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第一,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1 9 7 9年- 2 0 0 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 ;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 9 5 3年一1978年年均增速6. 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

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 4%。

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 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

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 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 8%。

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

在经济改革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分地由于实行封闭、半封闭政策的影响,部分地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限制,我国国际收支不仅规模很小,增长速度也很慢。

1 9 5 2年末,国际收支顺差只有2.94亿美元,到19 7 8年也只有8.68亿美元;按美元当年价格计算,26年间只增长了1.95倍,年均增长4.2%。

改革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下,由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

由1 9 8 2年的6 2.91亿美元增长到2 0 0 6年的2 4 7 0.2 5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24年增长了38.3倍,年均增长16.5%。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

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

1 9 7 8年—200 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 4 3. 4元增长到1 3 7 8 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 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 6.4和6.2倍。

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0 6 5元,增长6. 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 5 2 8元,增长1 0.3%。

但需说明:这些收入并不是居民的全部收入。

它只是包括了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并没有包括各单位对居民的补贴和居民的其他合法收入,更没有包括数量相当大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

所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低估了。

还要提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实际上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19 8 9年我国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 0 0元,2 0 0 6年调高为1 6 0 0元,20 0 8年再调高为2 0 0 0元。

第二,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 9 7 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 9 5 2年的91元增长到18 4元;其中,农村居民由6 5元增长到13 8元,城镇居民由15 4元增长到4 0 5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2.3%、1.8%和3.0%。

但2 0 0 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 9 7 8年的18 4元迅速增长到6 111元,其中农村居民由13 8元增长到2 8 4 8元,城镇居民由4 0 5元增长到1 0 3 5 9元。

这期间,三者年均增速分别为7. 5%、5.9%和6. 3%;三者比前一个时期分别高出2. 26倍、2.28倍和1.1倍。

还要着重提到:1 9 7 8年一2 0 0 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 4 7 9万人。

第三,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

1 9 7 8年—2 0 0 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67. 7%下降到4 3.1%,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二者分别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和2 1.2个百分点。

第四,住宅水平有所提高。

1 9 7 8年—2 0 0 6年,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 7平方米增长到2 7. 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8.1平方米增长到30.7平方米;二者分别增长到了 3. 0倍和2.8倍。

第五,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比如,到2 0 0 6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达到了 1 5 2.8 8部;农村也达到了 6 2.0 5部。

到2 0 0 7年,我国宽带用户数已达1.22亿户,居世界首位。

与此相联系,2 0 0 6年城镇居民家庭交通通讯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由1 9 9 0年的1. 2 0%提高到13. 19%, 农村由2. 24%提高到11.95%。

第六,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19 78年—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由16. 5万人增加到4 4 8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由9人增长到3 1万人;二者分别增长了 2 6. 1倍和3 4 4 4 3. 4倍。

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中也明显地反映出来。

1990年一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1. 12%上升到13. 83%, 农村由8.36%提高到12.63%。

第七,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

1 994年一2006年,仅国内旅游就由5 2 4万人次增加到1 3 9 4万人次,其中城镇居民由2 0 5万人次增加到5 7 6万人次,农村居民由3 19万人次增加到8 18万人次;三者分别增长了1. 6 6倍、1.81倍和1. 56倍。

在这期间,人均旅游花费由19 5. 3元增长到4 4 6. 9元,其中,城镇居民由414. 7元增长到7 6 6. 4元,农村居民由54. 9元增长到221. 9元;三者分别增长了1. 2 9倍、0.85倍和3.04倍。

第八,闲暇时间大幅增加。

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由改革前的每周单休日改为双休日。

后来又实行“五一”节、国庆节和春节三个长假(每节放假三天)。

从2 0 0 8年1月1日起,又调整和增加了假日。

即取消了前两个长假,但增加了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每节一天假日)。

这样,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再加上职工带薪年休假,一年中平均休假时间就超过了一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

第九,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一个综合指标。

1 9 7 8年— 2 0 0 6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由68岁提高到72.4岁。

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第一,2 0 0 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 6 4 5 2亿美元;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 0 0 5年、2 0 0 6年和2 0 0 7年的世界第四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

与此相联系,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增长。

2003年— 2 0 0 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 8%, 居世界第二位;估计2 0 0 7年将达到16%,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作为主要农产品(13.56,-0.28,-2.02% )的谷物、肉类和籽棉1 9 7 8年分别居世界的第二、第三和第二位, 1 9 9 0年以后三者均居世界第一位。

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钢和水泥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作为主要能源的煤、原油和发电量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三位、第八位和第七位。

其中,煤在199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原油在1990年以后上升到第五位或第六位,发电量在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的第二位。

当前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的第四位。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2 0 0 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 8 5 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

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

依据2007年9月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实例研究”项目成果,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 5 0 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 0 0 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居世界第二位。

此其一;其二,20 0 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 5 0 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 0 0 3. 1亿元,居世界第五位;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达到1.42%。

其三,目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突破400万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超过国外申请量,2006年达到53. 4%,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

第四,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 738.0亿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105.3倍。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位次1978年为二十七位,200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三位。

另据2007年8月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有958种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名第一,是拥有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商品种类最多的国家。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由1979年-1980年的181. 8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48亿美元,多年来均居世界前列。

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7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

我国的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1. 6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5282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9149.9倍,居世界第一位。

2008年6月末,又增加到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

第五,据国外有的单位测算,2006年我国消费额占世界消费额的5.4%,居世界第五位。

但在这里也需说明:第一,上述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是从总体上说的。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在有些领域(比如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还没有成为经济大国;另一方面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不只是经济大国,还是经济强国。

其突出表现,就是继人造卫星上天、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之后,2007年又实现了嫦娥一号探月工程,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它表明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处于强国地位。

第二,如果对衡量经济大国地位的指标做更全面的比较,中国经济居世界的位次就没有那么高。

比如,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在2005年列世界第四。

如果按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计算,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是22867亿美元;当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145039亿美元、49418亿美元、36309亿美元、35 796亿美元、27910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不是第四,而是第六。

又如,2 0 0 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4 2 2 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但综合考虑外资对外贸的贡献等因素,2 0 0 5年中国实际外贸总额为8 7 4 1亿美元。

而当年德、日、法、英的外贸总额分别为1 7 4 4 8亿美元、11119亿美元、9 5 5 0亿美元、8 7 8 1亿美元,都比中国多。

但即使考虑上述各项因素,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总体确立,仍然是肯定无疑的。

概括以上所述,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是改革开放3 0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