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早期诊断15项
1.2 肌张力(5项)
1.2.1 足背屈角 仰卧扶膝伸展位,以 保障能检测到整个小腿三头肌的状况。 轻而较快地压足底背屈至刚有抵抗时, 再用同样力度和速度核查不再改变, 足背与小腿前侧夹角为足背屈快轻角, 小腿三头肌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加大。
小腿三头肌 部位:小腿后部。包括浅层的腓肠 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
婴儿脑瘫早期诊断
神经运动检查15项
杨建丽
脑瘫儿的早期诊断有时是很困难的 脑瘫的运动功能异常没有定量标准 ,无早期能确诊的征象、影像学或 实验室试验。 三个月以前发现问题是超早期诊断 六个月以前是早期诊断
脑瘫的诊断标准是: 在符合脑瘫诊断条件下,存在姿势、 运动、肌张力、反射四个方面的异 常。
姿势运动检查还具有的优点就是, 非医务人员的家长,也可以很快学 会。如果更多的家长掌握了这些知 识,就会有更多的脑瘫早期被发现。
临床已证实,脑瘫开始干预的早晚, 是决定脑瘫预后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已见到了不少家长就是通过我 们介绍的姿势运动检查7项,早期 认出了脑瘫倾向或脑瘫,来诊主要 目的是为了核实他们观察的是否正 确及进一步学习早期干预方法。
1.2.3 腘窝角 仰卧,骨盆不离开台 面,屈大腿呈膝胸位,轻而较快地 展开小腿刚有抵抗时,大、小腿间 夹角为腘窝快轻角,腘绳肌牵张反 射亢进时该角减小。 图20
1.2.4 肩外展角 仰卧上臂伸直,握 双腕轻而较快地外展,刚有抵抗时 上臂与侧胸间夹角为肩外展快轻角, 胸、背肌肉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减 小。 图21-22
1.1.7 立位足踏台面后扶持迈步 重 心稍前倾并左右转换促其步,可引 出的姿势运动异常有:
7个月后无迈步意识、7个月后不 负重、无正常迈步呈快速踏步状、 尖足(无足跟着地过程,呈足掌负 重足跟抬起≥30°状迈步。)、剪刀 步(迈步时两腿交叉)、肌性足内 翻、肌性足外翻等。图15-16
临床我们还观察到,检查时如孩子 紧张、哭闹等,肌张力、反射等结 果常不能反映真实状况,而自发姿 势运动异常及姿势运动反应异常受 影响较小,甚至紧张、哭闹可作为 激发因素,使异常表现的更明显。
应注意的是,扶走时足跟不着地就 迈第二步不一定是脑瘫的尖足,不 要有此表现就诊为脑瘫。鉴别没有 肌张力增高的生理性足跟不着地及 肌张力增高所致的病理性尖足,一 是病理性尖足时均有足背屈角异常;
1.2.5 肘伸展角 固定上臂,尽量屈 肘后轻而较快地伸展,刚有抵抗时 上臂与前臂间夹角为肘伸展快轻角, 肱二头肌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减小。 图23-24
以上是肢体肌张力的检查,头颈、躯干等 肌张力异常多可在姿势检查中观察到。 上述检查中角度的测量方法是,助手在 适宜位置把医生检测过程摄成视频,然后 在电脑放像过程中截图,在荧光屏上用测 角器测量。为了便于测量亦可将图片放大、 旋转;有测角软件的,也可用软件测量。 这种方法既可保留动态及截图资料,又有 可信数值。 图25
我们推出的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检 查,不仅可对上肢肌张力初步定量 ,还可分出主要是胸背肌肉痉挛还 是肱二头肌痉挛等,便于指导干预 。围巾征异常,不能提示主要应干 预那组肌肉,临床也发现围巾征假 阳性的偏多。
应注意肌张力检测时的多种因素影 响,如不同检查者施加力度不一, 检查时孩子的体位、状况不一,一 次检查得出的结果还是多次重复后 的结果等。
如一个扶持迈步有尖足姿势和运动 异常的婴儿,均有足背屈角异常、 膝腱反射亢进,甚至还可有自发巴 氏征阳性、踝阵挛阳性等,符合脑 瘫诊断标准,应早期诊断为脑瘫。
既往不少学者把脑瘫四个方面异常 中的运动异常,定义为运动发育落 后。临床观察到,脑瘫孩子不一定 全有运动发育落后,
如可以见到一些6-7个月能翻、会 坐、手灵活,仅下肢受累的脑瘫孩 子。如必须具备运动发育落后,也 不利于脑瘫早期诊断,如5-6个月 不会翻身才能视为翻身运动落后, 坐、爬等就需更大才能定论。
1.1.5 扶持双腋立位悬垂 可引出的 姿势运动异常有足跖屈致背屈角 >100°、下肢交叉、肌性足内翻、 肌性足外翻、上肢头颈姿势运动异 常等。 图13
1.1.6 立位悬垂后足轻碰台面 可引 出的姿势运动异常有7个后不负重、 足掌负重足跟抬起≥30°站立、肌 性足内翻、肌性足外翻等。 图14
≥60 ≥100 ≥130
腘窝角 1-3月 4-6月 7-9月
≥80 ≥90 ≥110
60-70 70-80 90-100
≤60或无阻力 ≤70或无阻力 ≤80或无阻力
足背屈角
≤80
90-100
≥110
肩外展角 1-3月 4-6月 7-9月 肘伸展角 1-3月 4-6月 7-9月
≥60 ≥100 ≥130
40-50 ≤40或无阻力 90-100 ≤90或无阻力 110-120 ≤110或无阻 力 40-50 90-100 110-120 ≤40或无阻力 ≤90或无阻力 ≤110或无阻 力
婴儿在生理性下肢不负重阶段,下肢 的异常主要靠下肢肌张力检查发现。 有些在姿势反应中没有观察到的上肢 异常,亦可在上肢肌张力检查中认出。 用被动活动关节牵拉肌肉的方法是检 查肢体肌张力的主要方法。
脑瘫上肢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肩关 节内收、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 屈腕、手握拳、拇指内收等。前臂 旋前、屈腕、手握拳、拇指内收可 在姿势检测中明确观察到,
脑瘫诊断条件为: 引起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 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 迟缓。
如果婴儿已明确存在姿势和运动异 常,绝大多数可证实肌张力、反射 异常也存在。
因此脑瘫的早期诊断,首先是观察 自发姿势运动异常及引出姿势运动 反应异常,然后再检查是否其他两 个方面(肌张力、反射)异常也存 在,如果四个方面异常均存在,又 符合脑瘫诊断的条件,即可诊断脑 瘫。
婴儿脑瘫早期诊断神经运动检查 15项
1.1姿势运动及姿势运动反应(7项) 1.1.1自发姿势运动 抱位及仰卧位 时的自发姿势运动异常:
多见为拇指内收或拇指内收达掌心、 紧张性头偏斜、头后仰、自发非对 称颈肢反射阳性、自发巴氏征阳性、 徐动、过度松软、一侧或一个肢体 活动明显减少或异常、1-2个月的 婴儿仰卧位时双下肢僵直、3个月 及以后手仍持续握拳等。图4-9
1.1.2 由仰卧扶持髋部翻动躯干呈 侧卧可引出的姿势运动异常有头向 后仰≥20°、出现紧张性头偏斜等。 图10
1.1.3 由侧卧扶持髋部翻动躯干呈 俯卧(4个月后查) 可引出的姿势 运动异常有: 没有正常的肘支撑,而呈面贴床面、 臀高于头的异常姿势。 图11
1.1.4 由仰卧拉坐 可引出的姿势运 动异常有腕屈曲、前臂旋前、肘屈 曲、肩内收、肩内旋、头向后仰 ≥20°、不经坐位直接立起等。 图12
二是根据足跟抬起的程度,扶立或 迈步时无足跟着地,足掌负重足跟 抬起≥30°,一般是病理性。 还应注意的是扶走时由于下肢肌力 差、关节松有时两腿相拌并不是脑 瘫的剪刀步。
自发姿势运动及姿势运动反应有异 常,并不是说明是脑瘫,而是提醒 家长应带孩子到专科医疗单位检查, 在学习及早干预异常的过程中继续 观察。
对紧张的孩子检查用时较长或多次 重复,可使结果比实际严重;对放 松的孩子多次重复可使结果比实际 轻,因为检查亦是一种对痉挛肌的 牵拉,牵拉一段时间即可使牵张反 射减弱。
1.3 反射(3项) 1.3.1 踝阵挛 双侧阳性提示脑瘫是 以痉挛为主的类型,双侧锥体束均 受累;一侧阳性提示一侧锥体束受 累较著。 图26
国外已有学者将四个方面异常中的 运动定义为运动异常,而不是发育 落后。 脑瘫孩子姿势异常多和运动异常融 合在一起,在主动或被动运动中显 现出了姿势的异常。
对新生儿及幼婴自发全身姿势和运 动的动态录像观察(GMs),就是 通过对姿势和运动的观察早期发现 异常。但有些异常完全靠自发暴露 还不够,激发常常能较快引出。 图2
鲍秀兰教授引进并修改的0-1岁52 项,是全面检测婴儿神经运动状况 的方法。本15项突出自发姿势运动 异常的观察及用变换体位的方法引 出姿势运动异常,肌张力检查中增 加了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并提出 肢体肌张力检查的5个角均有快轻、 慢重之分,
目的是帮助临床医师在较短的诊查 时间内抓住重点诊断脑瘫、制定干 预计划。15项中的姿势运动检查7 项,也有助于非医务人员家长在家 中能早期认出脑瘫倾向或脑瘫。
下表提供的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正 常值为首都儿科研究所观察120例 正常婴儿及我们统计同龄60例脑 瘫初步得出,仅供参考。表及文中 月龄均为纠正月龄。 表1:判断肢体肌张力五个快轻 角参考值(单位:度)
正常
内收角 1-3月 4-6月 7-9月 ≥40 ≥70 ≥100
轻度异常 明显异常
20-30 50-60 80-90 ≤20或无阻力 ≤50或无阻力 ≤70或无阻力
以上三个反射主要有助于了解脑瘫的 轻重度、分型及与其他疾病鉴别。两 个月后踏步反射阳性(有踏步训练的 除外),四个月后手持握反射、非对 称颈肢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阳性, 六个月后拥抱反射阳性等可在自发姿 势及姿势反应的检查中观察到。
独坐的保护性支撑及保护性的降落 伞反应出现较晚,异常对早期诊断 意义较小
Hale Waihona Puke 1.3.2 侧弯反射 6个月前强阳性, 即刺激后躯体向刺激侧弯曲移动幅 度≥20°或6个月后仍阳性,提示 脑瘫可能是以徐动为主的类型,其 他类型较重脑瘫背部肌肉牵张反射 亢进,亦可出现阳性。不对称提示 一侧脑损伤较重。 图27-28
1.3.3 膝腱反射 用手指较轻叩击, 一侧亢进,提示主要累及该下肢, 双侧未引出应注意其他疾病。注意 引出的膝腱反射为激发股四头肌收 缩,不要把叩击引起的震动误认为 引出的膝腱反射,国外有小儿神经 科专家提出婴儿膝腱反射用手指轻 叩优于用叩诊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