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加工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注塑加工项目背景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位于临界点,这是制造业PMI自今年3月份跃升至荣枯线上方以来,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值或与临界值持平,表明制造业总体呈现生产平稳态势。
其中尤为可喜的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长加快,PMI 分别为51.3%和51.1%,高于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并且进入二季度以来呈加快发展趋势。
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注塑加工生产制造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名称:珠海某某有限公司。
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
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珠海某工业园。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地处北纬21°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
设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珠澳跨境工业区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明确珠海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
珠海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
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国海滨城市。
2013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珠海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珠海为新型花园城市;珠海属国家新颁布的“幸福之城”,有“浪漫之城”的称号。
2016年1月,珠海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珠海宜居指数在全国40个城市中排名第七。
9月19日,珠海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三)项目用地性质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珠海某工业园建设。
(四)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60917.11平方米(折合约91.33亩),净用地面积60917.11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91.33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注塑加工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注塑加工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
(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2.42%,建筑容积率1.01,建设区域绿
化覆盖率6.6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9.61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中国制造2025
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思想,“中国制造2025”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日趋完善,五大工程实施稳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启动创建,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和工程陆续落地实施。
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增信息光电子、印刷及柔性显示、机器人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36个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方向实施“一揽子”突破,4个“一条龙”应用试点顺利实施;202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97个项目开展多领域多模式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快速成长;142个重大绿色制造项目进展良好;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等一批高端装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型制造成效初显。
“中国制造2025”国际对接合作不断深化。
201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三)经济新常态
保证现行标准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要把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与推进绿色发展、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
大工程结合起来,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以8项重点工作为抓手。
在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完善负面清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弥合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层次、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五、项目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净用地面积60917.11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8024.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526.2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7023.95平方米,根据测算:计容建筑面积61526.2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绿化面积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60917.11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购置生产及检测设备共计172台(套),设备购置费5234.06万元。
七、主要能源供应及节能分析
(一)主要能源供应
1、本期工程项目生产用电为三级负荷,年用电量856702.61千瓦?时,折合105.29吨标准煤。
2、根据测算年总用水量27965.07立方米,折合2.39吨标准煤,主要是生产补给水和办公及生活用水。
(二)项目节能分析
“注塑加工生产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对生产工艺、电气设备、建筑等方面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年用电量856702.61千瓦?时,年总用水量27965.07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107.68吨标准煤/年。
根据测算,达纲年综合节能量35.89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34%,因此,该项目属于能源利用效果较好的项目。
(三)产业节能“十三五”发展规划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公共机构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
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推进公共机构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探索用能托管模式。
2020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比2015年降低10%和11%。
推动公共机构建立能耗基准和公开能源资源消费信息。
实施公共机构节能试点示范,创建3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遴选200家能效领跑者。
公共机构率先淘汰老旧车,率先采购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要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
公共机构率先淘汰采暖锅炉、茶浴炉、食堂大灶等燃煤设施,实施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率先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提供供电、供热制冷服务。
八、环境保护及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
(一)环境保护
本期工程项目符合珠海某某工业园发展规划,选用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可靠,符合珠海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