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国内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到1995年:互联网在中国的萌芽。
1994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签署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作为第71个接入互联网的国家。
1994年10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开始启动。
1995年1月12 日,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正式上网,成为中国第一家走上互联网的传统媒体。
第二阶段:1996年到2000年:迅速扩张
1996年央视建立自己网站
1997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开通网站
1998年网易,搜狐,开通新闻频道
第三阶段:2001年到2003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影响力彰显。
2002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中,新浪和搜狐同时宣布已经持平。
2003年第一季度,几大门户网站宣布开始盈利,2003年,互联网的影响力开始彰显,被称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年。
1对政府及政府决策的影响如2003年的非典,孙志刚案件,刘涌案件 2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为传统媒体设置报道“议程”。
第四阶段:2004年到现在,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中国跻身主流。
搜狐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奥运会网络赞助商。
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被称为“网民大国”和“宽带大国”。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