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 PPT课件
2、从临床治疗角度来讲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 如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 随着器材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其临床应用日渐 广泛和普及。从治疗上讲,已呈现出替代和部 分替代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的趋势,使得该类疾 病的临床治疗有了多种选择。 但是PTCA等介入治疗鉴于其自身的特点,如适 应症宽泛、发生率的大副增加、操作的简单、 治疗的可重复性等,使得其临床治疗可以考虑 “替代”,而保险责任确认则不能统一按照 “替代”来进行处理。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 PBPV )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 未闭动脉导管封堵术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 房间
关于重疾类责任的处理-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重疾类产品中,冠状动脉搭桥术作为一项特定的责任 存在,已是惯例。 其保险责任定义一般条件为: 1、是指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之血管搭桥手术; 2、须经心脏内科心导管检查,患者有持续性心肌缺氧造 成心绞痛并证实冠状动脉有狭窄或阻塞情形; 3、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理赔实务中常见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粥洋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主 要方法之一。适应证:①对在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 需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治疗或搭桥手术。②胸痛疑 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将带有球囊的特制导管 插入置于狭窄部位,通过球囊的机械压力挤压斑块使其碎裂, 病变血管壁组织伸展延长,血管内径增大,血流增加。主要 适应症: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等。 CAG(球囊扩张术):除应用于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外,还应 用于解除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的狭窄,使一部分病 人免于手术。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将合金材料制成的管状,管壁呈网状带 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的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
介入治疗的范畴
多数学者认为介入学是以医学影像学引导下 的导管诊断和治疗技术为特征,将其分为血管 性介入放射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两大 类。
一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治疗
1. 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房间隔切 开、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 伤、炎症、静脉曲张)、非手术性关闭动脉导管未闭、 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 的人造间隔、血管再建。 2.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栓寒药物灌注、动脉 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肾炎、胃肠炎)、化疗、 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3. 其它方面:包括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与激素失衡的治 疗。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
RFCA(射频消融): 根据不同的靶点位置,经股 静脉或股动脉置入消融导管,并使之到达靶点,依据 消融部位以及心律失常类型不同放电消融,使特定的 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均 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适应症:预激 综合症并发心房颤动和快速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 房扑等等。
二 经皮活检
1. 胸部:包括肺、心内、胸膜、纵隔的肿块或 病理组织。 2. 腹部:包括腹内肿块、肝(经腹或经颈)、 腹膜后肿块、胰、淋肿块。 3. 肌肉骨骼:包括四肢、头颅、脊柱、肋、胸 等骨骼以及软组织肿块。 4. 其它:包括甲状腺、乳房、眼眶
三 抽吸引流
1. 脓肿:包括肺、肝、腹(隔下或肝下)、 腹膜后。 2. 囊肿:包括肾、肝、胰腺假囊肿、乳房、甲 状腺。 3. 胆道引流。 4. 肾造口。
问题:未行搭桥术而采用PTCA等介入治疗者如何处理?
分析:
1、在重疾产品中,表述为“必须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 术治疗;如附加重疾和康泰产品中,条款表述“必须 而且已经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常青树条款更是 特指开胸手术治疗,而除外其它。
该项责任在各个重疾条款表述的非常清楚,即承担 责任的条件是诊断明确且必须接受开开胸心脏搭桥手 术者。条款这里将开胸手术作为承担责任的一个必要 的条件存在。可以理解为条款承担的是出现以上疾病 诊断且必须实施搭桥手术治疗所造成的风险
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 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械,引入人体, 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 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 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 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 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 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 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 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
四 其他
1. 取石:包括泌尿道、胆道。 2. 取异物。 3. 腔内治疗:包括肾囊肿、肝囊肿、骨囊肿、 嗜伊红肉芽肿、脓肿。 4. 刷检:包括肺、泌尿道、胆道、胃肠道 5. 肠扭转的压力囊复。 6. 肠套叠的压力整复。
常用器材
1.
2.
3.
4.
5.
穿刺针由针套和针芯组成,有的带闭塞器。针芯端部可有平钝形和尖锐 形。针套略短于针芯,多为钝头,近端有手柄。闭塞器前端钝圆,不损伤 血管,当针进入血管后拔出针芯,插入闭塞器可使针稳定地深入血管。 扩张器用以扩张穿刺部位的穿刺孔及皮下组织,减轻血管的损伤及导管 的磨损。选用的扩张器应与所用的导管外径相匹配。 导丝又称引导钢丝,由内芯及外弹簧导管构成。其头端渐细而柔软。用 于引导支持导管的插入、通过,可加强导管的硬度以利于操纵导管,必要 时作交换导管用。 导管是导管介入技术的关键设备,多由塑料制成。一般要求导管应具有 合适的硬度、弹性、柔软性、扭力、塑形记忆力,管壁应光滑,其材料应 无毒性、抗菌素原性,具有良好的不透X线性能(多含有重金属),且能 耐受高温及消毒剂的浸泡。导管的粗细一般采用法制标准(F编号)表示, 1F= 0.355(0.013英寸 ),常用者5~8F,长度在60-125cm范围。导管 有多种形状以适于不同血管插管,消化系统常用的有:眼镜蛇形、单钩形 及超选择性导管。 其他:连接开关常用二通和三通开头,用于连接导管的尾端,便于冲洗 导管和与高压注射器连接。导管插入鞘用于引导导管顺利地进入血管,同 时也主要用于导管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