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测量电压》教案(沪科版初三) (3)
教学目标:
⒈明白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⒉明白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能选择实验探究需要的器材,经历从物理实验中探究出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看、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是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学会电压表的使用及其读数。
难点是电压表的使用。
教学预备: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实验室用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只,1号电池三节,5号、7号电池各一节,纽扣电池一个,导线假设干,学生用电流表。
学生用器材:1号干电池三节,小灯泡两只,5号、7号电池各一节,实验室用电压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假设干,纽扣电池一个,学生用电流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
一、电压
演示:教师把一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在示教板
上串成最简单的电路。
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然后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①提出咨询题:什么缘故电路现在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②上节课引入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这节课我们还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电流的形
成。
演示: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
管水面高出右管〔图096〕。
打开止
水钳,水从左管向右管流淌。
观看
摸索
认真观看
用水流来
类比电
压,一定
结合实验
和图形展
现,增强
③提咨询:什么缘故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常,水不发生流淌,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右管呢?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连续流淌?
④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归纳。
水压〔又叫水位差〕是使水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缘故。
⑤教师利用电脑设计程序〔如图
097〕表示水流淌的动态过程。
假如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
从B处抽到A处,使A处的水总
比B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
保持一定的水压,因此水管内有连续的水流。
抽水机提供
→水压形成
→
水流。
⑥指导学生看图098所示的电路〔示教板上接好的简单电路〕的情形。
教师讲解:电源正极集合大量的
正电荷,在电源正负极之间就产
生了电压。
那个电压使电路中电
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而
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源提供
→电压形成
→
电流。
板书:
1、电压
⑦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几种常见的电压值。
摸索回答
讨论回答
观看领会
认真听讲
阅读、识记
直观性类
比的过程
中一定要
注意逻辑
性。
二、电压表
①教师展现电压表,讲明是用来测量电压大小的外表,在电路中的图形符号是○V。
与电流表盘对比不同点。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电压表使用讲明〞和观看电压表,总结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读数方法。
③让学生看课本图13—45,然后完成相应练习题。
读数方法:①明确所使用电压表的量程;②认清所使用量程的分度值;③由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阅读、归纳
练习电压表读数
三、用电压表测电压
①提出咨询题:如何用电压表测电池两端电压?
②让学生依照教材图13—47测一节1号干电池电压、1节5号电池电压、1节7号电池和一个电子表上用的纽扣电池的电压,填在下表中:
电池1号5号7号钮扣电池
电压
/V
③让学生再分不测两节干电池串联,3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填入下表:
电池1节干电
池
两节串联三节串联
电压/V
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结论。
结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干电池电压之和。
测串联电路的电压:
①提出咨询题: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和它的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组织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
③让学生依照教材图13—48实物国家连接图进行
实验,用电压表分不没出U
AB 、U
CD
、U
AD
,填入下表中:
U
AB /V U
CD
/V U
AD
/V
④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实验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动手实验,记录
数据
进行实验,记录
数据
大胆猜想
进行实验
讨论、回答
测电池两
端电压时
注意量程
的选择
之和。
U=U
1
+U
2
+……+U
n
测并联电路的电压:
①提出咨询题: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之间是
什么关系?
②组织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
③让学生依照教材图13—49进行实验,并把实验
数据填入下表中:
U
AB
/V U
CD
/V U
AD
/V
④分析测量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U=U
1
=U
2
=U
3
=……=U
n
让学生比较电流与电压,列表小结:
大胆猜想
进行实验
对比、识记
加强前后
知识总
结。
巩固练习:
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82开放性作业。
完成练习,校正
答案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第五节测量电压
一、电压
⒈电源→电压→电流
⒉单位:V、KV、mV
⒊常见电压值
二、电压表
⒈量程
⒉符号
⒊使用规那么
三、电压表测电压
⒈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U=U
1
+U
2
+……+U
n
⒉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U=U
1
=U
2
=U
3
=……=U
n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⒈伏打〔1745—1827〕,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电流的早期研究作出了重要奉
献。
伏打从1765年开始从事静电实验研究。
1775年他发明了起电盘〔静电起电机〕,1787年他发明了灵敏的麦秸静电计。
他的最大功绩是发觉了两咱不同金属接触时产生电势差的现象,发明了伏打电池。
1780年,博洛尼亚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偶然地发觉蛙腿的痉挛,伽伐尼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动物电〞。
伏打注意到伽伐尼的发觉,做了许多动物电实验。
1793年他全然否定了动物电的存在,提出了闻名的电的接触学讲。
他以不同金属联成的环接触蛙腿及其背,从而成功地使活青蛙痉挛。
他还观看到由两种金属联成的弯杆,一端入到眼睛里,当另一端与嘴接触的瞬时有光亮感等。
伏打由此猜想,这些实验中最全然的是不同金属的接触。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断言,伽伐尼电池产生于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
伏打将导体分为第一类导体〔金属〕和第二类导体〔潮湿导体〕。
他证实,只能通过不同类导体的接触才可能产生〝电动势〞〔指伏打用语〕。
他又发觉产生电循环的本质条件是必须由两种不同的第一类导体和第二类导体组成回路。
1799年,他发明了一种直截了当倍增伽伐尼电的两类导体的组合接触法,这确实是一片片潮湿的纸板隔开的一对对锌板和铜板组成的伏打电堆。
他还发明了第一个伏打电池组。
伏打电堆和伏打电池在此后的一段时刻中成为产生电流的唯独手段,它们发明和运用开拓了电学的研究领域。
后人为了记念伏打在电学上的奉献,将电动势和电势差的单位以他的姓氏命名为伏特。
⒉有关电压的一些数据
名称电压/V
日光灯220
电风扇220
无轨电车550~600
列车内的电灯〔直流〕110
炼钢电炉120~150
汽车发电机12
直流电力机车3300
电视机中高压〔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