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方案文本咨询报告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方案文本咨询报告

目录1 ........................................................................................................................................................ 概述11.1技术标准 (2)1.2咨询内容 (3)1.3咨询过程 (3)2总体设计及路线 (4)2.1主要意见及建议 (4)2.2各测段具体意见 (5)3路基、路面 (28)3.1总体评价 (28)3.2主要意见及建议 (28)3.3分项具体意见 (29)4桥梁、涵洞 (44)4.1总体评价 (44)4.2主要意见及建议 (45)4.3各测段具体意见 (47)5隧道工程 (104)5.1总体评价 (104)5.2主要意见及建议 (105)5.3分项具体意见 (106)6路线交叉 (115)6.1主要意见及建议 (116)6.2互通式立体交叉路线 (116)6.3互通式立交叉桥梁、涵洞 (128)6.4分离式立交、通道和天桥 (149)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157)7.1总体评价 (157)7.2分项具体意见 (157)8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166)8.1总体评价 (166)8.2各测段具体意见 (166)8.3问题与建议 (168)9工程地质勘察 (169)9.1总体评价 (169)9.2主要意见及建议 (170)9.3各测段具体意见 (171)10设计概算 (190)10.1咨询依据 (190)10.2总体评价 (190)10.3主要意见及建议 (190)10.4各测段具体意见 (191)1概述XX至XX高速公路是中部崛起区域高速公路网和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重要的地方加密高速公路。

本项目与德兴至南昌、南昌至XX高速公路共同形成了横贯江西的又一条便捷快速通道,它的建设对于缓解沪昆高速公路运输压力,促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联络交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被纳入交通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12月)。

本项目途径的XX、等县,长期以来与省会南昌市之间既无铁路,也无高速公路,交通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沿线地方的经济发展。

本项目作为江西省公路网中规划的地方加密高速公路之一,建成后将大大加强南昌市对赣西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江西省西部地区经济繁荣。

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G320国道是与本项目大致平行的现有道路,虽然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高,320国道今年通过改造已达一级公路标准,但该两条干线公路至本项目沿线仍然较远。

附近的S313、S314、S319等省道均随着经济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拥挤程度日益严重,交通事故频繁,道路服务水平逐年下降。

因此,本项目的兴建对于改善该地区交通条件和发挥其公路运输体系的功能均是有力的促进。

项目路线起点接南昌至XX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南昌至XX段终点,即XX县干洲镇源头村附近的省道226(干大线)上;向西偏北,经红岗林场、会埠镇、罗市镇,在冶城西侧跨过南潦河,转向西南;经上富镇,在花桥乡北转向西;经同安乡、天宝乡,翻越九岭山,经石花尖垦殖场、黄岗乡,转向西北;至XX县城转向西南;在XX县城南侧山坡上展线,经排埠镇,止于赣湘两省交界的铁树坳。

本项目路线全长132.8360公里(不包含与大广高速共线的24.5公里)。

项目途经的主要控制点有:源头村、会埠镇、罗市镇、冶城、上富镇、花桥乡、同安乡、天宝乡、石花尖垦殖场、黄岗乡、XX县城、排埠镇、铁树坳村。

本项目共分为A、B、C三个勘察设计合同段,其中A段又被分成A1和A2两段,A1段的勘察设计由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承担,A2段由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B段的勘察设计由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承担,C 段的勘察设计由江西省公路科研院承担,江西省交通设计院为全线的总体单位。

1.1技术标准根据工可报告确定的技术标准,主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为26.00m,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

主要技术标准1.2咨询内容江西省XX至XX高速公路路线全长132.836km(未含24.5km大广高速公路共线部分)。

本次咨询审核内容为公路工程(总体、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防护排水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概预算等)的勘察设计,分别从基础资料收集、对工可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方案的合理性、结构的安全性及技术指标掌握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咨询意见。

1.3咨询过程本项目初测阶段,我院作为咨询单位,组织专家组先后多次赴项目所在地,分别进行初测中间检查与初测外业验收。

2009年9月14日~18日,咨询专家组一行五人,听取了四个设计测段项目负责人、专业设计人员对初测方案的介绍,了解了项目进展情况,对全线重要工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

对本项目总体设计、路线方案、互通与服务区的设置等重点问题,提出了中间检查意见。

2009年10月9日咨询专家组一行九人,再次赴项目所在地,对四个测设段的控制测量、总体和路线、路基路面、桥隧、互通立交和地勘等专业的外业调查、测设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提出了初测咨询意见。

并于2009年10月18日参加了业主组织的初测验收会。

2009年11月28至12月13日陆续收到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江西省公路科研设计院的初步设计文件,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设计文件和基础资料,于12月中旬形成咨询报告。

2总体设计及路线2.1主要意见及建议1)本项目初步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案基本合理,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基本符合工可批复的精神。

2)初步设计文件深度基本合适,图表内容基本符合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

3)建议初步设计的工程规模与工可进行对比。

4)关于用地界宽度,各测段互不相同。

如A1测段桥梁的用地界为桥梁正投影;A2和B测段为桥梁外3m;C测段为1.5m。

A1、A2和C测段农田段的用地界为边沟外1m,B测段为边沟外2m。

建议总体单位进行统一。

5)初步设计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与地质条件、城镇规划、路网规划、厂矿规划与分布以及人文与自然等因素,对路线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原则同意设计推荐的路线方案。

但对于天宝枢纽互通段和带溪枢纽互通段,建议结合枢纽互通方案的选择进一步研究和比选。

6)初步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

建议下阶段结合沿线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对局部路段平纵面进行优化调整,以减少高填深挖和桥隧工程,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节约用地,节省工程投资。

7)四个测段弃方总量太大,总共达502万,占地较多。

建议下一阶段结合地形条件和施工合同段的划分情况,进一步优化平纵面方案,做到大部分段落土石方基本平衡。

8)B和C测段的平面半径分别为1450.43m、1450m,纵面分别为-0.92%和-0.30%,平纵面均未接上,下一阶段建议加强协调。

9)全线各测段平纵面图设计内容、格式、深度应基本统一。

如全线土石方表格不统一,其中C测段表中无计价土石方。

10)少数缓和曲线参数偏小,缓和曲线参数取值比较随意,宜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11)局部路段平纵组合欠佳。

12)部分竖曲线偏小,建议在有条件的段落,加大至满足视觉要求的曲线半径。

13)XX隧道左右线间距达60m,建议根据地质条件适当减小。

14)说明书的附件中建议附上影响路线与互通方案的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协议。

2.2各测段具体意见2.2.1A1测段咨询意见一、路线起终点和主要控制点本测段起自XX县城北侧的塘下垄水库西北,顺接南昌至XX高速公路(即将开工),路线自东向西延伸,经XX县城北和靖安县城南,会埠镇东北、罗市镇西北,止于上富镇南胡家村接A2测段起点。

路线里程长42.290km。

本项目为南昌至XX高速公路的二期工程,项目起点顺接正在建设的南昌至XX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南昌至XX段终点,位于XX县干洲镇源头村附近,与工可报告相吻合。

路线终点接A2测段起点,位于上富镇山背村附近。

起终点位置明确,主要控制点符合“工可”研究的走廊控制点。

二、路线方案本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在“工可”推荐走廊带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踏勘和纸上定线,对路线方案进行了优化,提出贯通的K线方案以及A线、B线和C线3个局部比较方案进行比选,其中A线、C线方案为同等深度比较,B 线方案为定性比较。

全线比较路段长度20.687km,占路线总长48.9%(不含定性比较段)。

路线方案研究较为充分,未遗漏大的有价值的路线方案。

咨询具体意见如下:1)罗源水库至丈石里段(K7+530~K22+460)K线方案是工可推荐方案基础上提出的优化方案。

为了克服K线方案路线较绕曲、占用农田较多的不足,提出了A线方案。

通过综合比选,初步设计推荐A线方案。

咨询原则同意。

A线和对应K线的桥梁比分别为7.8%、7.4%,平均每公里造价分别为2454万元、2444万元。

而本测段的桥梁比为10.5%,平均每公里造价为3799万元。

与本测段平均造价相比,A线和对应K线造价似乎太低,建议核实本路段两个方案的工程数量和造价。

2)曲湖里至香菇厂段(K17+024~K28+576)从会埠互通的连接线长短提出了工可优化的B线方案和新增的K线方案。

初测阶段通过纸上研究以及实地踏勘与调查后,认为B线方案占用农田较多、拆迁量较大、互通立交位置距会埠镇较远、连接线长,同时地方政府不同意该方案。

初步设计阶段只做定性比较,咨询原则认为是合适的。

3)柏林敦至后田段(AK17+546~K24+600)K线方案在本路段经过帽子山山脚地带,为建新农场的地域。

建新农场不同意路线穿过其林地,并反映到省相关主管部门,经多次协调,初步设计提出避让该林地的C线方案。

本路段对应方案为A+K组合方案,虽然C线方案对农田分割较严重,比A+K线多一座大桥,造价较高,但由于其里程较短,占用农田稍少,且地方政府强烈反对A+K组合方案,初步设计推荐C线方案。

咨询原则同意,建议下一阶段进一步优化C线方案,减少填方和农田占用。

三、平纵面设计具体意见1)缓和曲线参数个别偏小,如K线的JD22,R=1800m,A=600;A 线的JD7,R=1768.661m,A=594.754。

参数取值也比较随意,如R=1500,Ls取值200、250或260。

建议同一半径的参数取值宜基本一致,同时宜随半径增大而增大。

2)部分竖曲线半径不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竖曲线半径(本项目设计速度为100km/h,满足视觉要求的凸曲线半径为16000m,凹曲线为10000m)。

如K9+900(R-10430.05m)、K27+700(R-10000m)、K30+320(R-12000m)、K38+420(R-10000m)、K39+800(R-10000m)、AK17+150(R-1000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