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经济学课后题概念

公共经济学课后题概念

第一讲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公共部门经济一、概念公共经济答:以公共部门为主体的经济活动。

帕累托最优答: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政府失灵答: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混合经济答:现实的经济体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完全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即混合经济。

第二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一、概念公共产品答: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私人产品答: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的产品。

混合产品答: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和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俱乐部产品答:这种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产品或服务就是俱乐部产品。

准公共产品答::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

林达尔均衡答: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的,这就是林达尔均衡。

公私合作供给答:公私合作供给,即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在某些公用事业项目的建设或运营中进行相互合作的一种模式。

第三章政府对围观经济的规制一、概念政府规制答:政府规制又称政府管制、政府监管,都有共同的涵义,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或者通过某些具体的行动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外部效应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因此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它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外部效应答:正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是不会在其决策中计入其间交易可能给其他人或企业带来的益处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不足的。

负外部效应答:负的外部效应是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物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是不会在其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中考虑那些因此而受损害的人们的利益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物品的生产往往是过多的。

外部效应内在化答: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可用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矫正措施。

带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市场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其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的非一致性,那么,政府的矫正措施应当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的调整。

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即考虑实际的社会效益或成本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科斯定理答:科斯定理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民主政治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方式以及如何来设计和选择一个能改善公共决策效率的宪章。

社会偏好答:每个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政策有着自己的偏好,在直接民主制下,这些个人偏好可以通过投票反映出来。

通过投票将个人偏好加总即成为社会偏好。

投票悖论答:投票悖论指的是在通过“多数原则”实现个人选择到集体选择的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非传递性,这是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

单峰偏好答:单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多峰偏好答:相对于单峰偏好,多峰偏好存在多个极值点。

阿罗不可能定理答: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中位选民定理答: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寻租答: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超额收入的机会。

第五章公共支出一、概念公共支出答: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

公共支出可以确保国家职能的履行,政府经济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可以支持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壮大。

瓦格纳定律答: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消耗性支出答:购买性支出,又为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的对称,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答: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的对称。

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

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

政府采购答: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第六章公共收入一、概念公共收入答:公共收入,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财政收入,也叫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公共收入主要是由税收收入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公共资产收入、收费(规费、使用费)、公债收入、捐赠收入等。

我国的公共收入主要由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

税收答: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税收的转嫁答: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

公债答:公债是指的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拉弗曲线答: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第七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一、概念功能分配答:国民收入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也称为要素收入分配。

规模分配答:指国民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又称为个人收入分配或家庭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答:基尼系数,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零和一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分配正义论答:社会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应当平等地获得这种平等待遇的人,也就是说,社会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应当绝对平等地获得这种平等待遇的人。

这就是社会的和分配的正义所具有的最高的抽象标准;应当使所有的社会制度以及所有有道德的公民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聚合在一起,以达致这一标准。

倒U型理论答:“倒U形假说”亦称“贝克尔境界”,指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做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

福利国家答: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第八章宏观经济调节一、概念充分就业答: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答: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通货膨胀答: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的速率,超过人民收入的增长速率,它们是百分比的对比,不是量的对比。

财政政策答: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自动稳定器答: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的波动幅度的机制。

积极性财政政策答: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

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货币政策答: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

产业政策答: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功能预算答:功能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以预算部门作为划分标准,而是根据政府的职能和经费性质对开支加以分类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