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21131040总学时:48学时(方案一:讲授/理论32学时,实验/技术/技能16学时)(方案二:讲授/理论40学时,实验/技术/技能8学时)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针织服装方向)、服装艺术设计先修课程:无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服装材料学在我国定位为学科基础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用技术性的重要课程。
服装材料学课程主要讲述服装用纤维、纱线、织物等各类纺织材料的种类、结构和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性能对服装的影响,同时讲述服装辅料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各类纤维面料的鉴别方法,服装对材料的要求评价和选用方法等,并对服装及其材料养护知识进行了介绍。
服装材料学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对服装材料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纺织材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服装材料学的现状与发展,掌握各类服装用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与服装风格、服装制作、服用性能等方面的关系,初步掌握主要纺织材料理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方法,能够根据服装的目的、类别及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正确选择面料,能在现有的材料上进行重新设计或改造,根据服装面料能够正确选用辅料,并为进一步的服装设计、市场开发以及生产管理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服装材料学课程以构成纺织材料的各个系统为单位来阐明服装材料的结构与特性,主要讲授服装材料的纤维与纱线、服装材料的织物、纤维和纱线的物理性能、服装面料的特征风格与鉴别选用、服装材料的毛皮与皮革、服装材料的辅料、新型服装面料以及服装面料的鉴别与选用等。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以下内容:1.服装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服装用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性能及其鉴别;3.能够根据服装的目的、类别及材料的基本要求正确选择面料;4.根据服装面料能够正确选用辅料。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1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讲授讨论习题实验其他第一章绪论 2 2第二章服装材料的纤维8 6 2 第三章服装材料的纱线 6 4 2 第四章纤维和纱线的物理性能8 4 4 第五章服装材料的面料12 6 6 第六章服装面料的特征与鉴别选用 4 2 2 第七章服装材料的辅料 4 4第八章新型服装材料 2 2第九章服装的消费与养护 2 2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2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讲授讨论习题实验其他第一章绪论 2 2第二章服装材料的纤维8 6 2第三章服装材料的纱线 6 6第四章纤维和纱线的物理性能 4 4第五章服装材料的面料14 8 6第六章服装面料的特征与鉴别选用 4 4第七章服装材料的辅料 4 4第八章新型服装材料 4 4第九章服装的消费与养护 2 2(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对服装材料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能认识到服装材料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 服装材料的主要内容;2. 服装与材料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服装材料的概念与内容;2. 服装材料的重要性;3. 服装材料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服装材料的纤维教学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掌握服装用纤维原料的分类,熟练掌握各种纤维结构特征、纤维基本性能;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常见天然纤维的形态特征;2. 天然及化学纤维的基本性能。
教学内容:1. 纤维的分类,2. 天然纤维,3. 化学纤维,第三章服装材料的纱线教学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了解纱线的分类,熟练掌握纱线线密度等基本概念,理解纱线特征、品质、结构对服装面料的影响;2. 使学生能了解纺纱方法,掌握各种复杂纱线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纱线的线密度;2. 纱线结构对服装面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纱线的分类及其特征;2. 纱线的结构及加工方法;3. 混纺纱、花式纱线;4. 纱线结构对外观及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纤维和纱线的物理性能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纤维及纱线的吸湿、热学、电学、光学、力学性能的相关指标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 纤维以及纱线的吸湿、热学、电学、光学、力学性能及其相关指标。
教学内容:1. 纤维的吸湿性;2. 纤维的热学性能;3. 纤维电学性能与光学性能;4. 纤维和纱线的力学性能。
第五章服装材料的面料教学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了解织物分类,形成方法;2. 熟练掌握基本组织结构,了解复杂织物组织结构;3. 掌握织物结构决定的面料服用性能及常用织物的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 织物的组织结构教学内容:1. 服装面料的分类;2. 织物的形成方法;3. 织物组织结构;4. 织物的基本特性;第六章服装面料的特征与鉴别选用教学目的和要求: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织物原料的鉴别方法;2. 掌握织物结构分析鉴别方法;3. 了解织物面料的选用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常用织物的特征及鉴别教学内容:1. 织物原料的鉴别;2. 织物结构分析;3. 织物面料的选用。
第七章服装材料的辅料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服装辅料的种类和作用。
2. 了解服装辅料的选用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服装辅料的品种、性能和作用及选用方法。
教学内容:1. 服装的里料;2. 服装的絮填料;3. 服装的线材;4. 服装的衬料与垫料;5. 服装的扣紧材料;第八章新型服装材料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新型服装材料的现状,了解各种常见新型服装材料的特性与应用,认清服装材料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新型服装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教学内容:1. 新型天然纤维2.新型化学纤维3.差别化纤维4.高性能纤维5.功能性纤维第九章服装的消费与养护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服装纤维含量标识方法;2. 了解服装及其材料常用的洗涤、熨烫、染整和保管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服装及其材料常用的洗涤、熨烫和保管方法;教学内容:1. 纺织服装的纤维含量表示;2. 服装使用信息的标识;3. 服装的洗涤与熨烫;4. 面料及服装的收藏保管。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使用教材:陈东生.服装材料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参考书目:1.姚穆.纺织材料学.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2. 王革辉.服装材料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3.朱松文.服装材料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4.周璐英.现代服装材料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5.吴薇薇.服装材料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6.刘静伟.服装材料学实验教程.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7. Billie J. Collier,Phyllis G. Tortora.Understanding textiles (sixth edition).prentice Hall,2000.8.[日]中島利誠.概説被服材料学.光生館,2001.9.鲁葵花.服装材料创意设计.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10.[日]日下部信幸.生活のための被服材料学.家政教育社,1992.11.齐德金.服装面料应用原理与实例精解.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五、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加强现代纺织材料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术的训练,在基础实验上,辅以市场调研、材料实验、面料分析、小组讨论,既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对纺织材料的认识,并掌握实验的技能与要领,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配合教学,安排以下16学时的服装材料学实验课程。
1.织物沾水度实验(2学时)2.织物起毛起球实验(2学时)3.织物刚柔性实验(2学时)4.织物面料透气性实验(2学时)5.织物摩擦色牢度实验(2学时)6.纤维鉴别实验(2学时)7.织物组织结构分析实验(4学时)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采用面授和直观教学法,部分章节运用照片、幻灯及布料实物等,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求课堂生动活泼,加深学生印象;注重学生作业及课堂讨论,适时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重点突出,难点详解。
对于纺织材料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1)开展启发式教学;(2)应用形象化教学手段;(3)扩展教学内容;(4)创新性教学;(5)在线答疑;(6)提供多种辅助教学资源。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本课程为考试课。
为了确保服装材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到手;为了改革传统考试的弊端,使考试具有预期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服装材料学基本知识的熟悉、掌握与运用情况,现采用考试形式为:考试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课程结束时的闭卷百分制考试考察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实验课程考察学生动手及创新的能力,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20%;平时作业、课程报告(或小论文)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八、必要的说明无。
九、本大纲编写参照系、编写根据、编制人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参考本专业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经验,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大纲的各项规定可作为教学安排、教材的选择及教辅编写、教学质量检查的依据。
编制人: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程建设小组集体起草,陈东生、赵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