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态度及其改变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态度及其改变

第五章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精选ppt
1
一、态度的定义与分析
1.定义:态度是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 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 意向三个成是有一定对象的。 第二,态度是比较稳定的,能够持续一定的时间 而不改变。 第三,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它存在于个 体自身内部。 第四,态度是具有一定的结构的。
效应、过度理由效应) 4、角色扮演与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 5、自我防御回避原则与渐进策略
精选ppt
10
逆反心理: 泛指个人用反向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作出
反应的现象。
超限逆反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 禁果逆反
精选ppt
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二)认知平衡理论(海德,1958)人类普遍有一种
平衡、和谐的需要,不喜欢不平衡状态。一旦在认知 上有了不平衡,就会从心理上产生紧张和忧虑,从而 促使主体按照“费力最小原则”将认知结构向平衡和 和谐的方向转变。 (三)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凯尔曼,1958) (1)服从(2)认同(3)内化
精选ppt
精选ppt
3
二、态度的功能
金盛华: (1)态度对社会理解的影响 (2)态度的记忆过滤效应 (3)态度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 (4)态度的激励作用 卡茨(态度的功能主义观点): (1)利益功能 (2)自我防御功能 (3)价值表现功能 (4)认知功能
精选ppt
4
二、态度的形成
(一)学习因素: 人们可以像获得知识那样获得态度态度。
6
精选ppt
7
一、态度改变情境模型 二、态度改变的方法
精选ppt
8
四、 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
谁 劝说者变量
权威性 可信性 劝说者的吸引力
什么
信息变量 差异性 情绪性 组织性
对谁 信息接受者 变量 智力、性格 原有态度 心理免疫
情境:强化作用、预警、分心
精选ppt
9
五、态度改变的方法
1、提高说服的效果 2、参照群体的引导 3、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的改变(理由不充分
(人们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学习理论认为有三种方式会引起态度的形成
与改变:(1)联想 (2)强化 (3)模仿
(二)情感因素 (三)认知因素 (四)文化因素
精选ppt
5
三、态度改变的理论
(一)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廷格,1959 ):人类具
有一种“一致性需要”,如果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 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即出现认知失调时,内心就会有 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就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 信念,获得一致与协调,以达到新的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