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ugfree使用说明

bugfree使用说明

BUGFREE使用说明
一、BUG管理
1、BUG的3种状态
2、BUG 生命周期
新建的Bug处于Active状态,可以通过编辑指派给合适的解决者。

解决Bug之后,Bug状态变为Resolved,并自动指派给创建者。

创建者验证Bug。

如果未修复,再重新激活,Bug状态重新变为Active;如果已经修复则可以关闭,Bug状态变为Closed,Bug生命周期结束。

已经Closed的Bug如果重新复现,也可以直接激活。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3、BUG的七种解决方案
4、BUG 字段说明
Bug 标题:为包含关键词的简单问题摘要,要有利于其他人员进行搜索或通过标题快速了解问题。

项目名/模块路径:指定问题出现在哪个项目的哪个模块。

Bug处理过程中,需要随时根据需要修改项目或模块,方便跟踪。

如果后台管理指定了模块负责人,选择模块时,会自动指派给负责人。

指派给:Bug的当前处理人。

如果不知道Bug的处理人,可以指派给Active,项目或模块负责人再重新分发、指派给具体人员。

如果设定了邮件通知,被指派者会收到邮件通知。

状态为Closed 的Bug,默认会指派给Closed,表示Bug生命周期的结束。

抄送给:需要通知相关人员时填写,例如测试主管或者开发主管等。

可以同时指派多个,人员之间用逗号分隔。

如果设定了邮件通知,当Bug有任何更新时,被指派者都会收到邮件通知。

严重程度:Bug的严重程度。

由Bug的创建者视情况来指定,其中1为最严重的问题,4为最小的问题。

一般1级为系统崩溃或者数据丢失的问题;2级为主要功能的问题;3级为次要功能的问题;4级为细微的问题。

优先级:Bug处理的优先级。

由Bug的处理人员按照当前业务需求、开发计划和资源状态指定,其中1的优先级最高,4的优先级最低。

一般1级为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2级为需要在指定时间内解决的问题;3级为项目开发计划内解决的问题;4级为资源充沛时解决的问题。

创建Build:Bug是在哪个版本(Build或者Tag)被发现的。

解决Build:Bug是在哪个版本(Build或者Tag)被解决的。

解决方案:参考Bug的七种解决方案。

如果解决方案为Duplicated,需要指定重复Bug的编号。

处理状态:Bug处理过程的附属子状态,例如Local Fix表示已在本地修复;Checked In表示修复代码已经提交;Can’t Regress表示修复的问题暂无法验证等。

机器配置:测试运行的硬件环境,例如Dell G280 2G/200G。

关键词:主要用于自定义标记,方便查询。

关键词之间用逗号或者空格分隔。

例如,对于跨团队的项目开发,可以约定一个关键词统一标记项目。

相关Bug:与当前Bug相关的Bug。

例如,相同代码产生的不同问题,可以在相关Bug注明。

相关Case:与当前Bug相关的Case。

例如,测试遗漏的Bug可以在补充了Case之后,在Bug 的相关Case注明。

上传附件:上传Bug的屏幕截图,Log日志或者Call Stack等,方便处理人员。

复现步骤:[步骤]要描述清晰,简明扼要,步骤数尽可能少;[结果]说明Bug产生的错误结果;[期望]说明正确的结果。

可以在[备注]提供一些辅助性的信息,例如,这个bug在上个版本是否也能复现,方便处理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