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把大家邀请来,开一个短会。
一方面,刚刚闭幕的县“两会”开得很成功,明确了今后五年以及今年的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地依法实现了组织意图,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任务。
另一方面,今天的会议,也是县四套新班子成员第一次集体亮相,是一次见面会,也是一次谈心会。
通过今天的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进一步转换角色,凝聚合力,更好地把心思用在推进科学发展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用在全心全意为民谋利上,树立新理念,增强新本领,展示新形象,创造新业绩。
从今天开始,历史的接力棒就正式传到了我们县四套班子每位领导的手中;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正式担负起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了大投入、大精神是人生的支柱,前进的动力。
迈好关键第一步,精神状态很重要。
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如何,往往决定着干群的意志品格和队伍的士气风格,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形象。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县各级班子的精神状态总体是好的,带领全县人民脚踏实地、勤劳实干,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孕育了淳朴民风,创造了“**经验”,成为推动发展的宝贵财富。
换届以后,继续保持这种“精气神”,一以贯之地推动各项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这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更折射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xx气可鼓而不可泄。
我们要倍加珍惜组织的重托、人民的信任,激发激情干,振奋精神干。
对事业要有真情。
事业是立身之本,追求是成事之基。
这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品质和境界。
时代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对我们的事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果我们没有一份执着的情感,就很难把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
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是事业的领路人,应当而且必须要比群众有更高的政治觉悟、更强的业务能力。
不管岗位如何变化,领导干部对从事的事业都要有一种“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感,“业不兴心不甘,民不富心不安”的使命感,多谋富民之策,多思发展之道,争当改革发展的“急先锋”,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主导发展的“弄潮儿”,把更多心思倾注在创业干事上,把全部本领施展在加快发展上。
对工作要有激情。
生活需要激情,事业需要激情,领导干部更需要有激情。
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激发活力,激情就是“转化器”,激情出灵感,激情出智慧。
领导干部的激情,激励着班子,引领着群众。
如果一个班子中的领导者失去了激情,整个班子就会灰心丧气。
一个优秀的领导应该是出色的鼓动家。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领导,下属看到他,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灵感渴望在体内回旋激荡;心得体会另一种领导,下属看到他思想就会蜷缩起来,意识潜力顿失,创造激情被浓缩了。
其中原因就在于有没有激情和领导魅力。
因此,领导干部要有激情,对待工作,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不讲则已,要讲就讲精辟,讲得有水平、有思想、有深度。
目前我县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许多工作需要在探索中推进,如果我们这些“栽树人”缺乏工作激情,缺乏创造冲动,工作肯定做不好。
我们必须激发激情,充满活力,发之于心,现之于情,见之于行。
对群众要有感情。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应该是感情充沛的。
对群众缺乏感情甚至冷漠,不会是个好领导。
对群众,我们要讲感情,这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对群众的热爱。
现在,有少数干部跟群众之间不是“鱼水关系”,而是“蛙水关系”,需要群众时,就像青蛙一样往水里跳;不需要群众时,就跳上岸摆官老爷架子。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样的行动能感动群众,热门思想汇报什么样的行为令人反感,什么是真心为民,什么是摆谱作秀,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
凡事都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
如果你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喜乐哀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我们必须像关心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那样关心群众,对广大群众充满真情挚爱。
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着力点,才能生根,才能生效。
二、善学善思,融入角色干干部新老交替是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制度。
干部岗位的转换,实际上是责任的转换,对领导干部来说,都有个适应的问题。
要从转换的领导岗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继续发挥力量,多做贡献,这不仅是领导方法艺术的问题,更是形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对领导干部从政的考验。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尽快融入新角色,适应新岗位,干出新业绩。
要与学俱进。
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基本建设”,如同人需要每天饮食以维持生命一样。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岗位要求,必须把学习看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看作行权履职之根本,安身立命之要务,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一要扩大“内存”。
角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广博的知识才能。
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素养,还要学习科学文化,提高综合素质;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行家里手,个人简历还要学习管理知识,成为通用人才。
二要更新“软件”。
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与时代同步,就要学习最新知识,及时升级“软件”,不断提高谋划发展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总揽全局能力。
三要注重“整合”。
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既要向理论学、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生活学,向群众学、同事同行学;既要读有字书,又要读无字书。
把学习与写作结合起来,工作之余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写点比较有见地的工作心得,这就必须用心工作,平时注意观察,注意积累;必须用心学习,去读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使分散、零碎的学习,变成集中、系统的钻研,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工作本领。
要理性思考。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是领导干部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是知与行的统一。
领导干部既要勤于学习,更要善于理性思考。
一要善于“纵向思考”。
地图对联系和分管的各项工作认真梳理,做到把握上情、掌握下情、摸透实情,全面了解各项工作的始终,从中把握规律性,确保工作延续性,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
二要善于“横向思考”。
主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沟通,综合对比分析,启发思路,找准坐标,减少工作指导上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能。
三要善于“逆向思考”。
通常情况下,对事物的逆向思考更能启发创造性,有助于从平淡中看出新奇,于一般中发现特殊,在常数中洞悉变数,进而由思维方式的转变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顺利推进工作。
四要善于“多向思考”。
跳出“唯我独尊”的圈子,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和思考问题,通晓事理,把握规律。
比如,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又要从基层干部群众的角度思考;既要从宏观大局上思考,又要从微观层面上思考;既要从现实的角度思考,又要从历史的角度思考。
要摆正位置。
领导干部转换岗位以后,工作性质和接触的范围、对象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需要理智看待,转换角色,走出原来的习惯,开创新的局面。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情绪调到“冰点”上,理清思路。
新任领导干部一开始可能对单位和工作情况不熟悉,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工作、业务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逐步打开工作局面。
必须把目标调到“沸点”上,稳住阵脚。
到新的工作岗位后,要注重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分析找准主要矛盾,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牵住“牛鼻子”,各个击破,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赢得下属和群众的信赖、拥护,为下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要从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前任与现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保持工作连续性。
必须把力量调到“燃点”上,创立新功。
理出了思路,稳住了阵脚,蕴蓄了后劲,就有了打开局面的工作基础。
要及时调整策略,趁热打铁,正确处理好“远”与“近”、“虚”与“实”、“大”与“小”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议大事,抓大事,工作总结突出工作主旋律,力戒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三、履职尽责,务实高效干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
对党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
一个人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就越多;所处的地位越高,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
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履职尽责,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
同时,为官一任,也总要留下一些痕迹,留下一些让自己值得回味、让后人值得纪念的印记。
这次换届,一些同志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又将开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要勇于挑责任,敢于担责任,做到在岗一日,尽责一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虑事要高站位。
古语说:“为一身谋则愚,为天下谋则智。
”讲的就是一个站位的问题。
站位高,则看得深、想得全。
下棋讲究一个谋势,要通观全盘,全局在胸。
做事也是一样,必须站在是否有利于全局发展的高度,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通盘谋划,全局考虑。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事当前,必先考虑全局之成败。
领导干部做事站位的高低与否,与眼界有直接的联系。
眼界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表明的是人的见识广度,见识广才能站得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做得好。
眼界决定境界,眼界是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前提。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眼界,在于悟性。
悟性,我的观点有三句话:理解、明白、觉醒,讲得通俗一点,就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还要“知其如何然”,这“三然”缺一不可,如果都了然于胸,就达到了一定境界。
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干部,眼界一要长,二要广。
长,就是在科学分析、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对事态的发展及走向作出准确的预断、判断、推断,最后果断下结论;广,就是联想要丰富,思维有深度,不会被眼前的暂时利益所蒙蔽,能够清晰地辨识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正确地进行取舍。
谋事要多联想。
一个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
“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中起牵引作用,对一件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人对待工作只是简单地执行,有的则是有所创新,这两种人处理事情的结果肯定会完全不同。
凡事按规矩去做,当然不会出问题,但是也不会出亮点。
提高谋事的水平,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够理清“脑子”经常思考,沉下“身子”多做调研,铺开“垫子”广开言路,善于在工作实践中融会贯通,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分管联系的工作实际出发,把上级决策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将上级决策转化成适合实际的工作思路,转化成建设生态**的具体行动,转化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举措,促使各项工作生机勃勃,日新月异。
在领导工作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只是机械地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和他人的已有经验,墨守陈规,就不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勇于突破常规,善于标新立异,我们的领导艺术之树才能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