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道抠图原理详解

通道抠图原理详解

通道抠图原理详解
也就是说:建立通道,就是建立选区;修改通道,就是修改选择范围!
那么选区是如何形成的呢?简单说:通道中不同的颜色形成不同的选择范围!
请记住上面的话,我们现在开始通过教程来理解上面所说的话:
现在我们打开教程图01:
这个教程图我建立了四个颜色方块ABCD,颜色方块下面分别标明了颜色的纯度,0为最低明度(黑),100为最高明度(白底色)
四个色块下面是一张照片,
下面我将用这四个颜色方块来说明通道抠图的原理:
在这个例图(教程图01)中四个,我心中设定白色是我不需要的部分,我只要黑色,
有人问了:那灰色怎么办??我说:灰色就凉拌吧。

那灰色在通道抠图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透明!对,就是透明。

不同的灰色代表不同的透明度。

那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了:黑或白可以理解为要还是不要,例如要白色还是要黑色?,灰色可以理解为模糊、透明、半隐半现...
现在我们在层面板中双击背景层,让背景变成图层0:(教程图02)
进入通道面板,我们可以看到RGB颜色模式照片包含的三个颜色通道红、绿、蓝。

(教程图03)
我们现在在RGB通道上直接建立选区:(教程图04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熟悉的蚂蚁选择线,不过我们会发现选择区域十分不规则(教程图05)
通过上面四个灰色方块,我可以告诉你:其实,你看到的蚂蚁选择线只是显示了明度高于50%的选择区域,明度低于50%的区域,不会显示蚂蚁选择线,而实际是已经被选择,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在上图(教程图05)中,白色部分已经被我们选中。

现在我们通过菜单"编辑"--"清除" 来删掉照片中白色的部分:(教程图06)
现在我们看到了结果:白色没有了,黑色完整保留了下来,灰色部分根据不同的明度变成了不同透明度的黑色。

我们同时看看方块下面的照片,根据不同颜色的明度,这些颜色中白色部分已经被全部清除,变成不同程度的透明色。

(教程图07)
现在我们新建一空白图层并填充绿色后,放在图层0下面:
是不是看的更清楚?(教程图09)
把背景换成白色:(教程图10)
当然,反过来,当我们在教程图5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范围反选(也就是选择黑色),再进行清除,我们就是保留了白色,删除了黑色,
因此,我们再次复习教程前面我说过的:
建立通道,就是建立选区;修改通道,就是修改选择范围!通道中不同的颜色形成不同的选择范围!不同的灰色代表不同的透明度。

那我们变通一下:如果不要的部分我就把它变成白色,要的部分把它变成黑色,通过建立选区后进行清除,不就
完成了抠图过程?
对!你真是太有才了!通道就是这么干的!
那我们如何把照片中需要的部分变成黑色,不需要的部分变成白色呢?
那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还是打开练习图,这个练习图和抽出抠图教程的练习图是同一张照片(教程图12)
在前面我们知道"通道"抠图的重点就是把就是需要的变成黑色,不需要的变成白色,在这里,我就告诉你如何把照片按这个要求进行黑白处理.首先我要找一个比较方便的通道来进行黑白化的处理。

哪个通道会比较符合我的要求呢?这就是"通道"抠图中选择的注意事项了。

我们进入"通道"观察各通道的情况:
我们选中红色通道,发现黑白对比不是很明显,显然,如果要进行黑白化,我将付出比较多的精力。

我们选中绿色通道,发现黑白对比相比红色通道要明显得多,显然,用绿色通道来进行黑白化是比红色通道较为理想的选择。

我们选中蓝色通道,发现黑白对比也比较明显,而且细节比绿色通道更丰富,例如我们可以把蓝色通道和绿色通道比较一下,在蓝色通道中,宝宝蝴蝶结以及宝宝的皮肤显然比绿色通道层次更丰富。

其实,用绿色或蓝色通道来进行黑白化都是不错的选择,那本教程我就用绿色通道吧。

因为我们只是要建立一个选择区域来进行抠图,并不是要修改原图的绿色通道,因此,我在绿色通道上鼠标右键复制这个通道来进行黑白化的选区制作;(教程图16)
复制的通道我们命名为"绿副本"
观察绿副本,我们发现细节比较丰富,但我只想要黑或白,因此,我必须把不要的部分变成白色,需要的部分变成黑色。

现在我执行"图像"--"调整"--"曲线";
调整曲线范围,原由就是为了让画面中接近白色的浅灰色部分变成纯白色;
现在我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
调整亮度/对比度的范围,原由就是为了让画面中接近黑色的深灰色部分变成纯黑色;(教程图22)
经过前面两次的调整,我们让黑和白的对比更明显了,现在,我要完全去除不要的部分,也就是让不要的部分变成白色,因此,我用白色画笔来涂掉不需要的部分;
然后,把需要的部分涂成黑色;
最后,我留下蝴蝶结的部分,因为我觉得蝴蝶结是透明纱的,怎么办?(教程图25)
好,我们就用透明的笔刷来涂;选择黑色笔刷,并设置适当的笔刷透明度;用带透明度的黑色笔刷把蝴蝶结涂成浅灰色;
都涂好了,现在我们把这个变成黑白的通道"绿副本"变成选区;
现在,白色部分(不要的区域)已经全部被选上,选区成功建立了!
选区是建立了,但我们并不是要把选区应用在"绿副本"通道上,因为"绿副本"通道只是协助我们建立选区而已。

这也就是我在教程中最先说过的: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通道"在抠图时的运用精髓:"通道"就是选区!
我们是要把这个选区应用在照片中,因此,我们回到图层面版;鼠标双击背景层,把背景变成"图层0";(为什么要把背景变成图层?下面几步过后我再告诉你)
执行菜单"选择"--"修改"--"扩展";
扩展量我输入1;为什么要进行选区扩展?
不扩展也可以,你看看两者完成的结果就知道是否需要扩展选区了。

也就知道扩展的用处和目的了。

执行菜单"编辑"--"清除",或直接按键盘"Del",来删除照片中的选择区域;
现在,我们看到需要的部分完整保留了下来,不需要的部分被完全清除,抠图目的达到了!在这里就要解释为什么要把背景变成图层?如果是背景,执行清除后将显示背景色,如果是图层,执行清除后将显示透明区域。

为了检验抠图结果,我建立新图层放在抠图结果下面来给大家检验抠图效果;
教程完毕,我们通俗的理解总结一下通道抠图的原理:
用一句话概括"通道"在抠图时的运用精髓:"通道"就是选区!
也就是说:建立通道,就是建立选区;修改通道,就是修改选择范围!
黑色或白色是要或不要的区域(要或不要取决你选择黑色还是选择白色),灰色是透明区域。

在图层中应用通道建立的选区来完成抠图。

当然,在通道抠图方式的实际运用中还有很多小技巧可以让你的抠图更完美,例如笔刷的选择技巧、涂抹的技巧、多通道的选择技巧、透明度的运用技巧....,但首先如果你理解了通道抠图原理,我相信那些技巧你会慢慢摸索和总结出来的。

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本教程能让你理解通道抠图的基本原理,就达到我写这个教程的目的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