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规则略有变化主要区别核显规格
按照英特尔处理器发布规律,首先推出的就是高端版的酷睿i7系列,随后才会释放酷睿i5和酷睿i3,这和之前的节奏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酷睿i5已经悄悄偷跑。
Haswell发布会解禁的当天,英特尔官方网站就已经更新了处理器的规格、型号和详细参数。
总体来看,Haswell命名规则基本和上一代保持一致,不过一些数字标识和字母标识方面还是稍稍有点变化的。
其中,核芯显卡与以往的命名方式有比较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酷睿i7的一些命名规则。
英特尔第四代酷睿智能处理器命名规则
前面酷睿和iX标识和上一代完全相同的,不做更多介绍。
变化主要是中间四位数字和最后两位字母。
第一位“4”:代表英特尔酷睿第四代处理器;
第二位“5”“6”“7”“8”“9”:这些数字代表处理器等级排序,数字越大性能等级相对越高;第三位“3”“5”“0”:这一位基本上就是对应核芯显卡的型号,其中“3”代表高性能处理器配HD 4600;“5”代表核芯显卡采用的是Iris 5000、5100或者Pro 5200;而“0”则是HD 4600;
第四位“0”“2”“8”:“0”在标准电压中代表47W,而在低电压中是代表15W;“2”则代表37W,“8”在低电压处理器中代表28W;
第五位“MX”“HQ”“MQ”“U”:字母“MX”代表旗舰级,“HQ”封装方式FCBGA1364,并且部分支持Trusted Execution Technology和博锐技术,“MQ”版本封装方式FCBGA946,“U”代表超低电压以15W和28为主;
英特尔官方网站首批移动版酷睿i7处理器共有14款,其中TDP为57W的只有一款,就是之前我们评测过的酷睿i7-4930MX,不过其搭载的核芯显卡是HD 4600,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Iris Pro 5200。
另外,酷睿i7 M、H系列也有细微的区别,初看后可能会认为H 代表高性能、M代表主流。
结果恰恰相反,M系列CPU频率比H系列更高,只是GPU没有使用最好的GT3e,旗舰型号Core i7-4930MQ的热设计功耗也唯一达到了57W。
除了酷睿i7外,官方网站也展示了酷睿i5和酷睿i3的具体规格。
酷睿i5和i3低电压版分为U和Y两种系列,命名规则中主要也区别在后四位上。
拿其中的酷睿i5-4200Y和酷睿i5-4258U为例,第一位“4”是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第二位的“2”则是产品序列,个人理解理论上数字越高性能越好;第三位数字“5”代表的是核芯显卡系列HD 5000以及Iris(锐矩)5100,“0”和“1”都是HD 4400和HD 4200;第四位“0”代表15W,而如果标注数字是“8”的,TDP则是28W,最后一位字母U依然代表低电压,而全新的“Y”字母则代表更低功耗的11.5W。
注:在表格中有一项SDP是 之前没有过的,英特尔以往使用热设计功耗(TDP)来衡量计算机在最差情况下的功耗,即CPU全速运行一段时间的功耗。
目前,英特尔引入了一个新概念,即场景设计功耗(SDP)。
这主要衡量计算机在媒体播放等轻量级应用下的功耗。
英特尔将以SDP来衡量用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的处理器。
可以看到,只有超低功耗的11.5W 处理器上才会有SDP场景设计功能。
·核芯显卡型号对号入座性能有哪些不同?
Haswell中GPU是整个框架革新的重点,在命名和型号上将会划分为前所未有的多个档次,其中带128MB eDRAM缓存的GT3e看点最多,GT3e的正式型号将叫做锐炬
Pro 5200,性能属于最高端。
Haswell处理器的GT3核芯显卡有两种,锐炬系列对应
TDP 28W的产品,高端GT3叫做锐炬Graphics 5100,而TDP 15W产品仍然是
HD Graphics系列,具体产品对位是HD Graphics 5000。
以上5000系列图形核芯均具备40个EU单元。
GT2则对应的是核芯显卡HD 4600/4400/4200,拥有图形核芯为20个EU单元,相比上一代HD 4000多出4个EU单元。
GT1就是简单直接没有任何编号的HD Graphics,隶属于奔腾、赛扬系列专用,后续可能还会在Atom上出现。
看到Haswell核显型号后,大家肯定觉得有些一时摸不着头脑。
简而言之,就是新4000系列都是归于GT2,而5000则都属于GT3,性能排序GT1<GT2<GT3<GT3e。
等到Haswell机型大面积上市后,大家在选择笔记本的时候,就要多注意核显这一项参数,因为在性能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如果一时间无法区分开核芯性能高低的话,不妨可以参考上面这张编辑自己整理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