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1 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国家1.国家的含义:阶级统治的工具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3.国家性质及其决定因素①国家的性质:即国体,是指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②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由统治阶级的阶级性决定的4.按国家性质对国家分类:剥削阶级统治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我国的周家性质二、我国的国家性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最根本的制度例:国家确保食品安全的原因?因为我国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1)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2)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民法典的编纂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补: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拥有一国国籍的人都是一国公民,包括人民和敌人每个人民都国家主人(X)人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相对于敌人而言。
现阶段我国公民绝大多数都是人民的一员,只有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是我们的敌人。
公民不等于人民,公民包括人民和敌人。
正确认识民主1)民主: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的国家制度2)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3.人民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1)最广泛性:①民主权利的广泛性;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最真实的民主──人权保障①三保障: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物质保障。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尊重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重要表现A.其中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人手。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是全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3)最管用的民主①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
②意义:对人民: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活力,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无权的现象;对国家:避免互相擎肘而导致严重内耗,效率低下的弊端。
制度体系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1)为什么要专政?在现阶段,国内仍有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社会安定的敌人存在。
因此对敌人要实行专政。
(2)如何专政?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直接原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2、现实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2)只有坚持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区分:权力与权利权力:政治概念。
一般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总是与服从联系在一起。
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如国家权力。
二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权利:法律概念。
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益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
如公民享有的劳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法律依据(条件)首先是我国公民(国籍条件);必须是年满18周岁(年龄条件);依照法律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条件);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能力条件);(2)含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利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3)地位:(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宪法规定)(1)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言论自由:依法语言表达自由出版自由:依法出版刊物自由结社自由:依法成立社团组织自由集会自由:依法聚众集会自由游行自由:依法列队游行自由示威自由:依法游行、静坐等方式示威的自由(2)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3)自由与法律的关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世界上没有离开法律的绝对自由。
自由和法律是对立统一的。
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3、监督权(1)含义: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谁监督,监督谁)(2)内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3)要求:依法行使,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二、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1)重要性: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怎样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①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②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国家领土以及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③捍卫国家政权,与颠覆国家政权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④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
2、遵守宪法和法律(为什么?)(1)性质: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2)地位:是公民(或相关行为主体)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重要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含义: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表现:第一、公民在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法定义务。
第二、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注意:①一律平等特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②“平等地”不是“相同的”、“同等的”、“同样的”,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③“一律平等”是指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我们的现实中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B.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C.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如何坚持: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结论: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权利与义务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二者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具体要求:①国家:要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答题方法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①我国公民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②公民依法性质xx权利③公民自觉履行xx的义务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坚持xx原则/xx权利公民与国家的关系?①人民当家作主②国家尊重保障人权③公民具有xx义务1.3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一、置身于政治生活P11~P12四个镜头二、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生活1.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作为公民,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民主形式和渠道实现政治参与。
因为,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①公民——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②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一切工作都有赖于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目标①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②怎样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①为什么?因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
②要求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三、我们要参与我们会参与1.我们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意义:①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有助于我们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
③有助于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自居的服从维护国家利益。
④有助于我们增强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生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
⑤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①参加政治实践的途径:参加民主选举、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等。
②参加政治实践的意义:参加政治实践可以激发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可以培养我们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