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结构介绍
(1)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 cell):又 称视细胞(visual cell),细胞的胞体构 成外核层,由胞体向内、外两侧分别伸 出内突和外突。视细胞分视杆细胞和视 锥细胞两种。前者的外突呈杆状(视 杆),后者的外突呈锥状(视锥)。视 杆与视锥垂直伸向色素上皮,构成视杆 视锥层。
视杆细胞(rod cell):视杆分内节与外节两段, 内节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外节为感光部位, 含有平行排列的膜盘,它们是由外节基部一侧 的胞膜内陷,与胞膜分离后形成的独立膜盘。 外节顶部衰老的膜盘不断脱落,并被色素上皮 细胞吞噬。膜盘上镶嵌的感光物质称视紫红质 (rhodopsin),感弱光。视紫红质由11-顺视 黄醛(11-cisretinae)和视蛋白(opsin)组 成,维生素A是合成11-顺视黄醛的原料。因此, 当人体维生素A不足时,视紫红质缺乏,导致 弱光视力减退即为夜盲。 鸡缺乏视杆细胞。
3.视网膜(retina):常指能感光的视 部,它与盲部交界处呈锯齿状,称锯齿 缘。视网膜分为色素上皮层和神经部。 色素上皮层:最外层,为单层矮柱状 上皮,有屏障作用。细胞基底紧附于玻 璃膜,基部质膜有发达的质膜内褶。细 胞顶部与视细胞相接触,并有大量胞质 突起伸入视细胞之间,但两者之间并无 牢固的连接结构;所以,视网膜脱离常 发生在这两者之间。
虹膜由基质和上皮两部分组成。 虹膜基质(iris stroma):有大量色素细 胞与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在虹膜前表 面,扁平的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较多, 形成不连续的前缘层(anterior border layer)。基质中的色素细胞含大量的色 素颗粒。不同动物,甚至不同个体的色 素颗粒的形状、密度和分布有一定的差 异。
(一)眼球壁 1.纤维膜 1)角膜 角膜(cornea)呈透明的圆盘 状,略向前方突出,边缘与巩膜相连。 角膜层次分明、从前至后共分5层。 (1)角膜上皮(corneal epithelium):为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排列整齐。 表层细胞游离面有许多短小的突起,浸 浴在泪液膜中。基底层细胞常见分裂, 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上皮内有丰富的游 离神经末梢,因此感觉十分敏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1、 耳廓由弹性软骨和薄层皮肤组成。 2、外耳道;:其外侧段为软骨部,内 侧段为骨部,表面覆以薄层皮肤,软骨 部的皮肤内有大汗腺,称耵聍腺 (ceruminous gland),腺体的分泌物称 耵聍。皮下组织很少,深部与软骨和骨 紧密相贴。 (二)中耳 中耳包括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和鼓膜 。
3.房水 房水(aqueous humor)充盈于眼 房内,为含少量蛋白质的透明液体。房 水是由睫状体血管内的血液渗透及非色 素上皮细胞分泌而成的。房水从后房经 瞳孔至前房,继而沿前房角经小梁网间 隙输入巩膜静脉窦,最终从静脉导出, 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使眼 压维持正常,并有营养晶状体和角膜等 作用。若房水回流受阻,眼球内压增高, 则导致青光眼。
(二)眼球内容物 1.晶状体 晶状体(lens)是一个具 有弹性的双凸透明体,主要由上皮细胞 构成。晶状体外包薄层均质的晶状体囊 (lens capsule),由增厚的基膜及胶 原原纤维组成。晶状体内无血管和神经, 营养由房水供给。老年人晶状体的弹性 减弱,透明度往往降低,甚至混浊,为 老年性白内障。
(三)眼附属器官 1.眼睑 眼睑(eyelid)覆盖于眼球 前方,有保护作用。由前向后分为五层。 (1)皮肤:薄而柔软。睑缘有2~3列睫 毛,睫毛根部的皮脂腺称睑缘腺,又称 Zeis腺。睑缘处还有一种腺腔较大的汗 腺称睫腺,开口于睫毛毛囊或睑缘。 (2)皮下组织: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3)肌层:主要为骨骼肌,包括眼轮匝 肌和提上睑肌。在上睑板上部还有由平 滑肌组成的睑肌。
1、鼓室腔面和听小骨;表面均覆盖有 薄层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薄层结缔 组织组成。咽鼓管近鼓室段的粘膜上皮 为单层柱状;近鼻咽段的上皮为假复层 纤毛柱状,纤毛向咽部摆动。固有层结 缔组织内含混合腺。 2、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分隔外耳 道与中耳鼓室。鼓膜外表面为复层扁平 上皮,与外耳道表皮延续;内表面为单 层立方上皮,与鼓室粘膜上皮延续;中 间是薄层结缔组织。 3、咽鼓管
(三)内耳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由套叠的两组 管道组成,因其走向弯曲,结构复杂, 故称迷路(labyrinth)。外部的为骨迷路, 套在骨迷路内的为膜迷路。膜迷路腔内 充满的液体称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 之间的腔隙内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 互不交通,有营养内耳和传递声波的作 用。
1.骨迷路 从后至前分为半规管、前庭 和耳蜗。 半规管:有三个,相互间呈垂直关系, 每个半规管与前相连处各形成一个膨大 的壶腹。 耳蜗:外形如蜗牛壳,骨蜗管围绕蜗 轴盘旋两周半。骨蜗管被其内的膜管横 隔为上下两部分,上方的称前庭阶,下 方的称鼓室阶,两者在蜗顶处经蜗孔沟 通,鼓室阶底部与鼓室之间有一圆窗, 被薄膜封闭。
一、眼 眼是视觉器官,由接受光刺激的眼球 及起辅助作用的眼睑、眼外肌和泪器等 附器官组成。 眼球近似圆球体,由眼球壁和眼内容 物组成。 眼球壁,从外至内可分为三层: 纤维膜:主要为致密结缔组织分为角膜 与巩膜。 血管膜:含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 结缔组织。分为虹膜、睫状体与脉络膜。
视网膜,为神经组织,是脑的外延部 分。分为盲部与视部。 盲部包括虹膜上皮和睫状体上皮。 眼球内容物有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均无色透明,与角膜一起组成眼球的屈光 介质。
(2)双极细胞(bipolar cell):是连 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纵向联络神经元, 胞体位于内核层。外侧的树突伸入外网 层,与视细胞内侧突形成突触;内侧的 轴突伸入内网层,与节细胞的树突形成 突触。起调节视觉作用。 (3)节细胞(ganglion cell):是多极 神经元。胞体位于节细胞层,多排列成 13层。树突伸入内网层,与双极细胞、 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形成突触。轴突 构成视神经纤维层,并向眼有球后极汇 集形成视神经穿出眼球。
2.玻璃体 玻璃体(vitreous body)位 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中央有一个从 晶状体后极至视神经乳头的透明管 (hyaloid canal ),是胚胎时期玻璃体动 脉的遗迹。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 其中水分占99%,还含有透明质酸、玻 璃蛋白及胶原原纤维等。玻璃体内还有 一些透明细胞(hyalocyte),胞质内含 有空泡和颗粒。玻璃体流失后不能再生, 由房水填充。
⑤外网层,由视细胞的内侧突和双极细 胞的树突以及水平细胞的突起组成;⑥ 内核层,由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 突细胞、网间细胞以及Mü ller细胞的胞 体共同组成;⑦内网层,由双极细胞的 轴突与节细胞的树突、以及无长突细胞 和网间细胞的突起组成;⑧节细胞层, 由节细胞的胞体组成;⑨视神经纤维层, 由节细胞的轴突组成;⑩内界膜由 Mü ller细胞内侧端相互连接而成。
虹膜上皮属视网膜盲部,由两层色素细 胞组成。 前层已特化为肌上皮细胞,其中近瞳 孔缘的肌纤维呈环形排列,称瞳孔括约 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 缩小;在括约肌外侧呈放射状排列的肌 纤维为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收缩时使瞳孔开大。 后层细胞较大,呈立方形,胞质内 充满色素颗粒。
2)睫状体(ciliary body):位于虹膜与脉络膜 间,前段肥厚并伸出放射状的睫状突,后段渐 平坦,叫睫状环。睫状体由睫状肌、基质与上 皮组成。 (1)睫状肌为平滑肌,肌纤维的排列:外侧 的纵行;中间的放射状;内侧为环形。 (2)基质(血管层)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 结缔组织,主要分布在睫状体内侧份和睫状突 中。睫状体上皮属视网膜盲部,由两层细胞组 成。外层为色素细胞,内有粗大的色素颗粒; 内层为非色素细胞,分泌房水和形成睫状小带。
色素上皮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含有 黑素颗粒,可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害。 该细胞的另一特点是胞质内含有吞噬体, 吞噬体内常见被吞入的视细胞膜盘。色 该细胞还能储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 的形成。 神经部的构成类似大脑皮层的层状结 构,从外至内分三个核层:外核层、内 核层和节细胞层。
视网膜神经元从功能上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感光细胞,即视细胞,胞体位于 外核层。 二类为联络神经元,包括双极细胞、水 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胞体 位于内核层。 节细胞为投射神经元,其胞体构成节细 胞层。 外核层与内核层之间及内核层与节细 胞层之间是由神经元突起构成的外网层 和内网层。
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通过细丝状的 睫状小带(ciliary zonule)相连 ,睫状肌 收缩时,睫状小带松弛;反之,则紧张, 借此使晶状体的位置和曲度发生改变, 从而对视力进行调节。 3)脉络膜(choroid):填充在巩膜与 视网膜之间,是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 松结缔组织。分为四层:脉络膜的最内 层称玻璃膜,是由纤维和基质组成的薄 层均质透明膜。脉络膜毛细血管供应视 网膜外1/3的营养。
2)巩膜 巩膜(sclera)呈瓷白色,质地 坚硬,由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而成, 内含少量血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及色 素细胞。 巩膜与角膜交界的移动处称角膜缘 (corneal limbus),角膜缘内侧部的巩 膜静脉窦和小梁网是房水循环的重要结 构。
2。血管膜 为含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的 疏松结缔组织,分为虹膜、睫状体与脉 络膜。 1)虹膜 (iris):位于角膜后方,为一 环板状薄膜,中央为瞳孔(pupil)。虹 膜与角膜之间的腔隙称前房,虹膜与玻 璃体之间的腔隙称后房,两者通过瞳孔 相沟通。虹膜的根部与睫状体相连,与 角膜缘所夹之角称前房角。
角膜边缘的上皮渐增厚,基部凹凸不平, 与球结膜的复层扁平上皮相延续 。 (2)前界层(anterior limiting lamina ): 为无细胞的均质层,含胶原原纤维和基 质。 (3)角膜基质(corneal stroma)约占整个 角膜厚度的90%,由大量与表面平行的 胶原板层组成。角膜基质不含血管,其 营养由房水和角膜缘的血管供应。
视锥细胞(cone cell):视锥也分内节 和外节。外节的膜盘大多与细胞膜不分 离,顶部膜盘也不脱落,膜盘上嵌有能 感受强光和色觉的视色素,由内节不断 合成和补充。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有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有红敏色素、蓝敏 色素和绿敏色素,也由11-顺视黄醛和视 蛋白组成,但视蛋白的结构与视杆细胞 的不同。如缺少感红光(或绿光)的视 锥细胞,则不能分辨红(或绿)色,为 红(或绿)色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