专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评,并将复评结果在全体专家委员中公示,最后评选出10篇优秀文章和10名优秀专家。

(六)组织召开2012年专家委员会全体大会2013年5月9日,组织召开了2012年专家委员会全体大会,会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结才作专家委员会2012年度工作报告,并提出2013年工作安排的初步意见。

集团副总经理王风斌宣读了2013年新聘专家及2012年优秀文章和优秀专家名单。

总裁及集团副总分别向各专家委员颁发了聘书、优秀文章和优秀专家证书。

5个专业组就本组的工作宗旨、任务、活动内容进行讨论,并针对热点和前瞻性问题作了调研报告,总裁最后做了重要讲话,强调专家委员会成立的必要性及对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专家委员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希望专家们再接再厉,继续探讨、研究,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集团的转型发展。

(七)组织开展2014年专家换届推荐工作根据《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专家两年聘期已满,为进一步推动专家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2014年专家推荐工作,其推荐条件重点为专业技术水平及业务工作能力,能够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相应的专家活动,为保证专家的信息真实、有效,无论以前推荐与否,均须重新填表、单位审核后推荐。

二、存在的问题专家委员会经过两年的稳步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困难:(一)对于集团各单位提供的服务开展得还不是很充分,特别是在一些政策信息的提供方面,需要专家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专家委员会内部沟通交流较少,工作相对被动,只有被委托时才会组织活动。

(三)专家委员会行业调研活动较少,与同行业交流较少。

(四)目前专家委员会专家只有外聘专家1人,其它全是集团内部人员,专家人员范围受到局限,专家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评审活动过程中,出现专家评审自己项目的情况。

(五)由于专家专业不同,而服务的需求又不明确,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更好地发挥每位专家的作用,我们的经验不足,需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积累。

2014年工作计划针对以上不足,2014年专家委员会将开展以下工作:一、加强专家委员会的各项职能,继续为集团各部门做好相关技术咨询、研讨鉴定等工作,做好科研项目立项、阶段检查、科研成果评审工作,对于不能履行义务的委员,及时提出批评或更换建议。

二、重视国内先进技术,组织专项调研,满足公司技术要求,同时注重行业政策信息的搜集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对外交流,吸收同行业优秀专家,壮大我公司专家队伍。

四、组织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专家自身专家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每位专家的专业特长。

五、加强专家委员会日常管理。

通过电子信箱、办公协同记录各位专家工作业绩,对工作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编写专家委员会工作记录,除每年一次的工作会议处,安排一些会议和工作。

六、做好2013年专家工作材料包括技术论文、调研报告和合理化建设的征集工作,并编辑《2013年山西安泰控股集团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文集》,组织委员予以审议评选,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

七、组织召开2013年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 总结年度工作, 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研讨。

八、做好2014年专家换届推荐工作。

附:2013年专家委员会开展活动2013年专家委员会开展活动1、参与2013年度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受技术中心委托,专家委员会煤焦化组、钢铁冶金组、轧钢及材料组、电气及自动化组有关专家对经技术中心初审后的11项科研项目进行了立项评审。

经过与会专家详细论证,评审专家组对其中10项科研项目提出了予以立项的建议。

经专家评审,其中《(45-65)硬线产品开发》项目,由于有质量风险,争议比较大,没有通过评审;其它10项科研项目予以立项。

通过评审的项目:(1)《提高粗苯产率、降低洗油消耗技术攻关》项目投资1万元,实施后可掌握同行业先进的粗苯生产工艺及装备水平,为我公司实施粗苯改造提高粗苯产率提供决策依据。

(2)《提高450高m3炉铁水含硅稳定率的工艺研究》项目零投资,该项目实施后,对提高铁水含硅稳定率,降低含硅量,为炼钢工序生产优特钢提供条件和保障有着重要意义。

(3)《4#高炉炉底炉缸侵蚀模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投资57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将为预防炉缸烧穿提供有力的监测依据和手段,对实现高炉安全高效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够提升炼铁工艺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对提升整个炼铁厂的技术水平、延长高炉使用寿命,增加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4)《转炉高铁水比炼钢工艺研究》项目投资0.8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减少铸铁块消耗,间接降低吨钢成本。

(5)《少渣炼钢工艺研究》项目投资0.8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减少固废产生、降低炼钢成本。

(6)《低碳低硅高铝冷镦钢炼钢工艺研究》项目投资20.8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低碳低硅高铝冷镦钢连浇炉数,降低吨钢成本,降低工序能耗。

(7)《H型钢WMS货位管理及单支单包出库管理系统开发》项目零投资,该项目实施后可提高二轧厂产品出库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同时也可提升集团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8)《生产管理辅助系统开发》项目投资0.6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方便生产管理,有效提升集团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9)《高强度冷镦钢20MnTiB开发》项目投资7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推进ML20MnTiB产品的开发,增加公司高强度冷镦钢品种,符合公司品牌战略。

(10)《低碳高硫易切削钢产品开发》项目投资5.6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推进低碳高硫易切削钢产品的开发,提升公司产品档次。

上述通过评审的10项科研项目以安控总字【2013】第011号下达了年度科研项目计划。

2、参与2012年度集团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及2013年科研项目阶段检查评审受技术中心委托,专家委员会煤焦化组、钢铁冶金组、轧钢及材料组有关专家对2012年集团科研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评审及2013年科研项目阶段检查评审。

专家认真听取了各课题长汇报,就项目实施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对项目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并根据汇报和答辩结果为各项目打分,作为科研项目阶段检查结果的依据。

经过评审:2012年《炼焦配煤工艺研究》、《褐铁矿烧结性能研究》和《SWRCH8A(ML08Al)冷镦钢盘条开发》三个科研项目已完成项目责任书的任务与要求,实现了预期目标,经费使用合理,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评审,准予结题。

2013年《提高粗苯产率、降低洗油消耗技术攻关》、《转炉高铁水比炼钢工艺研究》、《345 MPa级1000×300系列H型钢工艺优化研究》和《低碳高硫易切削钢产品开发》四个科研项目由于受到设备、技术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项目责任书的阶段要求,其它项目的研究进度都符合项目书的阶段要求,实现了预期目标。

3、参加2013年新产品转产评定受技术中心委托,专家委员会钢铁冶金组、轧钢及材料组有关专家对2013年新产品转主事项进行评定,与会专家就各产品的工艺路线、产口质量以及用户使用反馈等方面进行评审,认为20Mn钢坯、加硼1008B、1018B、Q235-1B钢坯、Ф20mm及以下规格Q195LD盘条等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生产稳定,客户反馈使用良好,没有质量异议产生,建议转为常规产品,并建议炼钢厂将生产工艺固化。

4、参加炼钢厂起重机控制系统改造讨论会受设备管理部委托,经技术中心和设备管理部组织,专家委员会冶金机械、电气及自动化专家组对“炼钢厂起重机控制系统改造方案”进行论证。

与会专家听取了炼钢厂技术人员的介绍,并进行了认真地讨论,提出了3点建议:1)特种起重设备的改动首先要考虑安全,并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要求,在改造前向管理部门报备,改造完成后重新办证。

2)改造需经专业的有资质的厂家进行设计并施工。

3)炼钢厂混铁炉跨、炉渣跨、加料跨行车之间存在不同步现象,需在电气控制方面做相应的改动(两套主令改一套主令控制),副小车无控制盘,凸轮改主令控制,是否可行,能否达到改造的目的,还需起重机专业厂家论证并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