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学术论文的创新[摘要] 创新是发展的必需,学术论文写作内容的创新成为必需,虽然不能忽略写作规范和语言表达的存在,但内容方面决定着学术论文的质量。
本文将从学术论文的内容方面入手,探讨学术论文写作应注意事项,保证学术论文在内容上的前瞻性和形式上的规范性、和谐性。
[关键词] 论文创新规范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体现,它既寓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又负载着科学研究的成果。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内容内容上应当体现写作者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和思想,反映最前沿、最有价值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让读者一目了然并有所收获。
因此,在论文的选题、内容写作的严谨、语言表述的科学与特有风格的把握等都需要反复思考和锤炼,以达到内容创新,保证学术论文的高水平、高质量。
一、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何谓学术论文?辞海中认为学术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
”可见,学术论文是探讨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体裁。
那么,学术论文有哪些基本特点呢?首先,具有学术性。
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反映,折射着研究问题的学术性。
其内容是作者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
同时,学术论文的学术性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决定的,要求作者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证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因此学术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论说要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各种论据资料、经典言论、实验过程都要准确无误,确凿可靠。
这样才可以使结论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准确揭示科学规律。
其次,具有学科性。
因其涉及面非常广,又具有特定性。
学术论文既可以推翻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种陈旧观点,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也可以把一些分散的材料系统化,用新的方法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还可以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的观察、调查、试验,获得新的发现或创造并将其陈述出来。
是科学探索的结晶,涉及的领域体现着学科性。
也就是说,学术论文应提出一种科学的见解或理论。
在讲到学术论著的时候,学术性和科学性往往是并列出现的两个概念,可见其重要性。
同时,一篇学术论文也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学科,必须是某一学科的某方面的内容。
再次,是理论性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它是通过现象的研究而提升到对本体的认识,而且通过论证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阐述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不论是纠正谬误,还是开拓创新,都应当充满理论色彩,忌讳单纯的罗列、堆积理论与观点,应结合相应的实务,避免空谈,是理论修养的体现。
二、学术论文的内容创新在现阶段新时代要求下,学术论文的创新最根本的就是内容的创新,观点的新颖、研究问题的有价值,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则是选题的与众不同,科学上的新发现或新创造,内容所触及的领域、涉及的角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界甚至是读者的共鸣则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选题很有意义,本身就说明研究者有学术眼光,能够超越或创新本领域的认识。
因此,选题的创新与否关系到论文的成败。
那么,学术论文应如何做好选题呢?首先,关注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各学科领域在长久的发展中,虽然有了许多成绩和经验,但随着社会实践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总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或不解的问题。
我们知道,来自一线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写作者应当有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洞察出有价值的东西,注意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结合,尤其是对实践工作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的问题应该列为首选。
如此写出来的论文自然是比较成功的。
其次,科学上的新发现或新创造。
文章内容要体现一定的创新性,避免老生常谈。
所谓“站得高望得远”,最好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出自己的东西,在对前人的成果消化、吸收的同时,对待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然,这里要注意的是,涉及的领域最好是自己熟悉和擅长的知识范畴,所谓言为心声,文章体现的是写作者自身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疆域,首先打动的同样也是自己,新发现和新创造在科学层面上的自圆其说甚至是另辟蹊径,其观点落实到学术论文中,论文在立意或者说内容上自然也是很有优势的。
再次,填补学科建设上的空白。
科学的发展有其不平衡性,学科的建设同样如此。
在某一时期内注重某一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忽略了别的方面或问题,导致遗漏的出现。
从科学发展的全局需要来看,这些空白也是需要填补的,比如一些相对于主流的边缘科学,相对于时尚的冷僻领域,相对于重要现象的特殊个案,相对于著名人物的尘封角色。
历史有其阶段性,许多被遮蔽的价值或许能够被重新发掘出来并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当然,选题的大小应该适中,能够做到小题大做,对学科建设中的空白填补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总之,选题有新意,论文才有价值,才会在理论指导或社会实践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学术论文的选题如果太大,容易导致论文求全则流于空泛,求深则伸展不开的后果,写作者很难驾驭。
选题最好能够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在立意上求新,在论述上求深。
创新是要经充分准备、深刻思考的,要考虑其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要考虑难易适中、量力而行。
同时,还要考虑完成论文所限定的时间和计划的篇幅。
一般情况下,论文首先要考虑到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此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步骤和进度,重点解决哪些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结果。
因此,一定要把创新意向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勇敢挑战并精心设计。
三、学术论文的形式把握学术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在其形式上主要表现在学术规范和语言表述两个方面。
(一)学术规范及其自律性学术规范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具体指学术工作(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中的规则。
这类规则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层次,包括各种符号的使用、成果的署名、引文的注释等等;内容层次,包括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运用等;道德层次,包括对待学术事业的态度、学术责任等等。
其中技术层次的规范虽然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在内容和道德层次上所达到的水平,是基础性、核心性的规范要求,因此也是最重要的。
现代的学术规范是与现代的学术事业相伴而生的。
如果没有这种规范,科学事业就不可能繁荣。
加之,学者们所从事的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利益有关,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群体往往会影响到研究问题的选择、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评价,以及最终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因此也需要学术规范以尽可能保证这些成果的真实可靠性。
在写作学术论文时,要理性地搜集、研究、选择、引用资料。
资料越充分,基础越牢固,内容越多,观点越新。
选择资料时要做到去粗取精、弃虚务实、剔旧求新,这样有助于观点的提炼,鲜明的观点给人强烈的印象,合理的观点令人信服,系统的观点则使人不容置疑。
最需要强调的是学术规范的自律性。
学术规范让多数人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
对那些腐败的、违规的、失范的行为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就可以加大对他们的揭发与谴责,减少不好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规范的自律是要凭借社会舆论的他律来督促的。
一旦这种规范形成一种全社会的风气,对大多数学者来说约束感就会逐渐减小或消除,他律就转化为自律了。
这样,学术规范在操作时就会呈现出一种自觉性,高质量的论文自然会层出不穷。
(二)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以语言的表述不只是简单的文字训练。
学术论文的语言一定要精炼、准确、严谨,同时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论文的内容适当调整言说的方式。
比如探讨重大的问题,文字风格就要相应端庄严肃;辩说学术的争端,可能就要锋芒毕露,也可能含蓄委婉;谈论相对轻松的内容,则可以活泼灵动一些。
一篇好的论文应该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切忌生涩难懂, 把朴素的深刻和流畅的表达完美地结合起来。
好的语言应该美观、节制、从容和健康。
用深邃的思想、沉静的观察以及充满希望的联想去滋润语言, 给语言以丰富的生命, 不纵容语言的狭隘、生涩和尖刻。
这就要求写作者在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一定要能深入进去, 但是在表述的时候却一定要抽身而出, 用旁观者的眼光, 有距离、有节制地表达和叙述, 保持局内的深切与局外的冷静同在。
要注意克服情绪化的东西, 不放纵自己表达的快感, 不为自己的某种情结所缠绕。
否则, 论文便失去了客观、中立和冷静的立场, 削弱了文章的力量感。
结语论文创新与写作规范是紧密联系的,要把研究内容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也要遵照科学的规律,也就是说,创新是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学术论文的写作才是有意义的。
总之,学术论文要有实际内容,使人既了解论题方面的总体情况,又以资料的优化突出显现自己的观点,才会使人感到言之有物,获益良多。
语言上也要力求精准并富有美感,形式上按照一定的规范行文,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古人说:“文有大法,无定法。
”学术论文的写作在遵循上述“大法”的同时在各方面注重创新,这样便可以保证学术论文的前瞻性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1]张积玉《学术论文写作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2]陈学飞《谈学术规范及其必要性》《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1期.[3]王宁《学术规范与学者修养》《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9期.[4]张维青《学术论文的选题创新和写作规范》《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3期.[5]昃晶雯《学术论文的选题与表述》《山东审判》200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