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 第三节 词类(上)

现代汉语 第三节 词类(上)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1)形态标准(辅助标准) 形态——构词和构形的语法形式。 ◆构词: —子 (桌子、椅子、被子、杯子) 老— (老张 老大 老五 ) —化 (丑化、美化、绿化、净化 、老化) —以 (得以、给以、加以、予以、足以) 可— (可耻、可笑、可怕)
构形 :
A、重叠式 形容词——AA(高高) AABB(老老实实)、 ABAB(通红通红) 动词——VV(看看) ABAB(研究研究) B、粘附式 动+着/了/过
名(指人)+们
(2)意义标准 词的意义
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
比如: 树、花、桌子、太阳—— (词汇意义各不相同) (语法意义:都是表示事物的名称(名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状特征;)
再如: 了、的、如果、吗—— (没有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1)词汇意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 联系,以一定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作为概括的对象。 语法意义所反映的是语言单位(词、短语、句子) 的功能和性质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语 法—语言结构为概括的对象。 2 )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 词汇意义具体实在,要想扩大词汇量,就必须一 个一个地去学、去记,所以叫做积累词汇;而语 法意义抽象概括,一条规律往往可以概括一大批 同类语言现象。
动词的语法特点(总结) 造句功能 +[谓(中心)]
功能
+[~+宾 ] (不及物动词除外) 组合功能 +[不+ ~] -[很+ ~]
(心理动词除外)
形态
+[~+着/了/过 ] +[重叠] (AA式/ABAB式)
3、特殊动词 (1)能愿动词(助动词): 表示可能的:能、能够、会、可以、可、可能 表示必要的:得(dei)、应、应该、该、应当 表示意愿的:愿、愿意、想、要、敢、肯 语法特点: ①可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明天会下雪。
教室里、桌子上、老师的讲桌右边 下课以后、三个小时之前、午饭后
②有时表示数量的界限:十八岁以上、三百左右 ③有时可单用: 上有老,下有小。 前怕狼,后怕虎。
(2)处所名词: 地名:亚洲、中国、北京、王府井 机构:公园、学校、商店、图书馆 场所:教室、操场、附近、远处、门口 处所词的语法特点: +[作状语 ] +[在/到/往+~ ] +[用“哪儿”提问] +[用“这儿”/“那儿”指
(名词的否定形式只能是“不是”。) ?是不是所有的名词都一定不能受副词的修饰?
(3)从形态变化上看 ①表人的普通名词的后面可以加“们”表复 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志们 ②名词一般不能重叠,但少数单音节名词可 以重叠。 年年、月月、分分、秒秒、家家、户户、 村村、寨寨
名词的语法特点(总结) +[主(中心)] +[宾(中心)] 造句功能 +[定] –[述](部分可以) –[补 ] 功能 –[状] (时间、处所词除外)
里面 外头
合成方位词 (1)方位词 “以/之+单纯方位词”
单纯方位词+单纯方位词
以内 之前
(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特殊方位词 单纯方位词+别的语素
(如:东方、当中、跟前、面前)
别的语素+“边/面/头”
(如:这边、旁边、这头、那面)
方位词的特点: 黏着性、定位性、封闭性 ①方位词一般附着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 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关系或时间关系:
汉教2014
第三节
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学习要点 1.掌握词类划分的标准 2.掌握十四个词类的语法特点 3.掌握词性辨别的方法。
一、汉语的词类及其划分标准
(一)汉语的词类 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按照词的各自语法功能的不同而 分出来的类。 2、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的讲语法的方便——(吕叔湘语) (陈望道)划分词类就是“为了研究语文 的组织,为了把文法体系化,为了找出语文组织跟词类的经 常而确切的联系来”。 另: 更准确地使用 对外汉语教学 计算机应用
思考题2: 一般说来,名词不能够重叠。下面这几组语例是 否属名词重叠现象,请给予适当的解释? A组 妈妈 爸爸 哥哥 姐姐 星星 B组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人人都是好样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组 山山水水 枝枝叶叶 瓶瓶罐罐 条条框框 婆婆妈妈 方方面面 风风火火
(二)动词 1、意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实词。 2、种类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主要有:心理活动动词;能愿动词)
③动词的否定形式是“不,没、没有”。 问:今天晚上你看电视吗? 问:昨天晚上你看电视了吗? 问:节目好极了,你怎么不看?
(3)从形态变化看 ①动词后一般都可以加” 了”“着”“过”“起来”“下去”表示 动态。 ②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 A一A A了A A了一A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
词类的划分标准(总)
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
语法功能 与其他词组合的功能
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
三标准 形态
构词形态 构形形态
意义: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
清查
主语 述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很__ 不__ 着 了 过 (数量)_ 们 介词_ 重叠
清白
清官
二、汉语词类系统
现代汉语一共有14个词类。 主体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实词 数代词:数词、量词、代词 修饰词:副词、区别词 词类 声音词:叹词、拟声词
量词 动词
代词
代加词
词 类 虚词
关系词
介词
辅助词 助词
拟音词
象声词
叹词
语气词
实词——虚词 实词:①能够充当句法成分;②绝大部分自由;③ 位置不固定;④大部分数量开放;⑤有实在的词 汇意义。 虚词:①不能充当句法成分;②绝大部分粘着;③ 位置固定;④数量封闭;⑤无实在的词汇意义, 只有语法意义。
能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如:太阳、北京、学校、东方、美丽、多 把、从、和、而、即使、了、啊 意义的实在—空灵 (有无词汇意义)?
(1)动作动词: 吃、骂、打、说、笑、走、跑、跳、读、写、接受、拒绝、坦白 (2)心理动词: 想、爱、恨、喜欢、羡慕、崇拜、嫉妒 、了解、相信 (3)使令动词: 请、叫、让、使 、派、命令、 (4)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出现、消失): 有、在、存在、发生、出现、增加、减少、消失、死亡 (5)判断动词: 是、叫、姓、如、等于、大于、小于 (6)形式动词: 加以、给以、予以、致以、进行 (7)能愿动词:(助动词): 能、愿、会、肯、可以、应该 、能够 (8)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方向): 来、去、进、出、回、上来、下去、过来
3、动词的语法特点 (1)从句法功能看 ①多数动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②有时也可以做主、宾、定、状语。 游泳有助于健康。 他喜欢打篮球。 积累的经验 飘扬的雪花 同情地看着他 信任地点点头 (2)从词与词的组合能力看 ①动词一般都能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很少。 ②动词一般都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但多数不能受程度副 词“很”修饰。
我要出去。
或者单独作谓语:你能不能去?——能/我能。 ②可以构成“X不X”格式或“不X不” : 会不会、敢不敢、应不应该。/不会不、不能不、不应该不 ③不带“着了过”,不重叠
思考: ①我要出去一下。 ②我要一本书 。
③他一定会来的。 ④他会德语。 ?(一般动词还是能愿动词 )
(2)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趋势和方向):25个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开 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开来 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开去 语法特点: +[谓语]——他起来了、他上去了、我明天回来。 动+〈趋向动词〉——跑〈进去〉、拿〈出来〉、借<去>一本书。 用在其他动词前,构成连谓结构。——他去拿一本书。 注意:有的趋向动词语义已经弱化。如:
关系词:介词、连词
虚词
语助词:助词、语气词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北大版(16类) 体词:名词 方位词 区别词 实词 数词 量词 代词a 谓词:代词b 词类 动词 形容词 状态词 虚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拟声词 感叹词
张斌《现代汉语》的分类
名词 体词 数词 代体词 代谓词
实词
谓词 加词 形容词 区别词 副词 连词
因此,在词类划分时,意义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标准。
(3)功能标准(分布标准)来自对词进行分类时主要得依据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 A、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造句功能): 如做主、谓、宾、定、状、补语等。 B、与其他词组合的功能(组合功能): 不 很 着 了 的 数量 . C、表示类别作用的功能: 如指代功能、连接功能、计数功能、拟 声功能等。
三、汉语的实词系统
(一)名词
1、意义: 主要意义是表示人、事物或时地、方位。
2、种类: 表人的:<专有的>:周恩来、鲁迅、雷锋、江姐、孔子
<普通的>: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教师
表事物的:具体的:书、马、黑板、桌子、水、药、肉、风、阳光 抽象的:感情、精神、规则、概念、功能、文化 集合的: 师生、亲友、衣物 表时间的:今天、明年、现在、刚才、往常、早晨、秋天 表处所的:地名:亚洲、中国、王府井、香港、烟台大学 机构:公园、学校、商店、图书馆、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场所:教室、操场、附近、远处、门口 表方位的:单纯: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中 合成:~边、~面、~头、之~、以~、中间、当中
3.名词的语法特点:
(1)从句法功能看 ①名词经常做主语和主语中心语、宾语和宾 语中心语、定语。 ②表时间和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表示事 情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咱们明天见。 你们两位屋里坐。 ③表示日期、天气、节气、节日等的名词或 名词性短语可以做谓语。 今天星期一。 今天晴天。 明天春分。 后天五一节。 ④名词不能做补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