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11、七律长征(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

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图片、课件(五)教学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教师补充介绍长征资料,还可以让学生借助P58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对长征有进一步的了解: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

(教师板书课题)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

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全诗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四、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难点: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

“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读)(三)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七、板书设计:远征难只等闲(总起)万水千山(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教后反思:对诗歌所描绘的“远征难”“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千里雪”等场景学生不再陌生、茫然,他们有了有着更感性的理解和更个性的想象。

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着重围绕两点展开:1、感受红军长征的精神:大无畏、乐观、智慧的英雄气概;2、体会诗歌的磅礴大气、精妙之极的文字魅力。

解决这两点,我采取的主要方式是:①抓诗眼“不怕”“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喜”“尽开颜”②结合通过课前的阅读对长征的了解想象画面、读写结合。

12狼牙山五壮士(一)教学要求1.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2.按照提纲给课文分段,知道哪段详写哪段略写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三)教学难点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老师范读,学生听、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1.按生字表记准字音,记清字形。

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

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3.按下面的提纲给课文分段。

(投影打出)(1)接受任务。

(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3)把敌人引上绝路。

(4)顶峰歼敌。

(5)英勇跳崖。

四、检查掌握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悬”(xuán)、晋(jīn)。

2.字形:说说哪个易错。

如:“悬”上半部是“县”,里面两横。

注意区分:“寇”与“冠”、“晋”与“普”、“尸”与“户”。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讨论,查查字典。

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斩钉截铁:斩,砍;截,割断;形容说话做事果断不犹豫。

晋察冀:晋,山西简称。

察,察哈尔地区。

冀,河北简称。

4.指名读课文,按提纲说分段。

五、读熟课文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继271续学习。

二、朗读课文,辨析文段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读全文,读后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一)读讲第一段1.自己读第一段,思考: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板书:拖住敌人、痛歼敌人。

)2.读后讨论。

讨论后再问: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先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是对整体的描写。

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描写。

)问: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特点进行描写)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五位壮士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思考,并划出来。

1.读后回答,然后指名朗读。

2.再问:再入绝峰意味着什么?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体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四、布置作业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

(注意引导)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课时一、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本课任务指名朗读课文前三段,复习,引入本课时。

教师说: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

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

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五段,自己朗读1.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2.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

从他们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三、总结全文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

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相关主题