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黑与白
中国元素中的白色
• 白色--在早期中国文化中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
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 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 孝(穿白色孝服)办 “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 旧时还把白虎视为凶神,所以现在称带给男人厄运的女人为“白虎 星”。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 又象征腐朽、反动、落后,如视为“白专道路”;它也象征失败、 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 表示 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 果叫做 “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 "唱白脸"、"白脸"奸雄;最后,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 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 "白衣 "、"白身",把缺乏锻炼、阅历 不深的文人称作"白面书生"等。 而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白色的象征意义也因之发 生一些细微的变化。白色也可以理解为高雅,和谐,正直,天真 无邪。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婚纱是白色的缘故了。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黑与白
• 黑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代表 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的 相对属性。 • 依阴阳的哲学观点,则黑为阴,白为阳, 黑与白构成了辩证统一。因此可以说, 一幅书法作品充满了辩证法,越是成功 “黑”和“白”在色谱中处于零点和极限位置,两者有 着巨大的反差,对人的视觉具有强烈的冲击。在中国书 法作品中是审美的三大要素之一。 • 汉字一旦成为书法艺术,空白就成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 审美对象。空白意识是作为工具的汉字成为艺术的书法 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画成熟完美的一大特征。 黑由于白而得到充分显现,白随着黑而留下大小相间的 空白。空白大都是较抽象的,唯其抽象,才能容纳无限 的外延。但空白作为书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又都是 “有象”的,因为它对画面起着补充、衬托、意境延续 等作用。
中国元素中的黑色
• 黑色--在中原文化中视为高贵的颜色之一,是政权、神权的象
征。 古代黑色为天玄,原来在中国文化里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 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它的象征意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显 得较为复杂。一方面它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 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人的黑色脸谱;另一方面它又 由于其本身的黑暗无光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它象征 邪恶、反动,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 情是“黑幕”,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 “黑手”,把统治者为进 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名单称为“黑名单”,它又表 示犯罪、违法,如称干盗匪行径叫“走黑道”,称杀人劫货、干不 法勾当的客店叫做"黑店",违禁 的货物交易叫"黑货"、" 黑市", 用贪赃受贿等非法手段得来的钱叫"黑钱" 等。
生活中的黑与白
艺术作品中的黑与白
•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 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 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 花鸟画,色彩缤纷。後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 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 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 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 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