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霖铃的虚实结合

雨霖铃的虚实结合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 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 虚象显实境。
9
例四: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这是至德元载(756)8月,杜甫为安史叛军所 俘获,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时所作。
——从对面抒写离情,这类虚境能突破 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诗 中,增强诗歌的情趣,扩大诗歌的意境,将 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
13
相生,荣枯迥异,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小结 镜花水月别样情,镜中之花,水 中之月,虽是虚设的景象,但表 达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虚实结合 的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更含蓄,隽 永,深沉。
14
课后检测 收集整理古代具有虚实结合艺术 手法的诗词,并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对诗词进行赏析。
15
10
课 堂 巩 固 训 练

训练1、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赏析此诗的艺术手法
虚实相生。诗的前两句写橘柚香中醉别江楼,满江风
雨孤舟凉,是叙事写景,是实写;后两句由实入虚,
推己及人,借助想象,为友人悬想出别后情景,是虚
写。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营构了一幅云散雨收孤月
虚实相生:是指现实的景、事、物与想象 的景、事、物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 达丰富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大大丰富 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4
离别前—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实写
离别时—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 实写
烟波、暮霭、楚天
因情设景
离别后
杨柳、晓风、残月
刻画心理: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虚写 虚写
小结:实写的是面临分别时心里的依依不舍与苦楚, 虚写的是想到分别后千里的行程将一个人度过,年复 一年不能再见面的悲凉。虚实结合更加突出分别时的
5
不舍和难过。
• 在诗歌中,“虚”常包括四类:
• 1、设想的未来之境 • 2、已逝之景之境 • 3、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 4、借助想像,从对方起笔生情
6
例一: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高照愁思情长的意境,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悬想和牵
挂。
12
训练2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前两 句概括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场面:战死 的将士成了无定河边累累白骨,是实写。 后两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 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是虚写。虚实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 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3
阐释概念:虚实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 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
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诗人通过 联想和想象而虚拟出来的。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 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 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 将倍增其乐。
7
例二: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
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 却不在眼前。
8
例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 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 列如麻”。
——《雨霖铃》 的虚实相生
1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雨霖铃》, 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 合”的表现手法 。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 阅读兴趣。
2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