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课程论文题目: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摘要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市以来到今年已经是二十四年了,这二十四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历经了二十四年跨越式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但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公司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证券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对策。
关键词:证券公司现状问题解决方法目录1 引言 (1)2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历程 (2)2.2 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我国证券公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外部环境因素 (3)3.2证券公司自身原因 (4)4 我国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的对策探讨 (5)4.1 从外部角度找对策 (5)4.2从内部角度找对策 (6)结论 (6)参考文献 (7)1 引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它还存在着规模偏小、业务拓展不足、风险控制薄弱等诸多问题。
21世纪我国证券公司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认清形势,把握未来,制定正确的发展方略,是每个证券公司面向新世纪的共同课题。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力求运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勾画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大致轮廓和前进方向,以期能对我国证券公司规划未来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证券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针对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发展中存在的规模偏小、业务拓展不足、风险控制薄弱等问题,全面、深人地剖析了其原因,并指出了其对证券公司长远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部分则在借鉴国外证券公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和证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对策: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拓展业务空间、强化风险控制、实施人才战略等。
由于证券公司发展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未来的发展环境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上本人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有限,文中不足之处肯定难免,恳请老师不吝赐教。
2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历程我国证券公司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1.1 初步发展阶段(1987-1995)。
1987年9月27日,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95年底增至90家。
这一阶段,证券公司经营很不规范,操纵市场行为严重,早期的证券公司获取了高额利润。
2.1.2 迅速壮大阶段(1995-2001)。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投资者队伍的成倍扩大,证券公司业务飞速膨胀。
这期间全国有70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证券公司数量达到124家,注册资本近1100亿元。
2.1.3 快速滑坡阶段(2001-2005)。
期间,我国证券公司经营状况急剧滑坡,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困境。
汉唐、大鹏、亚洲、南方等为数众多的证券公司难以为继,纷纷被接管或关闭。
2.2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我国证券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证券公司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大问题:2.2.1 规模偏小,实力有限。
衡量证券公司规模与实力大小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资本规模;二是资产规模,它们是证券公司在业务深度(即业务多元化)和业务广度(即广泛的营业网络)两方面拓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规模偏小、实力有限已成为我国证券公司发展所面临的首要“瓶颈”。
2.2.2 业务拓展不足。
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呈现的多样化、差别化和国际化相比,我国证券公司业务普遍存在以下不足:a、业务品种单一。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仍然是投行、经纪、委托理财以及自营四大业务,这四项业务收入在整个利润中占了绝对比重。
基金、财务顾问、兼并收购等业务才刚刚开始不久,规模还非常有限。
国际上流行的期权、期货、资产证券化,以及其它金融工程等尖端金融业务在我国则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业务的多样化程度还很低。
b、业务差别不大。
各证券公司的业务种类不仅单一,而且经营范围趋同,大多集中在投行、经纪、委托理财以及自营四大业务,各个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能力差别不大,经纪业务佣金费率也基本一样,普遍缺乏明显的市场定位,专业化程度还很低。
c、业务国际化程度不高。
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业务活动限制在国内市场,只有一些大型证券公司,逐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始涉足国际业务。
但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涉足国际业务的证券公司不多,业务也还仅限于B股的发行承销,业务量微不足道,不到公司总业务量的5% 。
2.2.3 风险控制薄弱。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不仅具有发达国家证券公司所面临的一般风险,而且还面临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制度缺陷等因素而引发的特殊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我国证券公司中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缺少对经营者权力的制衡,也缺乏必要的决策程序,使公司经理人员为了获取高额的“内部人”收益,敢于经营高风险资产,甚至将短期资金投向风险高、变现能力差的房地产和实业项目,或拆借给资信毫无保障的机构,造成了资产质量恶化、资产流动性缺乏等严重后果。
b、证券公司经营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
总体上看,我国证券公司自觉守法经营的意识还比较弱,经营行为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在一级市场上,一些证券公司以向拟上市企业提供贷款、承诺在企业上市后维持股价、大肆进行“公关”活动、贬损同行甚至对亏损企业进行虚假包装等不正当手段排挤竞争对手,争揽股票承销业务。
在二级市场的代理业务中,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是证券公司违规行为之一。
在自营业务领域,证券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则最为集中。
c、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漏洞时有出现。
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证券公司尚未建立独立的风险控制机构,也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有的证券公司虽然设立了风险控制部门,但大多流于形式。
管理手段落后。
在风险控制技术上还停留在定性管理阶段,对风险回避、预防、减轻和转移等控制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特别是利用最新信息和网络技术来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水平还较低。
运营中的管理漏洞时有出现。
具体经营决策过于简单,具体操作人员权力过大,从事内幕交易、越权操作或违规操作者较多;对下属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部分分支机构越权经营、搞帐外经营等几乎己经失控,有部分证券公司所属分支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出租、出借交易席位或合作承包经营证券营业部等违规行为。
2.2.4 证券公司资产质量较差,流动性风险较大。
主要表现在:部分证券公司呆滞资产较多。
有的证券公司房地产、股权等流动性较差的非证券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 34% 以上;应收帐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有的高达 25.33% ;高风险证券占证券类资产的比重过高,流动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证券类资产,且证券类资产种类比较单一,54% 以上是股票。
同时,我国证券公司的负债又比较单一,流动负债占多数,其中又有许多资金来源于非法渠道,由于这些资金流动性强,这就加剧了证券公司短期偿债的压力,加大了财务风险,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波动性较大、投机性过强,证券公司潜在的流动性风险相当大。
规模偏小、实力有限,业务拓展不足以及风险控制薄弱这三大类主要问题共同作用,对我国证券公司的稳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3 我国证券公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国证券公司在发展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纷繁复杂,多种原因相互交织,从总体上看,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的原因。
3.1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一个宏观背景条件,它影响着我国证券公司的稳步发展。
3.1.1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体制还不完善,仍然存在着政商不分,过度投资,对投资者的保护不力等等问题,我国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
3.1.2 证券市场尚不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解困筹集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早期证券市场定位缺陷问题,直接限制了证券公司功能的发挥。
如:证券市场层次不完全;证券市场发展很不均衡,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展较快,企业债券和基金市场发展缓慢;证券市场规模小,证券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有限;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是中小投资者;证券市场呈现出较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证券市场规范化程度低,存在着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监管技术落后等问题,内幕交易、股市操纵和欺诈行为较为严重等等。
上述问题造成投资者买了股票后无法获得合理回报,因此无法吸引投资者,这必定会打击证券公司的自营、委托理财、经纪以及投行等主要业务。
此外,证券市场产品结构过于简单,没有衍生工具市场业务,公司购并业务又由于购并往往由内部人黑箱操作而排除证券公司的进入,这是证券公司发展困难的另一原因。
3.1.3 立法相对滞后。
1999年施行的《证券法》回避了一些证券公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产品的创新、推广、运作无章可循。
立法的滞后使证券公司左右为难,那些推崇“法不禁则行”的激进开拓型证券公司,很容易陷入“政策陷阱”、法规陷阱”,从而被迫不公平地承担极大的政策风险乃至改革风险;而那些奉行“法不立则不行”的稳健型证券公司,因为无章可循而无所作为,将付出丧失机遇和时间的机会成本。
另外,政策方面的某些限制也制约了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发展。
3.1.4 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
虽然我国上市的国有企业都实现了股份制改造,但是,由于我国产权结构方面的特殊性造成了部分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实现了股份制改造,而其经营机制并未真正转换,仍沿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国有产权主体缺位,上市公司没有实现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
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使得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很难通过二级市场来实现,上市公司缺乏实现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外在压力。
由于未能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公司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足,严重削弱了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