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浮锚杆方案

抗浮锚杆方案

目录一、前言 (2)1.1、工程概况 (2)1.2、场地地质条件 (2)1.2.1、地层结构 (2)1.2.2、各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3)1.2.3、水位地质情况 (4)二、抗浮锚杆设计 (4)2.1本次施工遵循的规范及依据 (4)2.2、抗浮锚杆设计 (5)2.3锚头部分 (5)2.4拉杆部分 (5)三、施工方案 (6)3.1、抗浮锚杆施工工艺 (6)3.1.1、锚杆钻机的选定与钻孔工艺 (7)3.1.2、锚杆的制作与安装 (7)3.1.3插入锚杆 (8)3.1.4注浆工艺 (8)3.1.5锚杆施工与建筑物基础施工之间的协调 (9)3.2、锚杆抗浮力试验检测 (9)四、施工组织 (10)4.1、主要设备、机具 (10)4.2、施工组织机构 (11)4.3、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 (13)4.4、质量保证措施 (13)4.5、安全施工措施 (14)4.6、文明施工 (15)4.7、工期及保障 (16)附录1、图纸一、前言1.1、工程概况成都嘉裕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拟建的“嘉裕崇州130地块项目”位于崇州市养马镇羊安路,交通便利。

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84891.09㎡,规划总建筑面积441468.31㎡,拟建建筑由18栋32-33层住宅楼和整体两层地下室车库组成。

本工程分两次开发建设,本次开发建设范围为一期部分,其中纯地下室及附属商业建筑区部分基础下沉区域上部结构自重不能抵抗地下水浮力,为确保拟建建筑在后期运营期间的正常使用同时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措施平衡地下水浮力。

本项目±0.00=533.15m,地下总面积约19622㎡地下室抗水板标高为524.15m,板厚h=400mm抗浮水位标高530.50m。

根据设计要求本项目筏板以外的区域均设置抗浮锚杆。

要求抗浮力设计标准值分别不小于:A区抗浮力标准值=35.0kn/㎡B区抗浮力标准值=40.0kn/㎡,含B1-B2区域C区抗浮力标准值=45.0kn/㎡,含C1-C5区域D区抗浮力标准值=50.0kn/㎡,含D1-D6区域1.2、场地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崇州市羊马镇羊安路,场地周围公路纵横交错,交通方便。

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岷江支流羊马河Ⅰ级阶地。

1.2.1、地层结构根据钻探所揭露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沉积时代、成因类型并结合野外鉴定,场地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土、中砂和卵石土(Q4al+pl)。

各土层特征分述如下:杂填土①:灰褐色,结构松散,湿,主要由粉土组成,植物根系较多,含有有机物和少量建筑垃圾含少量粘性土。

层厚0.50~6.50m,平均厚度1.0m,全场地揭露。

粉土②:褐黄色,中密,湿,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含氧化铁锰铁质结核及云母碎屑,层厚0.20~3.70m,平均厚度1.67m,呈似层状分布。

细砂③:灰色,湿,松散,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见云母片及暗色矿物。

多呈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层顶部或夹于卵石层中,最厚3.0m。

卵石④:灰白色、灰黄色,湿~饱水,松散~密实。

颗粒母岩成分主要由中风化的石英岩、花岗岩、砂岩等组成,呈亚圆形~圆状,粒径一般50~120mm,最大达180mm,充填物上部以中沙为主,下部以中粗砂、圆砾石为主。

据120kg超重动力触探实验成果,结合全取芯孔卵石含量和密实度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卵石四个亚层。

本工程锚杆施工部分处于密实卵石层。

1.2.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见下表1.2.3、水位地质情况地表水:场地附近的地表水主要为羊马河,拟建场地距羊马河最近约32m,场地高出羊马河3m,羊马河年水位变幅1~2m。

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之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土中。

稳定地下水位埋深 1.2-9.6m,相应的标高约526.53-528.83m。

场地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沟渠及河床排泄。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内地下水季节性变化明显,水位西北高东南低。

丰水期出现在7、8月份,地下水位埋深2.0-3.0m,水位变化幅度一般在1.0-3.0m。

枯水期多为1、2、3月份。

二、抗浮锚杆设计2.1 本次施工遵循的规范及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3)《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130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蜀康地质勘察工程公司,2015年10月(7)嘉裕崇州130地块项目一期地下室抗浮设计图纸,四川川建勘察设计院,2018年03月;2.2、抗浮锚杆设计2.2.1、设计理论锚杆是指用水泥砂浆将一组钢拉杆(钢筋)锚固在伸向地层内部的钻孔中,并承受拉力的柱状锚体。

它的中心受拉部分是钢筋,钢筋所承受的拉力首先通过钢筋周边的砂浆握固力而传递到水泥砂浆中,然后再通过锚固段周边地层的摩擦力而传递到锚固区的稳定地层中。

抗浮锚杆是指在基础底板上加锚杆,以提供更多的下拉力,防止基础及地下室底板在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下上浮变形,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

2.3 锚头部分锚杆头部是建筑物与钢筋的连接部分,为了能牢固地将来自建筑物的力得到传递,一方面必须保证构件本身的材料有足够强度,相互的构件能紧密固定,另一方面又必须将集中力分散开。

为此锚杆头部应与基础底板形成足够的连接,具体是把锚杆钢筋直接锚固与底板内,要求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5d。

2.4 拉杆部分钢筋是锚杆的中心受拉部分。

从锚杆头部到锚固体尾端的全长即钢筋的长度。

根据锚杆的计算结果,锚杆采用直径22mm和25mm的HRB400钢筋。

A区锚杆直锚长度为350mm弯锚部分为550mm,B、C、D区锚杆直锚长度为350mm弯锚部分440mm.为了保证钢筋周围有足够的砂浆保护层,沿钢筋长度每隔2.0m焊接一根长100mm的定位钢筋并与主筋进行焊接。

(附图)三、施工方案3.1、抗浮锚杆施工工艺施工的准备工作有:场地内地下水位降到锚杆孔底500mm以下,以避免地下水位高孔壁自稳能力差所引起的塌孔现象。

钻孔作业空间及场地平整、钻孔机械及其他机械设备的确定,材料的准备与堆放、锚杆的制作、电力供应及给排水设施等,施工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准确放样,锚杆布置尽量避开后浇带。

锚杆的施工顺序如下:孔位放线→钻孔→清孔→锚杆及注浆管的插入→拔套管→填入砾石→灌浆→养护→破锚头→锚杆抗浮力检测→锚杆防水3.1.1、锚杆钻机的选定与钻孔工艺锚杆钻孔需要通过覆盖层到达稳定地层中,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锚杆成孔选用MJ-150偏心冲击钻机。

3.1.1.1钻孔工艺本工程施工难点是卵石层中成孔根据锚杆设计成孔地质条件和类似工程经验,确定锚杆钻孔成孔套管跟进进行护壁冲击钻孔施工工艺。

该成孔采用跟管钻进,并且利用空压机产生的高压空气进行排渣(孔渣由人工收集,并清理干净运出场地)。

达到设计深度后不得立即挺钻,稳钻1-2min,防止低端头达不到设计深度。

锚杆施工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作出标记;2)锚杆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3)钻孔底部偏斜尺寸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5%;4)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的1%;5)安放锚杆前,湿式钻孔应用水冲洗,直到孔口流出清水为止。

6)锚孔必须保持顺直;锚固段孔壁的层面必须是一新鲜面。

3.1.2、锚杆的制作与安装制作锚杆需用切断机、电焊机等。

插入钻孔的锚杆要求顺直,并应除锈。

钢筋长度不够时可采用对焊,也可用点焊在工地用帮焊焊接,帮焊可采用T-55电焊条,帮焊长度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0-65)钢筋焊接技术要求使用。

3.1.3 插入锚杆锚杆与灌浆管应同时插入钻孔底部,尤其对于土层锚杆,要求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宜小于锚杆长度,锚杆下端与孔底应有50mm的预留空间。

取出钻杆及护筒立即将锚杆钢筋插入孔内,以免塌孔。

3.1.4 拔管套管在下钢筋束及灌浆管后用sh-30型拔管机或液压拔管器拔出,拔管时应保证钢筋不随套管拔出,并随时复核钢筋长度。

3.1.5 注浆工艺1)抗浮锚杆采用M30水泥浆体2)浆液的配制: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泥为P.042.5,水灰比为0.5:1。

取立方体70.7×70.7×70.7mm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数量每30根不应小于一组,每组试块3个。

3)灌浆:采用一根直径20mm左右的胶皮管作导管,一端与压浆泵连接,另一端用细铁丝与钢筋捆扎在一起同时送入钻孔内,距孔底应预留约500mm空隙。

随即在钻孔内填入5~10mm砾石,填充密实,然后再进行注浆,灌浆管使用时应先用清水洗净内外管,然后开动压浆泵将拌好的砂浆注入钻孔底部,自孔底向外灌注,注浆压力0.5~1.0MPa。

随着砂浆的灌入,应逐步地将灌浆管向外拔出直至孔口,但灌浆管管口必须低于浆液面,这样可将孔内的水和空气挤出孔外,以保证锚固体灌浆连续密实,一次注浆管距孔底约100-200mm,注浆压力应确保浆体灌注密实。

灌浆完成后,应将灌浆管、压浆泵、搅拌机等用清水洗净。

(注浆压力0.5MPa)3.1.5 锚杆施工与建筑物基础施工之间的协调本工程4种锚杆类型,锚杆数量多,技术难度大,施工条件差,工期比较紧张,需要协调配合的因素多,为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落实,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工程进度,创造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我公司特组成经验丰富、配合默契的项目管理班子。

为了便于抗浮锚杆施工时钻机的移动,待土方挖至基础地板设计标高+300mm时,进行场地平整,然后进行抗浮锚杆施工,待抗浮锚杆下放钢筋及灌注砂浆完成后,养护14天后,待锚杆强度达到70%以上进行人工破锚头及人工清底。

根据图纸要求施工时注意独立基础、地下室外墙及基础、集水坑、抗水板等标高变化部位的锚杆标高,确保锚杆锚固段有效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3.2、锚杆抗浮力试验检测按《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锚杆抗拔力验收试验。

试验内容分为基本试验、蠕变试验和验收试验。

基本试验和蠕变试验锚杆数均不应少于3根,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应取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

3.3、抗浮锚杆防水(水泥基渗透结晶)3.3.1本产品由硅酸盐水泥,石英砂和多种活性化学成分配置而成的刚性防水材料,与水作用后,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通过载体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在混凝土中与氢氧化钙反应形成不溶性结晶物质,填塞混凝土的毛细孔道,从而使混凝土致密、防水。

3.3.2对于基层上的油污等妨碍渗透的物质必须清理干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