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偏方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偏方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偏方
腰间盘突出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会导致瘫痪的发生,所以出现腰间盘突出症状时,一定要积极的治疗,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中药偏方。

1. 拳头大小的石英数块(以红色的为佳),放炉火中烧红,投入装有热水的盆中,用产生的热气熏患处。

热气不足时再投进几块烧红的石英石。

每次半小时,然后用该水洗患处。

石英石可反复使用。

一般三五次见效。

2. 制乳否12 克,制没药12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玄胡15克,杜仲15 克,川断15克,鸡血藤30克,独活12克,威灵仙15克,川牛膝15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

每日1剂,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

3. 鳖甲粉50克,放茶杯中,倒入半杯开水,调成糊状,加入适量白糖,趁热喝下。

接着用一暖瓶开水冲泡花茶50克,连续喝下,上炕盖被子发汗,一般1次即愈,也有少数不见效者。

4. 生杭芍50克,木瓜30克,生甘草25克,威灵仙、白芷、川牛膝各15克,元胡、独活各10克,细辛3克。

水煎,加热黄酒50毫升搅匀,分先人成3等份,每5小时服温热的药液1份。

此方也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5. 川乌、草乌、玄参、牛膝各9克,白糖125克,白酒(高度为好)500毫升。

将4味药与白糖投入酒中,浸泡一星期。

每日晚饭后饮1小盅。

6. 桑寄生、全虫各15克,川牛膝、川断、五味子、伸筋草各30克,水煎至1碗药液,待凉后倒入白酒500毫升,早晚服用,每次50毫升。

7. 黄芪、桑寄生、川断各30克,当归、木瓜、牛膝各15克,泽泻、制川乌、制草乌、甘草各10克。

水煎服。

另外可加乳香、没药各10克。

重症者10-15剂可愈。

8. 蜈蚣、乳香、没药、赤芍各6克,全蝎、僵蚕各5克,穿山甲、当归各9克,麻黄、大黄、芒硝各3克,黄酒500毫升。

以酒煎药,取汁,早饭前、晚睡前2次分服。

(随症加减:腰痛加杜仲、狗脊;膝关节以下痛加牛膝。

一般情况下7-12剂可痊愈。


9. 炙马前子3克,补骨脂、甘草各10克。

共研细末,分成10包,每服1包,日服2次。

10. 附子、川芎、炒杜仲各9克,川牛膝13克,桂枝15克,豨莶草31克,细辛1。

5克。

水煎服,每日2次。

11. 侧柏叶500克,老鹳草30克,五香茶100克。

加水1000毫升浓煎至40
0毫升,再加黄酒500毫升,熬成膏状,3次分服。

第一二次出汗。

12. 狼毒、鸡血藤、青风藤、追地风、天麻、川乌头、草乌头、细辛、穿山甲各10克,牛膝15克。

共捣为粗末,用65度白酒浸泡4昼夜,将酒滤出后,每次饮5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

痛甚者可日服3次。

13. 穿山龙30克,威灵仙、花椒根各15克,钩藤、五加皮根各20克,3-5年的母鸡1只。

共放入2000毫升水中炖,取其汤分3-5次服。

每周服1剂,一般连服3-5剂即可见效。

14. 祁蛇或乌梢蛇、蜈蚣、全蝎各10克。

上药焙干后研成粉,平分为8包。

第一天上、下午各服1包,以后每天上午服1包,7日为一疗程,2疗程间隔3-5天。

服药后,可出现全身或患肢出汗或灼热感,在时可出现短暂性疼痛及麻木加剧,不久即可消失。

15. 黄芪、熟地、仙灵脾、巴戟天、杜仲、桑寄生、当归、赤芍、怀牛膝各15克,附子12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

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16. 小茴香、木香各6克,陈皮10克,元胡12克,穿山甲、牛膝各5克。

同装于750毫升白酒内浸泡6-7天,早、中、晚饭前和晚睡前各服1次,每次服5-7毫升。

疼痛剧烈者可将上药浓煎至100-200毫升,连渣装入750毫升白酒中,按上法服用。

此方也可治足跟痛。

17. 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木瓜25克,乌头20克。

加水2000毫升,煎3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再以纱布蘸药汁热敷患处,反复2-3次。

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

18. 豨莶草、炮姜各60克,附子、川乌头、草乌头、肉桂、胆南星各30克,乳香、没药、细辛各15克。

共研为细末,取30克药末与醋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每日1次。

19. 玄参、当归、银花各30克,五加皮、川牛膝各12克,威灵仙、千年健各10克,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20. 大蓟叶适量,浓煎取汁,饭前服1杯。

外用药
1、膏贴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传统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
通,不通则痛”,所以外用中药【】治疗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

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疗效治疗,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使用时,应首选与病情对症者,其次理解药物对皮肤是否产生过程
敏对应。

对于患部皮肤有感染、皮肤病、创口者,或孕妇,一般不宜膏贴治疗,尤其是腰骶部。

2、敷擦类此类药物多选用活血止痛、温戏散寒之品制成,如热敷录、坎离砂等,系北朝鲜药物为末置入特定装置中,以供局部外用,通过发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或止痛。

红花油、冬青油等,可直接涂于患者相应部痊,可配合用手反复摩擦,以加强其作用发挥。

此外,可利用内服汤剂煎过的药渣,用布包裹后置于患处进行曲湿热敷,效果很好,但应防止烫伤。

亦可将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红花、樟脑、乳午、没药、独活、田七、牡蛎、透骨草等量来末,用75%酒精调敷于患处,使用时可先施0.2g麝香于表层,一般每次可持续治疗2个时左右,止痛效果非常明显。

3、熏蒸类中药熏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起到活血化瘀、祛肾强筋、疏通经络、消炎止痛、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

较常的有以下三种:
(1)中药袋熏蒸:成分:红花、乳香、没药、木瓜、防风、生草乌、生川乌、干姜、细辛各30g,马钱子10g,用法:上诸药物碾碎,装入布袋入入锅中蒸30分钟后取出,放于腰部和臀部热敷,温度以能耐受为度。

药凉后取下,每日1次,每剂用20~30日。

(2)中药熏洗:成分:生草乌、生川乌、透骨草、羌活、独活、红花、五加皮、细辛各30g。

用法:上述药物煎后放入浴盆加热水熏洗患腰腿,以全身出汗为宜,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成分:细辛、红花、生草乌、生川乌、威灵仙、海桐皮、干姜各50g ,放入50%,放入50%洒精4000ml,浸泡3个月后用。

用法:药液适量,放在直流电离子导入仪器的正极上,敷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之皮肤上,阴极放于患下肢,或与正极半置于腰部,电流量为0.08~0.1mA/cm2。

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2次为一疗程。

应该指出的是,中药成分复杂,其电解后离子的电性难以确定,多种药物放在正极上,其有效成分是否能导入,有特下一步研究。

我的自我保健法:
一是悬垂法。

利用门框或单杠等物进行悬垂锻炼。

每日早晚各1次。

悬垂锻炼实际上是继续进行的牵引治疗,它不仅使腰等部位得到放松,而且还增强了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二是弯腰、转腰锻炼法。

它包括前后大弯腰、左右侧弯腰、左右转腰等锻炼,每日早、晚各做1次。

按中等速度、稍用力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循序渐进。

三是按摩法。

以按摩肾俞穴(两侧腰眼)为主,每日仍是2次。

按摩到有酸痛并有向下肢扩散的感觉为度。

中医认为,肾俞穴属肾经,常按摩它既能壮肾又能祛腰痛等病。

四是保养法。

主要是把医生治疗与日常保养有机结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注意做到“十不”,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急性期)、不抱小孩、不穿高跟鞋、不低头、不坐矮板凳、不劳累、不着凉(腰部)。

两护,即:护腰(冬季用纸样薄的塑料泡沫料等围腰,保暖并吸潮湿),护背(穿毛背心和棉背心等)。

悬垂法和运腰法,通过对腰椎牵拉与运动,有活动腰椎关节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但应注意几个问题:
1.悬垂时应注意放松腰部及下肢,使重量自然下垂,以达到牵引腰椎的目的。

2.悬垂的上下动作一定要轻,避免因跳上跳下的动作过重而损伤腰椎,加重病情。

3.运腰法在进行弯腰或转腰时动作要缓慢而轻柔,避免剧烈的大幅度活动造成新的损伤。

4.悬垂法与运腰法的锻炼都要循序渐进,运动量逐渐增加,并持之以恒。

腰间盘突出的康复锻炼
1、挺胸:俯卧,用双手支撑床,抬头同时用手逐渐支撑起上半身并尽量将头昂起。

2、燕势:俯卧,双手后背,将上身和双腿同时后伸成反弓状,好像一只飞起的小燕子,尽量维持一段时间。

3、蹬足:先屈膝关节,足背勾紧,然后足跟用力向斜上方蹬出。

4、伸腰:也就是伸懒腰,站立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上举做伸懒腰动作。

5、悬攀:双手攀于门框或横杠上,高度以足尖着地为宜,使身体呈半悬垂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