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主要理论述评

国际贸易新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主要理论述评

(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e Noble Prize for Economics in 2008 is rewarded to Paul Krugman, an American economist, for his analysis of trade pattern and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 Krugman introduced scale economy, imperfect competi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alyzed the reas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reated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is basis, h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y; then he analyzed the convergence and muster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f a nation or region by this thought, and put forwar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Key Words: scale economy; imperfect competition; trade pattern; strategic trade policy; new economic geography
分析 取得的突出成就 。 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 、 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 , 分析了国 际贸易发生 的原因 , 提出了 国际贸易新 理 论 。以此为 基础 , 克鲁格曼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 同时将国际贸易新理论 的思路运 用到分析国 家或地区 的生产活动 的 集中与聚集 , 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 。 [ 关键词 ] 规模经济 ; [ 中图分类号 ] F740 不完全竞争 ; 贸易模式 ; 战略性 贸易政策 ; 新经济地理学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 7362( 2009) 01- 0027- 06
2008 年 10 月 13 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 2008 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 罗 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 以表彰其 在贸易模式 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的分析 。瑞典皇家科学院 在公告中称: 贸易模式和区位是经济讨论的两个主 要问题。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有什么影响 ? 世界范围 内城市化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 保罗 克鲁格曼构 建了回答这些问题的新理论, 并因而将国际贸易和 经济地理这两个此前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结合在了 一起。 克鲁格曼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 国际金
由于克鲁格曼在这些方面的突出成就, 他曾经获得 1991 年的克 拉克奖。那时 , 就有人认 为, 克鲁 格曼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迟早的事情。 克鲁格曼曾因成功地预言了 1997 年的亚洲金 融危机、 1998 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等而备受人们关 注。在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 , 克鲁格 曼更是对小布什的经济和外交 政策进行了广 泛抨 击, 认为布什政府减税、 增加公共开支产生的巨额财 政赤字和发动伊拉克战争将使美国经济发展不可持 续, 必然引起严重经济危机。因此 , 有学者在评价克 鲁格曼获得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 2008 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克鲁格曼 , 与美国在该年发生 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有一定关系 , 虽然瑞典科学 院发布的公告中并未突出克鲁格曼在金融危机或经 济危机预言方面的突出表现。应该说, 克鲁格曼获 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因为其在国际贸易模式和地 理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突出成就。 本文主要阐述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新理论和战 略性贸易政策与经济地理学方面的理论成就。除引 言外 ,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 第一部分阐述克鲁格曼以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为基础提出的国际贸易新理 论; 第二部分阐述克鲁格曼以国际贸易新理论为基 础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克鲁格曼 在运输成本不为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经济地理学 ; 第四部分是克鲁格曼其他的经济学成就; 第五部分 对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理论进行评论。 一、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 , 解释国际贸易为什么 发生的理论主要是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李嘉图 的比较优势说和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李 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强调国家之间贸易发生的根源在 于各国家在不同产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差 异, 只要两个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 势, 就应该进行贸易 , 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强调各国家由 于要素禀赋的差异 , 各国家要生产以本国丰裕要素 为密集要素的产品 , 而进口以本国稀缺要素为密集 要素的产品 , 这是国际 贸易发生 的根源。然 而, 20 世纪 40 年代, 针对要素禀赋论进行的实证研究并未 证实该理论, 即 里昂惕夫之谜 。 许多经济学家早在 20 世纪 20、 30 年代 就开始 了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引入国际贸易研究的努 力, 如格雷厄姆 ( Graham, Frank Dunston, 1923) 、 俄林 ( 1924) 、 哈 伯勒 ( Haberler, Gottfried) 等就 提 出了 将 2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主要理论述评 李增刚
( 山东大学 经济研究院 ( 中心 ) ,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 ]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授予了美国经济学 家保罗 克鲁格曼 , 以表彰其在 贸易模式和 经济活动的区位方 面的
27
2009 年 3 月 第 12 卷 第 1 期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高等教育版 )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Mar. , 2009 Vol. 12 No. 1
2009 年 3 月 第 12 卷 第 1 期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高等教育版 )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Mar. , 2009 Vol. 12 No. 1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Survey on Economic Theories by Krugman Who Received Nobel Prize for Economics in 2008
LI Zeng- gang
2009 年 3 月 第 12 卷 第 1 期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高等教育版 )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Mar. , 2009 Vol. 12 No. 1
[ 基金项目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双 层博弈框架下的贸易政策选择理论研究 ( 项目编号 : 06JC790025) 系列 成 果之一 [ 作者简介 ] 李增刚 ( 1975- ) , 男 , 山东新泰人 , 经济学 博士 , 山东大 学经济研 究院 ( 中心 ) 副 教授 , 制 度经济 学研究 编 辑 部主任 , 研究方向是新政治经济学和内生贸易 政策理论 。
不完全竞争 和 规模经济 引入国际贸易研究的重 要性, 而且也确实有经济学家这样做。到 20 世纪 60 年代, 更多的学者强调了 不完全竞争 和 规模经 济 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巴拉萨 ( Balassa, 1966) 、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 ( Grubel and Lloyd, 1975) 证明了相 同产品的大规模产 业内贸易的情 况; 同时 , 巴拉萨 ( 1967) 和科拉维斯 ( Kravis, 1971) 提出不考虑规模经 济和不完全竞争就不能够解释战后的贸易增长; 迈 尔文和沃纳 ( Melvin and Warne, 1973) 将垄断部门放 入传统的贸易 一般均衡模型中探索贸 易得益的问 题。但是, 对 不完全竞争 和 规模经济 在国际贸 易理论中应用的研究却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才取 得成功的。 1977 年, 迪克 西特 ( Dixit, Avinash) 和斯蒂格利 茨发表 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 研究论文。他 们发现 , 即使两国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 没有李嘉图 所说的比较优势, 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 两国可以选 择不同的产业 , 产生内生的比较优势。克鲁格曼正 是看到了迪克西特 斯蒂格利茨模型解释贸易现象 的潜力, 因而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分析并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他用这个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国际贸易主 要发生在先天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 而比较利 益较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 反而 大大低于相互类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正是这 一篇文章 , 奠定了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开创者 的地位。克鲁格曼在随后的文章中, 深入探讨了国 际贸易特别是产业内贸易 发生的原因。该理论认 为 , 即使在不存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 , 规模经济本身 也可以成为贸易发生的原因。 在 20 世纪 80 年代, 不 完全竞争 和 规模经 济 与国际贸易理论的结合得到充分发展 , 许多学者 加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 , 发表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 研究成 果。 其中 , 埃 尔赫 南 赫尔 普曼 ( Helpman, Elhanan) 与克鲁格曼在 1985 年共同发表的 市场结 构和对外贸易 可以看作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在这本著作中 ,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试图将不同的 特殊理论模型结合起来 , 提炼出共同的因素, 整合成 一致的理论。正如两位作者指出的, 这本书的目的 是 提供一种综合的方法, 来分析一个以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为特征的世界中的贸易。 我们发展 了一个新的贸易理论的分析方法, 它使我们能够将 现存的一些模型作为特例来处理, 同时还可以处理 其他一些问题 。他们试图解决的是国际贸易理论 的两个传统问题 : 国际贸易为什么发生 ? 国际贸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