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参考题目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参考题目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参考题目及答案一、简答题(本题40分,每小题10分)1.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是什么?2. 为什么在凯恩斯陷阱区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最大?3.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出的?4. 简述通货膨胀的发生原因?二、计算题(本题60分,每小题20分)1.一个封闭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d,当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率t=0.2,To=0,计算:(1)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为多少?乘数为多少?(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3)假设投资从300增至400亿元,新的均衡收入为多少?(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方程I=300+0.2Y决定的,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为多少?(5) 假设税率t增加到0.4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为多少?2.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 G=50。

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3.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需求L2=2000-500r。

求:(1)货币总需求函数;(2)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3)若货币供给从Ms=2500亿元,收入Y=6000亿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4)当收入y=10000亿元,货币供给Ms=2500亿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是多少?参考答案: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五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答: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中央银行用以变动货币供给量的主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取道义上的劝告等辅助性政策工具。

2.答:(1)由于证券投机对利息率的变化无限敏感,当利息率稍有提高时,货币投机需求立即大量减少,总需求扩张极易获得货币支持。

(2)由于货币支持问题立即获得解决,国民收入增加时,利息率只有极微小的提高。

这样的投资的减少几乎为零。

3. 答:总供给曲线是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

由于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的总产出量,而产出量是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因此在短期内,当资本存量既定时,总产出水平就取决于劳动者的总就业量。

总就业量增力口,总产出量也增加,但增加的比率会递减,原因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均衡。

劳动力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可写为Nd=Nd(W/P),实际工资率越低,劳动力需求越大;劳动力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可写为Ns=Ns(W/P),实际工资率越低,劳动力供给越小。

把劳动力需求函数和劳动力供给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劳动力就业水平:Nd(W/P)=Ns (W/P)。

已知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以及货币工资曲线,就可以求得总供给曲线。

4. 答:最常见的是按通货膨胀的发生原因来划分。

大致有这样几种: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预期型通货膨胀、政策型通货膨胀、体制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等。

二、计算题1.解: (1)根据收入均衡条件r=C+I+G和已知条件C=100+0.9Yd, Yd=Y-T, T=0.2Y可得 Y=(Co+I+G)/l-c(1-t))=(100+300+160)/1-0.9x(1-0.2))=2000亿元即均衡收入水平就是2000亿元。

根据三部门经济模型中的乘数公式,投资乘数为KI =1/1-c(1-t)==1/1-0.9x(1-0.2)=3.57政府购买乘数为:Kg=25/7税收乘数(t不变): Kt=-c/[1--c(1-t)]=-0.9/[1-0.9(1-0.2)]=-3.21(2)由上题公式,可直接得出当政府购买增加为300亿元时均衡收人水平为: Y=(Co+I+G’)/[1-c(1-t)] =(100+300+300)/[1-0.9(1-0.2)]=2500亿元也可根据政府购买乘数,得:Y’=Y+Kgx△Gx2000+(25/7)X(300-160)=2500亿元(3)由(1)题公式,可直接得出当投资增加40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为:Y=(Co+I’+G)/[1-c(1-t)]=(100+400+600)/[1-0.9x(1-0.2)]=2357.1亿元也可以根据投资乘数,得:Y’=y+KIx△I = 2000+25/7x(400-300)=2357.1亿元(4)由Y=C+I+G和C=100+0.9Yd,Yd=Y-T,T=tY,I=300+0.2Y,可解得:Y=(Co+G+300)/[1-c(1—t)-0.2]=(100+160+300)/[1-0.9(1-0.2)-0.2]=7000亿元由上式可得政府购买乘数为: Kg=dY/DG=1/[1-c(1-t)-0.2]=1÷0.08=12.5 显然比原来的乘数要大。

税收乘数: Kt=-c/[1-cx(1-t)-0.2]=-0.9÷[1-0.9x(1-0.2)-0.2]=-11.25 (5)直接用公式,可得到新的均衡收入和各乘数:Y’=(Co+I+G)/[1-c(1-t)]=(100+300+160)/[1-0.9(1-0.4)]=1217.4亿元投资乘数足Ki=政府购买乘数: Kg=1/[1-c(1-t)]=I/0.46=2.17税收乘数 K't=-c/[1--c(1-t)]=-0.9/[1-0.9x(1-0.4)]=-1.962.解:(1)由C=90+0.8Yd,T=50,I=140-5r,G=50 和Y=C+I+G可以得到IS曲线为 Y=1 200-25r由L=O.2Y,M=200和L=M可以得到LM曲线为: Y=1 000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 Y=1 000联立IS和LM方程式可以得到: 1 000=1 200-25r解得: r=8, I=140-5r=100(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将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到新的IS方程为: Y=1 300-25r将上式与LM方程Y=1 000联立,解得: r=12, 1=80。

国民收人仍为Y=1 0000(3)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20时,投资由原来的100减少为80,减少了20,刚好等于政府增加的支出。

所以存在着“挤出效应”。

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人,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3.解:(1)L=Ll+L2 = 0.2y+2000-500r(2)Md=0.2x10000+2000-500x6=1000亿元(3)2500=0.2x6000+L2, L2=1300亿元(4)2500=0.2x10000+2000-500r, r=3%。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一200 -- 200 学年学期时间110分钟年月日宏观经济学课程48 学时3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简答题(本题60分,每小题10分)1. 什么是“凯恩斯革命”?2. 如果政府雇佣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得到相当于TR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TR美元。

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3.在一个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封闭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为0.8,如果政府一方面征税10亿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作采购,问此一收一支对经济的效应是否相抵?若不是,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有多大?4.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5.简述IS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

6.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计算题(本题40分,每小题20分)1.下表是来自于一个假设的国家的国民收入账户中的资料,计算:A、NDP;B、净出口;C、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D、可支配的个人收入;E、个人储蓄单位:美元GDP 6000总投资800净投资200消费4000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1100政府的预算赢余302.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为求:Y=YF=60。

求:(1) 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2) 如果保持价格水平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 100-2Y/3,将会产生什么后果?(3) 如果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3Y,价格可变动,那么价格水平和变动幅度将是多少?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答:凯恩斯潜心研究萧条经济学,突破前人的旧框框,创造性地建立了国民收入决定和就业理论,从宏观经济方面解释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

一些西方经济学者把1936年《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中“凯恩斯革命”。

宏观经济理论的“凯恩斯模式”的基本观点是:①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因而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在经济不景气,实际国民产出水平较低时,总供给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

②在此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价格总水平,只会影响实际国民产出。

③调控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实际国民产出和失业率。

2..答:没有影响。

因为政府购买劳务支出多增加了TR美元,但同时转移支付减少了TR美元。

并且这些失业的工人没有创造新的价值。

3..解析:政府一方面课税10亿元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作采购,在此一收一支中,对经济的效应不会相互抵销。

这是因为,政府的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是不一样的。

其中,政府购买乘数为1/(1-MPC)=1/0.2=5,而税收乘数为-MPC/(1-MPC)=-0.8/0.2=-4。

可见,当政府支出和收入变动同一数额时,能使国民收入增加相同的数额,即均衡国民收入增加10亿元。

具体计算为1/(1-MPC)*10-MPC/(1-MPC)*10=10亿元。

4..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的形式保持财富的数量。

影响人们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因素主要有:(1)人们的实际收入。

实际收入越高,支出水平越高,需要的货币数量也就越多。

因此,货币需求和实际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2)商品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越高,对货币需求量也就越大。

所以,货币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3)利息率。

利息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越大,货币需求就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