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高起专、专升本)参考答案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5:AEEBE 6—10: ADADE 11—14: CEE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E.3. ACE4.ABCDE5. ADE6. ABC7.ABCD.8. BCD9.CDE 10. ABD 11. ACDE 12.ACD 13.AB(三)填空题:1.环状软骨2.3个月 >=2年3. 缺氧红细胞增多4. <8.0kPa(60mmHg) >6.65kPa(mmHg)5. 通畅的气道(四)名词解释:1.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2.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除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3.因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负荷加重,右心室肥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因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氧和CO2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为肺性脑病5.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6.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使肺脏不能完成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五)简答题:1.咯血与呕血的鉴别:2. 呼气时降嘴唇缩成鱼口状,经口缓解呼气,同时收缩腹肌使腹部下陷,然后经鼻吸气,吸气时放松腹肌使腹部鼓起。
呼与吸的时间比2~3:1,每日训练两次,每次10分钟左右,掌握后渐增加训练时间和次数。
3 . 长期氧疗是指一昼夜吸入低浓度氧15小时以上,并持续较长时间,使PaO2上升到8kPa以上的一种氧疗,适用与肺心病缓解期、PaO2仍低于8kPa的患者。
(六)论述题:(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
( 2)气体交换受损:紫绀;与COPD、细菌感染有关;有窒息的危险(或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大量脓痰伴意识障碍有关。
( 3)①动态评估呼吸、意识、紫绀及血气分析的变化,了解疗效、副作用,作为评估的重要依据;②按医嘱进行氧疗,持续吸入低浓度湿化氧,一般使氧流量持续在1~3L/分,24小时持续吸氧。
经常观察氧流量表,告诉病人及家属勿任意变更氧流量。
依据:根据氧流量与吸氧浓度的换算公式,1~3升/分流量时吸入氧浓度大约为25%--33%,符合低浓度给氧,低浓度给氧可防止严重缺氧引起的组织损伤,又不会使CO2潴留加重;氧气湿化后吸入可减少对气道的损伤;③保持气道通畅:定期检查鼻导管、鼻塞是否通常,防止管道扭曲、受压;进行必要的CPT,如深呼吸、咳嗽,胸部扣击等;按医嘱给予消炎、止喘药。
依据:气道通畅是提高肺泡氧分压、排除体内CO2 的必要条件④做好血气分析的采血工作,按医嘱及时采血,采血时要隔绝空气,采血样后及时送检(室温下不超过15分钟)。
依据:血样合格,测试结果才有意义,而血气分析结果是病情变化的最客观的指标:⑤注意用氧安全,如防明火。
第三章(一) 单项选择题1.E 2.C 3.D 4.E 5.D 6.D 7.A 8.B 9.A 10.C(二)多项选择题1.ABCE2.ABC3.BCD4.ABD(三)填空题1.右2.Ⅱ3.前4.体循环动脉栓塞5.高血压病糖尿病6.Q波明显抬高(四)名词解释1.是指呼吸困难在夜间熟睡后1-2小时发生,病人突然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
2.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3.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起源或冲动传导的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称为心律失常。
4.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产生各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5.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单个或多个瓣膜的结构异常,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6.指因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
7.是指在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严重疼痛、呕吐、神志改变,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
(五)简答1.常见毒性反映有:①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②心脏方面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黄绿视等。
中毒后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停用洋地黄类药物;②停用排钾利尿剂;③补充钾盐;④纠正心律失常。
2.是房颤:听诊特点是:①心律完全不规则;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③脉率〈心率,即脉短绌。
3.包括:①避免心脏负荷,防止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摄钠过多、便秘,预防感染;②协调休息、活动与工作;③坚持服药,积极控制并发症;④预防风湿热反复发作。
4.典型心绞痛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所诱发,疼痛常发生于劳动或激动当时,部位常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并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为压迫感、发闷或紧缩感,经休息或含硝酸甘油1-5分钟缓解。
5.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②避免情绪激动;③低盐低脂饮食,摄盐应〈6g/日;④戒烟,限制饮酒;⑤坚持运动;坚持服药;⑦定期测量血压,随访靶器官受损情况。
(六)论述题(1).急性心肌梗死 (2).血清心肌酶检查 (3).治疗原则:①休息、吸氧和做好心电监护;②使用吗啡或杜冷丁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解除疼痛;③使用利多卡因消除室早;④注意病人是否有心衰和休克发生,发生时采取控制心衰及休克的相应措施。
(4).只要护理诊断是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护理措施包括:①1-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②注意病人疼痛变化情况,配合医生积极解除病人疼痛;③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④2-3天内以流食为主,应低脂、易消化、少量多餐;⑤做好心电监护,若发现室早频发、多源室早R on T现象及时通知医生;⑥嘱病人排便时严禁用力,可给病人缓泻剂。
第四章(一)选择题1.E;2.B3.E;4.E5.C;6.B;7.D8.E;9.D;10.B;11.A;12.A; 13.B;14.C; 15.B(二)多项选择题1.ACDE2.ABE;3.ADE;4.C E;5.BDE;6.ABC7.ABDE;(三)填空题1.胃液脱水低钠2. 慢性周期节律3.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4.肝硬化门体分流术后5.蛋白质植物蛋白芳香族氨基酸6.呕血黑粪呕血黑粪7.量速度8.长正铁血红素9.鲜血氮(四)名词解释1.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秋部的慢性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2.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
3.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或一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大量出血一般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容量的20%,是临床的常见急症。
五、简答题1.从病因,临床表现(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疼痛时间,持续时间等),有关检查三方面比较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见下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因粘膜保护性因素削弱粘膜损害性因素增强临疼痛性质烧灼或痉挛感钝痛,灼痛,胀痛或巨痛床疼痛部位箭突下正中或偏左上腹正中或稍偏左表疼痛发生时间进餐后30-60 分,较少在进食后1-3小时,常在现夜晚发生疼痛夜间痛醒疼痛持续时间 1-2 小时饭后2-4小时,到下次进餐止与进餐关系进餐—疼痛—缓解疼痛—进食—缓解胃液分析胃液分泌正常或稍低常有胃酸分泌过高---------------------------------------------------------------------2.(1)帮助病人和家属认识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的原因和诱因,以便学会防治疾病的基本知识,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2)饮食指导: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饥和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和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和饮料等。
(3)注意生活起居的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身心休息,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
(六)论述题1.肝性脑病昏迷期,肝硬化所致;处理原则:(1)积极控制感染,避免使用含氨药物、镇静剂及麻醉剂;(2)暂停蛋白质饮食,以葡萄糖供给能量;口服新霉素及用等渗盐水灌肠;(3)使用降血氨药物;(4)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保护脑细胞。
护理措施:(1)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3)严密观察病情:意识状态、语言能力、有无便秘、记出入量;(4)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降血氨药物、输液。
2.①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可能性大。
②急做纤维胃镜检查。
③治疗要点为:A、补充血容量;B、止血治疗,可用止血剂或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或胃管注入;C、给予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阻滞剂,减少胃酸分泌;D、并给予胃粘膜保护药,增加粘膜抵抗力。
④饮食护理:发作期可进食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告知患者应养成定时进食习惯,细嚼慢咽,使胃酸有规律地分泌,忌刺激性食物如酒、浓茶、咖啡、酸辣油煎食物及生冷食物。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E 2.C 3.D 4.E 5.A 6.E 7.D 8. E 9.E 10.E(二)多项选择题:1.ACE 2.BCDE 3.ABCD4.ABC 5.ABCDE6.BCDE 7.ABE(三)填空题:1.晨尿较浓缩、饮食2.7、203.尿路、上呼吸道、患者抵抗力差4.腰骶部、双下肢水肿5.血容量不足、心排血量减少、尿路梗阻6.感染7.尿毒素沉积皮肤、甲旁亢引起钙沉着皮肤8.腹膜炎(四)名词解释:1.尿路刺激征:尿频伴急尿痛为此征,尿频为尿意频繁尿量不多;尿急为一有尿意急不可待要排尿;排尿是时会阴、下腹、尿道有痉挛样疼痛或烧灼感为尿痛,此征多见尿路感染。
2.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为一组临床症候群,不是独立疾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蛋白>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L,常伴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3.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身功能在数小时至数周进行性减退,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在正常值50%以下,血尿素氮血肌酐迅速升高,继之造成急性少尿或无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发全身各系统功能变化的临床综合征4.慢性肾衰: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致全身各系统症状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五)简答题:1.简述急性肾炎常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肾炎常见病因为链球菌感染,发病机制为免疫反应,当链球菌进入人体1~3周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或链球菌先种植在肾小球,再结合循环血液中抗体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通过以上两种免疫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