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初中作文指导:备战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ppt优秀PPT

作文-初中作文指导:备战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ppt优秀PPT


附:作文常规整理
1.审题:抓住题眼,确立重点,把握寓意。 2.立意:求真、求善、求美,求新、求深、求明。以健康的心态看人看事,
看生活,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感悟生活,抒写性灵。 3.选材:写小不写大,以小见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写熟不写生,
驾轻就熟,熟能生巧。鲜活典型,格调高雅;追求个性,新颖生动。 4.体裁:记叙、说明、议论、扬长避短 ;日记、书信、童话、寓言、剧本、
(三)强调个性,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
如果说题目的大众化呈大众化的趋向,考查的重点自然会更多地强调写作的个 性化,“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作中,要把眼中所见与自己的心灵 感悟融为一体,折射出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发。这对初中生来说的确比较难。 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趋向,在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同时,很有必要 提升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文题的大众化趋向,不在于一定要学生出新, 更在于引领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上几项比较典型,教师可以选择以往相应的中考题让学生构思。 为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可采用“拟详纲”的形式进行。
三个阶梯均需循序推进,扎实训练。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 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走向作文的自由和 个性的。
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三、反思问题,有效指导
学生可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



















:














































































文言、网络设计,展示个性。 5.结构:凤头、猪肚、豹子尾,首尾呼应,过渡勾连;题记、后记、小标题,
形势脱俗,合理运用。 6.语言: 通顺,把话说通;准确,把话说对;生动,把话说好;优美,用
语精彩,典雅,意蕴丰富。
结 语:
预祝2012年
语文中考大捷!
中考集结号已经吹响,教师同学生一 样紧张。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触 摸,只要我们坚守、我们执着、我们自 信,我们达观,就一定能看到古树明月, 倾听到鸟鸣松风,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 寻找到自己的风景,写出具有个性标签 的优秀的考场作文!





























同学们再见! 有





寿
备战2012
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提 纲:
课标指路 关注热点 合理规划 系列训练 反思问题 有效指导 应考点拨 争拿高分
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一、课标指路,明确方向
课标对作文的目标要求
1.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





:
























穿
































西
(




)



































































1
5











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二、合理规划,系列训练
第一阶梯——横向文体定位 重点介绍记叙文、议论文,特别是记叙文的方法技巧以及中考考 察侧重点。
第二阶梯——纵向环节突破 (1)语之所贵者意也——谈立意
(2)题好半篇文——说标题 (3)巧饰凤头,先声夺人——说开头 (4)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说结尾 (5)慧眼识材,妙笔生花——谈选材 (6)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说形式 (7)让文采轻舞飞扬——说语言
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三、反思问题,有效指导(续)
指导原则 : 1.重表达,也重育人。 2、重技巧,也重体验。 3、重展示,也重指导。 4、重自我,更重学生。
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四、应考点拨,争拿高分
临考之前,我们还可以做些必要的应考技巧点 拨。 1、谨慎审题,严格操作 2、主题彰显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 3、扬长避短,写出新意 4、沉着冷静,提高考试的应变机智
2012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课标对作文的目标要求(续)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 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 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 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 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 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题面更加开放。
无论是命题还是半命题,是话题还是材料,大多数题面容易理解, 同时配有提示语,提示语与题面相得益彰,减少了考生的审题障碍, 为考生恰当的选材、立意提供方便。(广州“红绿灯”“新芽”)
视野更加集中。
大多数的设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发展 的特点,更加集中的把考生引导到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选材,从 小我到大家,导向非常明确。(“创新”、“准则”、“希望”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