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昆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沪昆铁路路基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1、编制依据(1)、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2)、设计文件;(3)、铁路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技术指南、客运专线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4)、现行铁路定额;(5)、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1.2编制范围新建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第一项目分部施工的路基DK6+848(DK917+500)~DK19+395.95(11段),共计2.767延米。

1.3、编制原则(1)遵循建设指挥部的管理体系文件,依照相关客运专线规范各项要求。

(2)围绕以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建成客运专线标志性工程为目标。

(3)遵照国家、部和省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条例。

(4)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水文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施工方案。

(5)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安排好环保、水保工作,作好文物保护工作。

(6)确保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7)保持施组设计的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8)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9)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10)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二、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新建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第一项目分部路基DK6+848(DK917+500)~DK19+395.95共11段,共计2767延米,占第一项目分部线路长度的22.1%。

DK19+269.13~DK19+395.95段线路位于盘古庙大桥昆端与湘江特大桥长端之间,以填挖相间通过剥蚀残丘顶部,山体植被较茂密。

路线中心最大填高5.8m,最大边坡高度6.5m,最大挖深13.4m,最大堑坡高11.9m。

DK17+038.23~DK17+337.50段线路位于寺头冲中桥昆端与寺头冲大桥长端之间,以填挖相间及半填半挖通过湘江阶地冲沟段及剥蚀残丘段,地形起伏较大。

其中DK17+150.00~DK17+200.00、DK17+330.00~DK17+470.00为湘江阶地冲沟地段,其余地段为剥蚀残丘段,该地段植被发育。

路堑中心最大挖深约7.1米,路堑最大边坡高度为10.7米,路堤中心最大填高约9.9米,路堤最大边坡高度为10.8米。

DK14+785.49~DK15+175.50段位于跨武广客专特大桥昆端与柳树塘中桥长端之间,以填挖相间及半填半挖通过湘江阶地冲沟段及剥蚀残丘段,地形起伏较大。

地表植被茂密,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为8.5米,路堤最大边坡高度9.5米;路堑中心最大挖深为10.9米,最大边坡高度19.3米。

DK918+494.19~DK8+083.10段位于周家冲大桥昆端与邹家屋大桥长端之间,线路以填挖相间通过,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茂密。

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为3.2米,路堤最大边坡高度6.6米;路堑中心最大挖深为19.9米,最大边坡高度21.7米。

DK8+439.94~DK8+831.40段位于邹家屋大桥昆端与白田村大桥长端之间,线路以挖方和半填半挖通过,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茂密。

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为2.3米,路堤最大边坡高度2.8米;路堑中心最大挖深为16.9米,最大边坡高度14.1米。

DK9+244.5~DK9+506.09段位于白田村大桥昆端与跨武广客专特大桥长端之间,线路以填挖相间通过,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茂密。

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为3.9米,路堤最大边坡高度8.3米;路堑中心最大挖深为13.2米,最大边坡高度26.5米。

DK15+230.03~DK15+383.32段位于柳树塘中桥昆端与柳树塘特大桥长端之间,线路以填填方、挖方及半填半挖通过,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茂密。

路堑中心最大挖深为11.5米,最大边坡高度13.0米,线路中心最大填土高度约8.4米。

DK16+508.96~DK16+967.7段位于柳树塘特大桥昆端与寺头冲中桥长端之间,线路以填挖相间通过,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茂密。

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为3.0米,路堤最大边坡高度5.6米;路堑中心最大挖深为15.8米,最大边坡高度23.1米。

DK18+736.52~DK19+035段位于跨芙蓉大道特大桥昆端与盘古面大桥长端之间,线路以填挖相间通过,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茂密。

路堤中心最大填土高度为6.3米,路堤最大边坡高度11.3米;路堑中心最大挖深为9.4米,最大边坡高度12.6米。

2.2主要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客运专线⑵正线数目:双线⑶速度目标值: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⑷最大坡度:20‰、特殊地段30‰⑸最小曲线半径:4000m⑹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⑺牵引种类:电力⑻机车类型:动车组⑼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⑽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三、路基工程所在地区特征3.1自然特征3.1.1地质特征DK6+848(DK917+500)~DK19+395.95段路基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硬塑,局部含少量砾石,厚度为0.50~4.0米,δ0=120~180Kpa;细圆砾土,黄褐色,稍密,稍湿~饱和,砾石主要成分为砂岩,多成圆凌状,间隙填充粘性土,厚1.00~3.1米,δ0=300 Kpa;粗圆砾土,黄褐色,棕红色,全风化,碎屑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土柱状及碎土碎土块状,手可掰碎,δ0=260 Kpa。

岩层产状:3050∠140,线路中线走向2030,左侧顺层。

粉质黏土具氯盐侵蚀,环境等级为L1。

3.1.2气象特征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18℃,一般东南部高于西北部1.5~2℃,1月气温最低,七月气温最高,4~6月为雨季,7~8月高温多暴雨,9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3.1.3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三大基本类型。

地下水一般不具侵蚀性。

3.2交通运输情况3.2.1既有公路本段路基沿线既有公路交通较为发达,主要有长沙市主要交通干道芙蓉大道,交通十分便利。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情况3.3.1水源路基地区内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埋深较浅。

3.3.2电源路基内电力资源充足,高压电源线分布广。

路基施工用电采用直接利用地方电源、自发电相结合的方式供应。

3.3.3燃料施工所需油燃料由地方石油公司供应。

3.4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3.4.1砂石料路基所在地区为石灰岩为主,石质较好,储量丰富。

其中长沙市东南跳马乡有大型石场分布,可供本工程施工。

路基所在地区砂料主要集中在湘江两岸,沿江分布有若干砂场,砂质中粗且储量巨大;中粗砂,质量较好,可供应本工程施工。

3.4.2石灰、砖沿线各市、县均有机制石灰厂、砖厂,可就近供应。

3.4.3路基工程填料本路基所经地区为丘陵、山区,山体岩石风化较轻,路基填料较丰富,部分路堑挖方可作路基填料。

四、总体施工组织安排4.1施工总体目标⑴安全目标杜绝因工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6‰以下,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消灭既有线行车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减少一般A、B 类事故;消灭责任等级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爆破物品丢失事故、重大塌方事故。

⑵质量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必须达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实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开通速度达到设计速度。

⑶工期目标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本段路基计划工期18个月,计划开工时间2010年12月20日,路基施工完成时间2012年6月20日。

⑷环保目标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保工作,避免由施工作业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确保气体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不超过规定数值。

努力把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

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水保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做到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⑸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文明施工要求组织施工,创建文明工地标准。

做到工地现场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工地生活设施清洁文明;现场开展以创文明工地为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

⑹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从业人员上岗职业健康体检率100%;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率100%;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普及率100%;无职业病发生;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4.2路基施工组织管理4.2.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图4.2-2 施工架子队组织机构图4.2.2本段路基架子队职责施工架子队:对第三作业队负责,负责组织区段范围内工程项目内路基施工,负责区段范围内人员、机械调配,对区段范围内桩基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及环境保护负责。

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施工架子队。

作业班组:负责具体工程施工,对施工架子队负责。

按照“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的原则进行工作分工,以施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内部职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或我分部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为作业人员。

4.2.3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根据路基的施工范围以及主要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按照“统筹规划、均衡生产、平行施工、立体展开”的原则。

路基共设置3个专业施工架子队。

架子队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组建,设置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配置副队长、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试验员、材料员、领工员、工班长等架子队主要组成人员。

各架子队队长、技术负责人均由我分部各公司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正式职工担任。

架子队主要组成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完整,并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及工程进度,适时调整作业班组用工数量。

4.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4.3.1开竣工日期开工日期2010年12月20日,竣工日期2012年6月20日。

4.4. 2 路基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本段路基基底处理工程量大,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加强机械设备和人员配备,在保证路基填筑质量和沉降控制要求同时,为运架梁和无砟轨道施工创造条件。

表4.4-2施工进度安排五、施工方案及方法5.1总体施工方案5.1.1路基工程施工原则深入贯彻路基施工以路基为土工构筑物、土工填料为建筑材料、质量控制以变形为主的理念,组织专业化、机械化施工,贯彻信息化施工原则,注意与其他专业的衔接,同时以地基加固和工后沉降控制为重点,精心安排,分区段组织机械化平行施工。

5.1.2路基工程施工总体方案本段路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顺序为:施工准备→清表和地基处理(旋喷桩、CFG桩处理、冲击压实、堆载预压)→路堤挡土墙施工→基床下路堤和基床底层填筑→堆载预压→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路基相关工程(声屏障基础、接触网立柱基础、电缆槽等)施工→无砟轨道施工→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施工→整理验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