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隐私和隐私权(第五课第一框)PPT课件

隐私和隐私权(第五课第一框)PPT课件


看了这幅漫画你想到了什么?
当自己隐私被人知道 时有什么感受?
2、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或意义):
(1)个人独立自由的需要 (2)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 (3)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
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某影视明星的年收入和婚恋情况未 经本人同意便被刊登在某晚报上。这位 明星阅读报纸后,认为报社侵犯了自己 的隐私权。
你认为什么是隐私权?
1、隐私权的含义:是指公民 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 保密的权利。(P48正文)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 自由和安宁,保护生常生活 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 扰。 (P48正文)
2、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 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 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 社会的安定。
“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从隐私的含义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 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 如电话号码、身高、疾病、收入、与谁交往 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说隐私是丑事, 是对隐私的极大误解,也是没有隐私意识的 表现。
人们可能有丑事不愿意别人知晓,因为 这些丑事违法、缺德,见不得人,但它不属 于隐私,因为它损害了公共利益。
“隐”即隐藏,是当事人不愿公开, 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 宜介入的事情。
“私”即个人之事,与“公”相对 应,是指纯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 益无关的事情。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1、老师的收入 —是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否 3、个人病情 —是
4、著名影星刘晓庆曾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
生活中会有这种现象:未经同意,老 师拆看学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 领导检查下属的信件。拆看信件者均认为 自己有教育或者管理的权利。
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 假如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 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 当父母的关爱与自己的隐私权发生矛 盾和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
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 做文章?
该报刊登的这一文章是否构成侵 权?侵犯何种权利?
报纸刊登的内容,有关明星的收入, 婚恋部分侵害了该明星的隐私权,一般而 言,个人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 报纸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对 他人的个人收入、婚恋情况等隐私有保密 的义务,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 公开自己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 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都拘役。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 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正确行使搜查权的限制:见P49相关连接
去年9月的一天,章先生家里突然收到某大型超市的广告 信函,宣传该超市又开设了一家分店,只要 办理会员卡,商 品就可以全部打折等等。章先生疑惑不解:自己和家人从未 在该超市通过任何渠道留下个人信息,但该超市却掌握了他 的居家地址、家人姓名,甚至还有身份证号码等详细资料。 章先生到该超市的服务台查询,令他吃惊的是,不管输入姓 名还是家庭地址,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都准确无误地显示出来。 根据家人回忆,大约在几个月前在接受一项商品的促销调查 时,曾留下过个人信息,但那次调查与该超市并无关系。而 超市服务台则辩解说,可能是有的员工为了完成业绩,通过 各种渠道得到了某些调查资料。
隐私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 黄打非”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 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 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 搜查权;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 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1)个人生活安宁权。公民的住宅属 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 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 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你认为什么是隐私?
1、隐私的含义:指公民不愿为人
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共利益、群体利 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包括私人信息、个 人私事、私人领域等。(P46正文)
家庭收入、电话号码、家庭关系等: 私人信息
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日记、通信: 个人私事
书包、住宅、个人行李等: 私人领域
隐私
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 一为“隐”, 二为“私”。
个人信息被公开却不知到哪里 讨说法 谁来保护我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在不知不觉中 成了“公开的秘密”,这样 的事已屡见不鲜:消费者接 受了某项市场调查,就会收 到很多莫名其妙的促销广告 或“骚扰”电话;在医院就 医还没有出院,家里就接到 了保健品宣传单;刚买了新 房,装潢公司或建材推销商 就找上门来。
小红刚上中学不久, 就有同学问她家的电话 号码、家庭住址,想到 她家玩,有的还好奇地 打听她父母是干什么的。 由于彼此不熟悉小红没 有回答。有的同学便说 小红不合群、不开朗。 小红知道后很难过,她 认为自己没有错,但又 说不出道理。
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
小红没有告诉同学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家 庭住址、父母信息等信息是正确的行为,是合 法维护自己权利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不合群、 不开朗。虽然同学们并无恶意,但却属于窥探 个人隐私,小红没有回答,一是警惕性高的表 现,二是示,做调查的商 家和寄广告的超市的行为都违法了。 “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消费者 的个人信息”,明显侵犯了消费者 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密权 。
(2)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 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 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 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 自己的私人信息。
是爱?是侵权?
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否 5、我往来的朋友 —是 6、我双休日的安排 —是 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否
隐私——指与公共利益 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
加强保护隐私的意识。但也 不能因此矫枉过正,因噎废 食,为了保护隐私排斥正常 的社会交往。
你有压在心底的小秘密吗? 有人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你压在心底的都是见不得人的丑事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