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行教案(2)
细读,理解字词。精读,体会诗意。
赏读,想象意境。诵读,背诵诗句。
拓展延伸:(当堂检测,能力迁移)
阅读本诗,回答问题: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荒蛮以及边海人们恐惧与凄楚。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
学
过பைடு நூலகம்
程
导入明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调整
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学生谈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感情。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充分学习)
一、了解作者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二、写作背景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以诗文反映社会景象,抒写了对下层人民的情感。《梁甫行》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自主学习
1、初读诗歌,划分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字的读音。
课标要求
课标对古诗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链接中考
《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恶劣的句子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2、再读诗歌,了解诗意
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的草丛树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响动摇荡,狐狸兔子好像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
教
学
过
程
合作探究:(师生互动,释疑解难)
课堂调整
四、品评赏析
1、“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2、“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所以“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学法指导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大意。
抓字眼,入诗境。诵诗文,悟诗情。
自由读,读准字音。师范读,明确节奏。
教
学
过
程
拓展延伸:(当堂检测,能力迁移)
积累古诗:《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年级:八教学内容:《梁甫行》教学时数:1总课时数:_____
第周(月日—月日)
主备人:杜晓娟审核人:张岚授课人: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
教材分析
《梁甫行》是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第四首,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