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目录公司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2)➢项目概况 (2)➢设计原则 (3)➢总体目标 (3)➢设计依据 (4)二、设计分析 (4)➢需求分析 (4)➢现场描述 (4)三、系统图示 (4)➢点位图 (5)➢结构图 (5)四、技术方案设计 (5)➢主要设备选型 (5)➢监控点及控制中心组成 (6)➢工程的安装设计 (8)五、系统主要特点 (10)六、系统的运行维护 (12)七、售后服务 (12)➢技术支持与服务 (12)➢电话支持服务 (13)➢现场维护服务 (13)➢设备维修服务 (13)➢人员培训 (13)➢服务联系方式 (13)八、设备技术资料 (14)➢海康--网络硬盘录像机(DS-9000HF-SH) (14)➢DS-2CD886BF-E枪型网络摄像机 (14)九、设备清单 (15)结束语: (15)公司简介一、概述➢项目概况“平安建设”日益成为人们所熟悉的话题,由此延伸出的平安城市、平安区县、平安社区等也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成为安防行业关注的主题。
而在这些平安建设中,有一个特殊的身影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校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平安校园”、“数字校园”建设相继展开,安防产品在校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安防所有方面的产品。
随着安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了科学、有效,且节约人力物力的技防作为保护校园安全的重要手段,而部分城市更对此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以保障校园安全。
目前教育行业安全需求还是大都集中在大中专院校,随着国家大中专院校的不断扩招,校舍的扩建,校区的扩容,各级学院的合并,导致现在的大中专院校学校人员结构日渐社会化,校园与社会的分界日渐模糊,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而管理规范不健全;安全防范意识差;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差;外来人员流动性增大;安全管理人员少;巡检范围大;意外事件预警机制不健全,响应时间长;处理不及时责任无法界定;这些潜在的因素使得学校需采用高科技防范手段,通过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的方式建设校园综合安防体系已成为必然!➢设计原则1.实用性依照用户要求,坚持实用性为主的原则,本系统将完全满足厅机关大院监控各项安防需求。
在系统设计上,应充分利用原有安防系统,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2.可靠性、安全性为系统高可靠性的总体设计提供现实依据,选用的设备自身将具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并为关键设备、关键部件设计冗余备份。
同时,选用安全机制健全、安全级别高的平台辅佐系统搭建。
3.先进性本系统设计遵循系统工程的设计准则,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既防止片面追求某一高指标,又充分体现系统的先进性,最大程度地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使系统能在未来数年内不落后,并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实现更多新功能,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4.开放性本系统设计将采用标准化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确保系统之间的透明性和互通互联,并充分考虑与其它监控系统的连接。
在设计和设备选型时,将科学预测未来扩容需求,进行余量设计。
5.易管理性、易维护性本系统将采用全中文、图形化软件平台实现整个安防系统管理与维护。
可自动检测系统中任何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并示出详细参数,以辅佐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判断和解决问题。
采用稳定易用的硬件和软件,完全不需借助任何专用维护工具,既降低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费用,又节省了日常频繁地维护费用➢总体目标基于《安防系统设计要求和技术参数指标》文件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
1.图像监控(电视墙,根据客户需求定)2.全网内设备的远程状态监控及集中管理功能➢设计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32/366-99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70-200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细则》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200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115-2009 《电视监控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GA/T 70-94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行业标准》GA/T 72-2005 二、设计分析➢需求分析➢现场描述三、系统图示➢点位图图中标明了个监控点的位置➢结构图四、技术方案设计➢主要设备选型结合实地情况,通过实地数据的计算论证后,我公司技术工程师反复斟酌,再加上多年来的无线视频监控工程经验,我们决定选用以下设备来实现本系统:A、室外监控点:B、室内监控点:C、控制中心:✓为了方便控制节省成本我们决定采用海康DS-9000HF-SH 16路网络硬盘录像机,它融合了多项专利技术,采用了多项IT高新技术,如视频编解码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等。
1)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DS-9000HF-SH具备即插即用的功能,只需要接入以太网,分配一个IP地址,连接网络、摄影机,就可以随时观察远程传输过来的图像。
2)在任何网络中易于使用基于全球业界标准,DS-9000HF-SH可以与各种类型的以太网设备无缝连接,它同Internet一样很容易就可以被集成到群组应用程序中。
3)多功能支持DS-9000HF-SH支持按事件查询录像文件;支持最大16路同步回放;支持录像文件倒放功能;PTZ控制时,可通过鼠标对图像进行局部放大;不同通道可设定不同的录像保存周期;支持定时和事件两组视频编码参数;支持冗余录像;支持硬盘盘组管理。
✓显示设备:使用三星24寸高清显示器。
✓我们此方案中选择的操作台是FM-CHD,开放式控制平台,无缝拼接的优质人造石台面。
✓Ups后备电源型号我们选择为艾默生UH31-0200L,防止断电后监控系统停止运转。
✓小型标准机柜一个。
✓由于需要存储时间为一个月所以选择希捷2T硬盘5个。
➢监控点及控制中心组成A、监控点组成校门远距离监控点此监控点由云台控制器,解码器,摄像机,云台和光端发射机等组成,通过光缆传输到视频录像机,并且随时接受控制台的命令实现对视频的切换,云台和摄像机等控制操作。
连接如图所示其他室外监控点其他监控点因为距离适宜,组成监控点的为云台控制器,解码器,摄像机,云台,通过视频线传输视频到控制中心,并且随时接受控制台的命令实现云台和摄像机的转动变焦等控制操作。
室内监控点室内由枪型网络摄像机,广角镜头,壁挂支架组成,通过视频线传输视频到控制中心。
B、监控中心组成监控中心有操作台,机柜,高清液晶显示器,硬盘录像机,控制人员可通过硬盘录像机调节室外云台设备等。
➢工程的安装设计A、铁杆的设计铁杆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安全、可靠架设需要,同时需考虑架设后对楼的美观影响,因此,我们对铁杆做如下保证:1)四脚入地,稳固,满足承重要求。
2)材料为角钢或圆钢,尺寸根据具体高度不同再定。
3)留有上下扶梯,便于对监控设备及其本身安装和维护。
4)顶部安装避雷针,并可靠接地。
5)顶部无明显晃动感,不同的高度将有多级斜拉钢丝来保证铁杆的稳定性。
6)杆身涂有防锈漆(镀锌)。
B、关于避雷及接地的几点说明铁杆的杆身需要涂刷防锈漆,且所有铁杆均需要与楼体的避雷网用地线相连,对于没有地网的点,需要对铁杆做专门的地线,在靠近楼体地势较低的地方挖1米见方的深坑,将5根1.2米长4.5cm×4.5cm的角钢均匀的从坑底楔入地内,并用钢筋将5根角钢互连起来,将铁杆用地线与角钢可靠相连,将坑填埋好!以保证对地电阻满足避雷要求!1. 高风险防护对象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系统、信号传输线路、天线馈线以及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均应采取防雷电感应过电压、过电流的保护措施。
2. 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线、信号线经过不同防雷区的界面处,宜安装电涌保护器;系统的重要设备应安装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应作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带应采用铜质线,其截面积应不少于16mm²。
3. 系统应等电位接地。
接地装置应满足系统抗干扰和电气安全的双重要求,并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
4. 室外装置和线路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应结合建筑物防雷要求统一考虑,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
远端摄像机可就近供电,但设备应设置电源开关、熔断器和稳压等保护装置。
5. 系统集成的选择的设备应有防雷击措施和设计,选用的设备应符合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要求。
6. 系统的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方式。
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
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
7. 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8. 光缆传输系统中,各监控点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且宜与分监控点统一联接接地。
光缆加强芯、架空光缆接续护套应接地。
9. 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和摄像机装于旷野、塔顶或高于附近建筑物的电缆端,应设置避雷保护装置,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
10. 系统的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规定。
C、系统线缆布设要求电、光缆的选择:1.传输电、光缆的选择应满足衰减、带宽、屏蔽、防干扰、弯曲、强度、防潮等方面的要求。
2.电、光缆的应根据布设的环境和方式(如直埋、管道地沟、架空、室内、水下)不同而选择不同护套材料的电、光缆。
3.电、光缆传输线路路由设计和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a)路由应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维护方便;b)应避开恶劣环境条件或易使管线损伤的地段;c)与其它管线等障碍物不宜交叉跨越。
4.室外传输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采用通信管道(含隧道、槽道)敷设时,不宜与通信电缆共管孔;b)当电缆与其它线路共沟(隧道)敷设时,其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的规定:✓电缆与220V交流供电线共沟(隧道)的最小距离0.5(m)✓电缆与通讯电缆共沟(隧道)的最小距离0.1(m)c)当采用架空电缆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时,其两线间最小垂直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电缆与1~10kV电力线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距离2.5(m)✓电缆与1kV以下电力线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距离1.5(m)✓电缆与广播线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距离1.0(m)✓电缆与通信线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距离0.6(m)d)当线路敷设经过建筑物时,可采用沿墙敷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